推广食用冷鲜肉还需再加劲
2016-10-17时永利
市场商情
推广食用冷鲜肉还需再加劲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肉类消费也逐渐趋向于个性化与多样化,更加关注猪肉的新鲜、营养和安全,冷鲜肉逐渐占领市场,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健康消费首要选择。然而,受传统消费习惯、居民消费水平、规模屠宰水平、宣传力度等因素影响,冷鲜肉发展受到制约。
长期以来,食用热鲜肉一直是我国传统畜禽肉品主要消费方式,而冷鲜肉消费认同度低。由于冷鲜肉是在冷鲜链中进行生产销售,成本较高,因此冷鲜肉售价要比热鲜肉贵5%~8%,不能被消费者普遍接受。另外,由于规模屠宰场少,小型屠宰场点加工技术落后,加之代宰行为比例较高,诸多的猪肉流通环节使猪肉运营成本高,质量安全存在风险。然而,冷鲜肉优点宣传不到位是造成消费误区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居民对热鲜肉和冷鲜肉的认知不足,会把冷鲜肉误认为是冷冻肉,认为只有热鲜的才是安全健康的;另一方面部分群众无法辨别购买的冷鲜肉是否来自定点屠宰企业,客观上为私屠滥宰现象提供了可乘之机。同时,监管部门在打击私屠滥宰、注水肉、注入其他物质行为方面力度不够,造成热鲜肉销售市场“广阔”,冷鲜肉遭受“冷落”。
尽管冷鲜肉如今发展受阻,但推广食用冷鲜肉仍然意义重大。从政府层面而言,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势所趋。农业部《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指出,推动猪肉消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顺应消费结构趋势,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以消费升级带动产业升级。从消费层面而言,是追求更加健康饮食的大势所趋。当前我国肉类消费还是以白条肉、热鲜肉、初级加工为主体,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改变,各种精深加工的冷却肉、小包装肉、半成品肉等消费比例逐渐上升。同时,质量安全问题已经得到全社会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选择无公害、绿色、有机肉,健康肉品消费逐渐成为居民消费选择趋势。从监管层面而言,是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的大势所趋。监管部门加大对动物养殖、屠宰、加工、销售多环节全方位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屠宰、加工、出售病害动物、动物产品行为。尤其是应当加强病害动物产品的无害化处理工作,加强对冷鲜肉专卖店(超市)的监督管理,建立部门联动机制,严格检查检疫证明和肉品的检疫情况,同时对发现的违法行为进行严厉处理,确保冷鲜肉品质量安全。
(时永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