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生网络社团的发展与对策研究

2016-10-15聂娜

大观 2016年8期
关键词:机遇挑战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当前,大学生网络社团发展迅速,拓宽了大学生思想交流和个性发展的空间,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推动了校园文化建设,也日渐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日渐凸显的重要领域。以郑州大学网络社团为调研对象,运用相关理论分析,并结合访谈收集的相关数据和资料,研究了当前大学生网络社团的特性和概况,探索出引导大学生网络社团发展的对策和路径。

关键词:网络社团;挑战;机遇;思想政治教育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进一步普及,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被网络打破,基于相似兴趣爱好及需要的大学生组建了各种网上社团,逐渐演变为一个不同于现实的虚拟社会,改变着传统的校园生活和人际交往模式。高校大学生网络社团的发展拓宽了大学生思想交流和个性发展的空间,同时也隐含着缺乏规范管理和引导的危机,正日渐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领域。

一、大学生网络社团的产生背景

根据社团组织形式、学生参与途径、活动涵盖内容的不同,大学生网络社团可以划分为:第一,现实校园社团的网络化;第二,借助网络平台建立虚拟社团;第三,利用一些专属的网站、新媒体来建立的社团群体。

(一)大学生网络社团的应运而生是经济社会发展与网络技术进步的结果

传统的正式学生组织,如学生会、社团、班级等,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发展需求。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网络社团为高校校园文化的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提供了新的载体和良好的发展机遇。伴随网络技术的进步及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网络社团应运而生。

(二)大学生网络社团根源于大学校园的社团组织

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当代,高校社团迫切需要提高自身的组织效率,拓展活动空间,扩充社团成员。因此,现实中的高校社团纷纷以网络为依托,实现社团网络虚拟化,完成线上与线下的密切互动。在虚拟的世界里,大学生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局限性,更自由地参与到各类社团活动中,更利于他们言论的自由,发表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情感的宣泄。

(三)网络的便捷性、开放性、互通性为大学生网络社团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大学生网络社团通过开放的网络平台,能够更好的满足在校大学生在学业情感、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就业创业等方面的需求,使用也体现出便捷性。而随着社会开放程度日益提升,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情感方式的选择也呈现出开放性特点,他们更倾向通过网络看到外面的世界,与名校名师交流,得到更广泛的信息来源。

二、大学生网络社团特性透析

(一)大学生网络社团的形式虚拟性

大学生网络社团依赖网络平台在社团活动中发挥讨论及组织功能。网络论坛、QQ群、微博圈、微信圈等是他们经常采用的交流平台,也是大学生网络社团的起源地和主要阵地。因此,虚拟性是大学生网络社团的最根本特性。

(二)大学生网络社团的交流平等性

大学生网络社团成员具有相同的兴趣爱好和一致的目标志向,成员和成员之间处于平等的关系,他们相互尊重,各抒己见,发挥才能,共同进步。网络社团为大学生追求全面的成长创造了自由的氛围和有利的发展条件,提供了个人才能展示的平台,激发了成员的参与精神和责任意识,在互动中激发了参与者的热情。

(三)大学生网络社团的活动隐秘性

大学生网络社团的组织活动“空间”不受地域限制,是无形的。大学生网络社团的成员会分散于全国各地,大学生可以跨越空间,同时活跃在不同的网络社团中。此外,网络虚拟化的组织动员行为是可在瞬间完成,组织活动多以数字化方式进行、存储于传输信息中,很容易被篡改或删除。

(四)大学生网络社团的组织管理困难

现实中的高校学生社团,是需要向管理部门提交申请,备案相关材料,经过审核批准后才可成立的,社团活动也是在管理部门和指导老师的监督下开展进行。而大学生网络社团则是依赖网络生存的,社团内成员通过网络相互沟通联系,大学生依据自身的爱好、关注点和价值取向分享信息、传递技术、宣泄情感,通过彼此紧密联系形成相对稳固的社会群体。社团成员的流动性、分布的广泛性及活动开展的隐蔽性,造成高校监督和管理难度增大。

