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苗族巴岱仪式音乐传承现状研究综述

2016-10-17胡丝雨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戏剧之家 2016年17期
关键词:苗族仪式音乐

胡丝雨(湖南科技大学 艺术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苗族巴岱仪式音乐传承现状研究综述

胡丝雨
(湖南科技大学 艺术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苗族巴岱仪式音乐在变迁与发展中的传承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内部继承与外部传承。内部继承指苗族巴岱巫师师徒或者父子之间的传授与继承,具有口传心授、无具体记录与在场性等特点;外部传承指文化群体以外的研究者以对“他文化”的角度介入调查,对仪式音乐内部结构或外部形式进行挖掘、归纳、分析,具有多角度、流传性与实录性等特点。从各时间区间的研究成果来看,苗族巴岱仪式音乐的研究成果总体来说非常少,传承苗族巴岱仪式音乐,不仅仅是传承其本身,其源流与演变、作为载体的仪式程式、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等等都需要专家与学者们进一步挖掘与研究。总的来说,苗族巴岱仪式音乐的传承现状较为堪忧。内部继承开始流失,外部传承仍需加强,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道路仍然需要坚定不移的继续下去。

巴岱仪式;仪式音乐;传承现状;研究综述

苗族巴岱仪式音乐是苗族最重要的宗教仪式音乐,集巫、傩、道文化为一体,有“巴岱雄”和“巴岱扎”两种苗汉分径,是一种综合性的民间音乐文化。苗族巴岱仪式音乐在变迁与发展中的传承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内部继承与外部传承。内部继承指苗族巴岱巫师师徒或者家族内部的传授与继承,具有口传心授、无具体记录与在场性等特点;外部传承指文化群体以外的研究者以对“他文化”的角度介入调查,对仪式音乐内部结构或外部形式进行挖掘、归纳、分析,具有多角度、流传性与实录性等特点。笔者将通过“他者”与“他文化”的视角,以时间点为界限,从近年来的外部传承研究成果进行综述研究,通过剖析各阶段成果来反观巴岱仪式音乐外部传承的研究现状。

一、前期的研究传承状况

苗族巴岱仪式音乐理论研究的发展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几十年间一直未有长足的进展。从学术平台搜索的结果来看,二十一世纪初期是苗族巴岱仪式音乐研究的分水岭,在此之后,苗族巴岱仪式得到了更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关于仪式音乐的研究才逐渐跟进。二十世纪末与二十一世纪初期关于苗族巴岱的研究成果少之又少,只有寥寥数篇,深居大山深处的巫师巴岱也鲜与外界有接触。

(一)二十世纪末

二十世纪末的研究成果可以说是巴岱仪式音乐外部传承研究的开端,虽然时间区域很大,但受到经济、交通等因素的制约,未得到广泛的关注。早期的研究成果虽然寥寥无几,却是弥足珍贵的。二十世纪里唯一一篇关于苗族巴岱的论文是石家齐发表在《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6期的《苗族“巴岱”初探》,全文观点与语言十分朴实,从苗族巴岱基本状况及其特点、祭祀内涵和“神药两解”原则、同现存宗教的同异、对发展民族文化艺术的作用四个方面初步探究与分析了苗族巴岱文化。作者认为“‘巴岱’是苗族社会中的智者、史者和学者,在苗族社会发展中,起着继往开来的苗族文化人的作用,在继承和发展、宣扬和传播苗族古老传统文化有其一定的功绩。”①从全文来看,作者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里已开始运用人类学田野调查的方法对民族音乐进行初步的田野考证,获得了许多珍贵的资料,为苗族巴岱仪式的外部传承奠定了基础。但是,此文仅仅对苗族巴岱仪式作法形式进行了探究,未有涉及仪式音乐的部分。因此苗族巴岱仪式音乐只是在族民内部通过师徒或者家族来继承,对苗族巴岱仪式音乐有透彻了解的也局限于当地的巫师巴岱。

