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茨电影符号学视角下的《秋喜》
2016-10-17成都理工大学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四川成都610059
纪 芳(成都理工大学 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9)
麦茨电影符号学视角下的《秋喜》
纪芳
(成都理工大学 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9)
麦茨的“电影语言”作为对影片的符号学解读,剖析了电影的语法规则和以精神分析为启示的表意活动。作为电影复数理论之一,在面对21世纪数字电影时,麦茨的电影符号学理论将赋予我们全新的视角去思考电影的身份与内涵。本文试用麦茨的“八大组合段”及“第二符号学”相关理论分析谍战电影《秋喜》的影像结构和价值内涵。
麦茨;电影符号学;秋喜
电影符号学理论的创建者克里斯蒂安·麦茨在1964年的《电影:语言系统或语言?》中最后陈言:“一定要做电影符号学。”[1]他借鉴现代语言学观点,颠覆了以文法性结构为特征的传统电影语言,提出了电影是一种“影像的话语”,并非同自然语言一样由词素或音素构成,而是以句和段构成。这种对电影语言的思辨,使他颠覆性地提出了影片大组合段理论,同时他在《想象的能指》中讨论了隐喻、换喻修辞格和聚合项、组合项的关系。本文将结合麦茨的电影符号学理论对影片《秋喜》进行解读。
一、影片大组合段理论与镜头组接
《秋喜》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广州解放前夕,地下党员晏海清潜伏在军统特务夏惠民所主导的广州广播电台里,企图破坏国民党撤退广州前的城市破坏计划。作为典型的谍战电影,孙周导演不断强化影片中节奏的紧张感。伙计拎着提盒在商贩间游走,军统特务夏惠民在轿车上看报,地下党员宴海清匆忙穿梭于人群中,这种多个事件系列交替出现,且在时间上有同时性,在事件发展中有连续性的影片组合构成了交替叙述组合项。之后夏惠民走进茶楼,宴海清脱帽暗示,仆人摆放茶点,这些镜头紧密交替,在未交代人物时,就呈现给接受者大量未定义信息,悬疑紧张不言而喻。包括夏惠民第一次怀疑宴海清,在爆炸后与宴海清的追逐,通过“交替蒙太奇”的镜头组接方式,渲染两人在明暗追逐中的惊心动魄,都是交替叙事组合项的巧妙实践。“反特”谍战电影的经典结构,一般是由地下党掩饰卧底活动和敌方特务戒备卧底两条主线构成,通过交替叙述组合项将执行卧底和防备卧底的系列事件连贯交叉排列,是该类型电影镜头组接的必要手段。这样的建构方式使观众处于“优势观看地位”,即莫纳科(1977)所说的好莱坞经典现实主义电影的“全知风格”手法,这取决于有目的的剪辑。约翰·菲斯克曾提出快乐来自对意义的控制感和对文化进程的积极参与,[2]这种连贯剪辑和上帝视角的运用加剧了观众视听快乐。
“景”产生于“直线叙述组合项,即影片事件之进行是连续性和不中断的,此称为“景”,其表现为一个“时间——空间”的整体性,其中没有断裂。“景”能建构出一具体单位,例如一个地方、一个时刻、一个特别行动等。[3]夏惠民在河边枪决无辜民众时的镜头就是以“景”的方式进行组接的,大全景的镜头,让情节的发生固定在河边绿堤如诗如画的环境中,这与枪决无辜民众的残暴血腥形成鲜明对比。电影在叙述射击渔民特别行动时,放弃了依靠小景和利用光学效果做间隔的非连续性“单一片段”,而是通过镜头焦点虚实变换,展现了车外处决现场和车内二人神情的异样,如实记录了枪决事件的全过程。
二、麦茨第二符号学与意义建构
麦茨对“电影语言”的概念、内涵的阐述被后来学者称为第一符号学,之后麦茨在《想象的能指》中,沿着拉康的凝缩、置移理论并将精神分析和结构主义语言学结合其中,转向第二符号学,深入分析了电影文本修辞的原发生产机制,开启了电影文本复杂性修辞的全新意义。
麦茨分析了这些连接具有的隐喻、换喻,及其可能产生的混合体。这些混合体包括“参照的相似性和推论的邻近性”,即组合地呈现的隐喻,两个镜头或两组影像片段,按相似性或对照联系起来。[4]影片中宴海清与秋喜两人虽有主仆之分,但秋喜的纯洁美好一直触动着宴海清。秋喜的悉心照顾、宴海清的疼爱怜惜,使二人互为支柱。秋喜同宴海清一样有着纯洁的信仰,一个保家,一个卫国。当宴海清误入夏惠民圈套亲手射杀秋喜后,宴海清在雨中呼唤秋喜,承受着内心的拷打。在之后的影片元素链条中,导演依照参照的相似性,将夏惠民心狠手辣枪杀正在熟睡爱人的情节置于其后,夏惠民与惠红莲看似情投意合,但粤剧名伶惠红莲并不在乎与恋人长相厮守,夏惠民也接二连三地羞辱惠红莲,两人的感情在背叛中终结,“信仰”对二人而言远不及权利与金钱。两段感情的并置,由能指、所指所构成的“外延”深化为意指的“内涵”,四人爱情信仰的对立,映射了国共两党“得民心”与“宁可枉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革命信仰的对峙,在组合的段落结构中实现隐喻。
麦茨的电影符号学理论关注对电影镜头组接结构的分析和电影文本的生成机制。在依靠数字技术推动电影业发展的今天,这些理论为多元解读影片价值内涵提供了可能性,以一种重新定义的方式参与电影文化进程。
[1]齐隆壬.电影符号学[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3.1.
[2][美]约翰·菲克斯.电视文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30+40.
[3]同[1],P113.
[4]王志敏.电影语言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02.
J905
A
1007-0125(2016)09-01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