三、以郑州大学为例分析当前大学生网络社团概况

为了更好地调查了解当前大学生参与网络社团的现状,我们选取郑州大学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填问卷和结构访问的形式,对该校学生参与网络社团情况进行了调研。为避免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参与网络社团情况有所不同,为此我们选择调查对象分别为文科、理工科、医科和艺术体育四大门类的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在校学生作为调研对象。

本次调研共发出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94份,有效回收率为98.8%,符合问卷调查的基本要求。调查结果使用社会科学软件统计包(SPSS)进行分析,进一步通过访谈大学生,挖掘他们对网络社团作用的真实评价,弥补问卷调查量化的不足,全面掌握事实资料。

(一)大学生参与网络社团的调查概况

1.网络社团平台利用广泛

调查显示,网络社团已经成为当前大学生生活、学习、娱乐的重要组织形式,对大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本次参加调查的496名学生中,337名学生的参加网络社团的年限超过3年以上,占全部人数的67.9%。其中,50人以内的网络社团占20.6%,50人以上的网络社团占总人数的79.4%,说明大学生网络社团组织的规模巨大,形式丰富多样(见图2),不同类型的网络社团成员之间交叉重叠,构成了一个巨大的网络社团群。

2.学生加入网络社团的原因分析

网络社团因其独特的组织特点,吸引了许多学生参与互动,本调研通过对网络社团的优势分析得出学生们为什么乐于加入网络社团。调查结果显示,46.2%的学生选择了“信息量大覆盖面广”这一项,其次是21.7%的“发动成员迅速快捷”和18.7%的“传播交流匿名性”,另外还有13.4%的同学选择了“运营成本低”。网络社团享用网络中的全部资料与信息是其他社团形式所不能比拟的,并且网络结构用比任何其他现有的组织结构更快速、更节省能源的方式沟通信息、组织成员,所以网络社团成员不再是信息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汲取信息的社团建设者,所以网络社团深受大学生的喜爱。在问及参加社团的目的时也充分了印证了这一点,65.0%和59.5%的学生是为了“交友沟通”和“学习知识”才加入网络社团的。

3.学生在网络社团中的交流特点及关注热点

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学生能客观看待网络社团中的热点问题。48.4%的学生选择“不大相信或选择性相信”网络热点问题,仅有8.3%的学生会“跟帖评论”,说明同学们还是能对网络社团中的自由言论、热点话题持保留态度,不会盲目跟风,客观的评价热点问题。其中53.2%的学生关注热点问题是为了“丰富课余生活了解社会动态”,23.3%的学生是为了“娱乐心情”。其他还有15.2%的学生选择了“拓展自身见闻,提高看待事物的能力”,8.1%的学生选择“提升自身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由此可见网络社团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沟通平台,使我们的思政教育拥有更多有效载体。

(二)大学生参与网络社团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1.网络社团拓宽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渠道

大学生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网络社团中也存在“网络意见领袖”及普通受众。调查中显示11.1%的学生是网络社团中的“领导者”,44.6%的学生是“信息的发布或传播者”,“接收者”为44.1%,“其他”0.2%。这说明一多半的学生都在网络社团中起着主动影响他人的作用。随着网络社团的发展,成员之间相互传播信息、沟通情感,在客观上起着补充校内信息不足作用,为高校思政工作提供了新的载体。

2.网络社团削弱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挥

大量消极网络社团的存在会抵消高校德育有效性的发挥。网络社团与现实社团相比要随意得多,没有完善的社团备案和社团人员实名登记,所以其产生的影响很难监控。调查显示77.9%的学生曾经在网上见到过不和谐的日志或博文,23.5%的学生还经常见到。由此可见没有了规约,一些消极的网络社团就会在网络空间大肆开展非法的活动,甚至延伸到网下。一些在现实校园没有活动空间的消极社团也纷纷把阵地转移到隐蔽性强的网络空间。