(二)二十一世纪初

二十一世纪前十年是巴岱仪式音乐研究的发展准备时期。随着音乐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专家与学者们逐渐将目光投入音乐文化的研究,音乐类的文章越来越多,音乐文化开始列入重点保护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行列。但遗憾的是,苗族巴岱仪式音乐仍未得到研究与关注。前十年间主要有两篇研究苗族巴岱仪式的文章。

第一篇是郑英杰、覃元发表在《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8卷第6期的《苗族巫文化的原型与巫性略论》,作者“从原始宗教作为文化原型的角度,考量了苗族巫文化的原型——苗族原始宗教及其核心要素鬼神崇拜,考量了苗族巫文化的巫性特质,并分析其成因,期冀对原始宗教及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作一鲜活的范例说明。”②全文侧重点在于苗族的巫文化研究,巫傩道文化作为苗族巴岱仪式人文背景与仪式音乐息息相关,虽然暂时没有具体而深入的研究,但在其传承中也是十分重要的。第二篇是吴晓东发表在《民族翻译》2009年第1期的《湘西苗语称谓“巴岱”译考》,作者通过资料的收集整理与研究,认为“‘巴岱(baxdeib)是湘西苗族对从事祭祀行业的人的称呼,是一个常用词。”“‘巴’是对父亲或父辈男人的尊称,‘岱’是祖先的意思,两者合起来是‘主持祭祀神灵的人’之意。”③全文通过对苗语的溯源与分析,探究了巴(bax)与岱(deib)意义的来源与结论,属于对称谓的文化考证。至此,苗族巴岱仪式音乐的传承依然仅限于苗族内部。但此十年间,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古老的苗族文化开始受到现代经济文化的冲击,越来越多的巫师巴岱受生活所迫,开始放弃原始的职业,来到经济发达的地区打工求生。在传统的内部继承开始遭遇危机的时刻,专家和学者们对苗族巴岱仪式音乐进行抢救挖掘显得越来越重要,继承民族文化成为刻不容缓的重任。

二、现今的研究传承状况

2010年后,苗族巴岱仪式逐渐得到广泛的关注与研究,巴岱仪式音乐的研究也日渐跟进,获得了初步的发展。研究苗族巴岱仪式的学者主要有陆群、熊晓辉、魏育鲲等。

苗族巴岱仪式音乐个案的研究最具代表性的是熊晓辉发表在《音乐探索》2015年第1期的《腊尔山地区苗族“巴岱”仪式音乐个案调查》。作者认为“在腊尔山苗族地区,‘巴岱’原始宗教普遍盛行,由‘巴岱’主持的宗教祭祀仪式在社会文化和历史条件发生变迁的情况下仍然相对凝固地保留了原始仪式的样貌。作为一种远古习俗的遗留,其承载的文化含量极为丰富,音乐现象尤为突出,不仅仅以各类祭祀仪式、宗教习俗的样式出现,但其隐含的苗族音乐、文化、历史、民俗、民间信仰等方面的文化意义广泛而深厚。”④作者通过对苗族巴岱仪式的实录调查,对巴岱仪式音乐的特点进行了详尽的说明,包括旋法、调式调性、唱腔唱词、节奏节拍。接下来是乐器与乐师的介绍,包括大鼓、小鼓、钹、锣、唢呐、长号、竹柝、祖师棍、铃、绺巾、牛角等乐器,以及乐师是如何使用这些乐器的。苗族巴岱仪式音乐与苗族人民的祖先祭祀、丧葬仪式、道场法事等活动息息相关,通过对仪式音乐的研究以达到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来对其进行传承。但个案的调查不能等同于巴岱仪式音乐的全部,受地域性、风俗性的影响,其他地区的仪式音乐可能会有所不同。

