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超越教材做起

2016-10-17李德强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重构培育

李德强

课程改革进行到现在,有一种声音日益强烈:唤醒教师的课程意识,培育教师的课程意识。从“唤醒”到“培育”是认识上的一个进步,为什么这样讲呢?综观现实,我们可以看到,课程改革的各种理念“贯彻”了这么多年,但大多数教师对课程的理解仍停留在“教材内容”层面上,教好一节课,考好一场试,依然是很多教师的教育教学价值取向。“唤醒”教师的课程意识,可能就是面对这样的尴尬局面而发出的呼喊。而“培育”教师的课程意识,却是在告诉我们,教师的课程意识并不是靠空洞的说教就能被唤醒的,而需要立足于教师的实际,扎实有序地培育。“培育”要真正落实到行动上,就需要结合现实状况作出理性选择了。

教师的课程意识涉及到对一系列教育问题的思考,比如我们为什么而教育?要教育出什么样的人?通过哪些载体实现对人的培养?如何评价我们的教育?这些问题是确立课程意识的思想基础。但是,这些思想基础对很多人来讲,只是停留在口头,因为他们的教育信念依旧是“教教材”,教完教材就完成了自己的“光荣使命”。

当然,我们不能一味地去责备一些教师缺乏课程意识,因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复杂,许多原因并不是来自于教师本身,而需要综合考量整个教育。但是,通过一种可行有效的方式,不好高骛远,脚踏实地地来促进教师课程意识的发育与成长,却是完全行得通的。

教材一直是众多教师实施教学的依赖,有人抽查教师日常备课的情况,吃惊地发现,90%以上教师的教学内容就等于教材内容,教学目标的设置与教参目标的雷同度高达90%以上。可见,教材在教师心目中的地位之高。用教材本身并没有错,但要引起注意的是,固守、死用教材是丧失课程意识、丢掉课程价值的不当做法。所以,从课程的角度来理解、使用教材,从而超越教材,不失为培育教师课程意识的合适选择。

超越教材的基础是吃透教材,吃透就意味着对教材本身要作出正确、全面的解读,这种解读并不是仅仅把知识点弄明白,而是要从中去寻找最有教育价值的知识和主题。这种寻找的思维起点不是教参中要求了什么,其他人做了什么,而是要站在自己所处的教育环境中去思索,哪些知识和主题能够让学生享受更有意义的教育,更有益于终极培养目标的实现。

超越教材的中心工作是重构,重构教材实际上是围绕培养目标,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一切教育资源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简单的内容重组,而是教育资源价值的统一再利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坚定一个信念,那就是,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只有教师真正从课程的高度去处理教材,创生教材,教材才会变得丰厚起来,教材所承载的教育价值才能通过更多的课程资源得以开发和丰富。其次要坚持一个方向,即重构教材是为了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只要能很好地达成这一目标,就应该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即便这种改变可能已经打破了我们心目中原有的教材神话。最后还要重视一个问题,即通过重构来实现对教材的超越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课程意识才会被唤醒并茁壮成长起来。有些突击开发课程,动辄就成系列的做法并不一定可取。我们始终要站在课程建设的原点上来看待课程意识的培育,重构教材或者课程建设等绝不是为了哗众取宠,课程意识的培育也绝不是朝夕之功。

超越教材的关键是突破学科本位。能否站在一个教育工作者,而不是一个学科教师的角度去看待教材,决定了一个教师课程意识成长的宽度和深度。跳出学科看学科,跳出教育看教育,正是从源头上思考超越教材意义的核心所在,而这一点也是许多教师难以逾越的鸿沟。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超越教材的每一次实践来实施并实现。

从超越教材做起,让每一位教师具有强烈的课程意识,值得期盼!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重构培育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北方大陆 重构未来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论中止行为及其对中止犯的重构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对外汉语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初探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