魏育鲲发表在《音乐探索》2013年第2期的《湘西苗族巴岱雄、巴岱扎仪式音声表述下的信仰关系》一文中,“以湘西苗族两种执仪人巴岱雄、巴岱扎仪式音声为对象,以仪式音声为认识苗客巴岱之间信仰关系的抓手,在对其差异性给予必要关注的同时,将两者置于湘西苗族整体文化生活之中,寻找其仪式音声作为两种执仪人所执仪式的重要手段,来表达苗客巴岱之间的信仰关系。”⑤全文虽然最终是对苗客巴岱的信仰关系的研究,但出发点与落脚点中涵盖苗族巴岱仪式音乐,以仪式音声的形式对仪式音乐中的颂唱、念白、缄默与苗调、汉调等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对仪式空间内的音乐文化行为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与研究。

此外,陆群在《腊尔山苗族“巴岱”原始宗教“中心表现形态”的分径与混融》一文中,剖析了原始宗教变迁过程中的诸种情态;在《社会结构与巴岱身份的获得——以兴中村巴岱“过法”仪式为例对特纳理论的检讨》一文中提到社会结构既有的结构关系及规范直接决定着仪式中巴岱身份的是否获得以及获得的数量,并研究发现了特纳的仪式理论对于“意识形态的”、“规范的”阈限类仪式并不适用。以上文章皆是从微观实证的角度对苗族巴岱进行研究,在调查时视角更多的放在了仪式本身,在民族音乐文化在夹缝中艰难生存的现代社会中,传承与弘扬民族文化,发掘巴岱仪式音乐的新出路,是苗族音乐文化研究发展的趋势,对苗族巴岱仪式音乐传承现状的关注更是必不可少。研究者虽然作为文化中的“他者”未能及时参与内部继承,但尽力完善外部传承研究是每一位音乐学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总的来说,苗族巴岱仪式音乐的传承现状较为堪忧。内部继承开始流失,外部传承仍需加强,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道路仍然需要坚定不移的继续下去。从各时间区间的研究成果来看,苗族巴岱仪式音乐的研究成果总体来说非常少,传承任务依然任重道远。苗族巴岱仪式音乐的内部继承受到现代经济文化的冲击是不可避免的,在呼吁保护抢救与挖掘传承的同时,有关部门在如何建立苗族文化生态保护体系、如何使巫师巴岱不背井离乡放弃古老的职业等问题上是值得继续探索与思考的。传承苗族巴岱仪式音乐,不仅仅是传承其本身,其源流与演变、作为载体的仪式程式、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等等都需要专家与学者们进一步挖掘与研究。

注释:

①石家齐.苗族“巴岱”初探[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06):35.

②郑英杰,覃元.苗族巫文化的原型与巫性略论[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6):81.

③吴晓东.湘西苗语称谓“巴岱”译考[J].民族翻译,2009,(01):42.

④熊晓辉.腊尔山地区苗族“巴岱”仪式音乐个案调查[J].音乐探索,2015,(01):39.

⑤魏育鲲.湘西苗族巴岱雄、巴岱扎仪式音声表述下的信仰关系[J].音乐探索,2013,(02):62.

[1]石家齐.苗族“巴岱”初探[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06):35-39.

[2]郑英杰,覃元.苗族巫文化的原型与巫性略论[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6):81-85.

[3]吴晓东.湘西苗语称谓“巴岱”译考[J].民族翻译,2009,(01):42-45.

[4]熊晓辉.腊尔山地区苗族“巴岱”仪式音乐个案调查[J].音乐探索,2015,01:39-47.

[5]魏育鲲.湘西苗族巴岱雄、巴岱扎仪式音声表述下的信仰关系[J].音乐探索,2013,(02):62-67.

[6]陆群.腊尔山苗族“巴岱”原始宗教“中心表现形态”的分径与混融[J].宗教学研究,2011,(01):156-160.

[7]陆群,蒋欢宜.社会结构与巴岱身份的获得——以兴中村巴岱“过法”仪式为例对特纳理论的检讨[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5):53-59.

J607

A

1007-0125(2016)09-0042-02

本文系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项目编号:CX2016B583。

猜你喜欢

苗族仪式音乐
十岁成长仪式
仪式感重要吗?
盛大节庆——苗族牯藏节
苗族民歌
开营仪式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