3.大学生期待校园主题教育网络社团建立

学生网络社团的飞速发展说明了它存在的必然性,因此,我们不能一味地否定或限制它的存在和发展。高校学生呼吁建立健全大学生网络社团宣传“正能量”。调查显示,55.9%的学生认同网络时代传播的“正能量”话题,并认为正能量是一种“倡导真善美、营造良好氛围的积极行为”。但还有28.7%的同学表示“不赞成”,其中8.5%的学生“非常不赞成”,认为所谓的“传播正能量”只是做表面文章而已,完全没有用处。

四、引导大学生网络社团积极发展的对策与路径

当前,大学生网络社团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把网络社团文化纳入到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之中有助于高校建设信息化的校园文化,克服网络社团文化的自发性和盲目性,降低其负面影响。大学生网络社团的建设有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影响力,扩展其辐射面。

(一)正视大学生网络社团的地位和积极作用

网络社团文化是大学生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塑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社团网络文化有助于繁荣校园文化,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因此,高校应积极支持网络社团的建设和健康发展。它能够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向多渠道、深层次、高质量的方向发展的同时,有助于形成高校民主的思想环境和浓郁的学术氛围以及健康的文化气息与蓬勃的创造精神。高校社团管理者要更新观念、解放思想。既不能过分担忧,管理过紧,要求过高;也不能无视大学生网络社团的存在。合理利用大学生网络社团,扩大其积极的功能,有助于繁荣高校的校园文化,提高大学生网络社团成员的文化道德水平,使大学生取得全面的发展。

(二)主动介入大学生网络社团建设与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要与时俱进,围绕教育部“绿色校园网络计划”的方向,还要采取和把握规律的可行性,掌握主动权,完善监督机制,引领科学的发展方向,加强横向的强强联合等策略,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和核心吸引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关注大学生的网络社团,分析它们发展规律,研究新形势下大学生参与网络社团的特殊性,并积极参与到网络社团的建设中去。

(三)给予大学生网络社团规范化足够的重视

高校应积极筹备建立健全大学生网络社团管理制度,推动大学生网络社团走在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管理道路上。第一,建立合理的大学生网络社团登记制度;第二,建立健全大学生网络社团实名的注册制度;第三,完善大学生网络社团内部制度建设;第四,建立健全网络社团的管理机制。

(四)督促大学生网络社团监控机制的建立

第一,通过登记备案,广泛调研,高校要建立完善大学生网络社团信息资料库。第二,大学生网络社团也要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对每个加入社团的会员进行实名认证。第三,要不断创网络社团管理办法,建立相应的网络社团监控机制和评估指标体系。第四,可以凭借必要的网络技术手段,根据IP地址的管理办法,建立地址的使用信息数据库以及IP地址分配使用的逐级责任制。第五,大学生网络社团的日常管理人员要密切注意社团成员的动向,如若发现不良信息,应快速坚决地予以删除。第六,不断加强网上出现的群体性问题的教育疏导,引领大学生网络社团朝着阳光健康的方向发展。

(五)建设多样的主题性教育网络平台

校园网络文化的发展与建设要与大学生网络社团的管理紧密结合起来,主动把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主题网站作为重点,共同构筑大学生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和交流思想的主流网络平台。多样的主题性教育网络平台促使学校主流网络可以成为真正广泛吸引大学生的重要媒体之一,成为高校大学生不断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在进行网站建设时,不能机械地照搬,把传统思想教育工作模式转移到网络平台上,而是应该紧紧依靠学生的生活,贴近实践,以学生们的现实需要和情况为依据,创办出特色鲜明,富有个性的网络单元。大学生网络社团建设要支持以人为本的网上平台交流互动模式,促使与大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实际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六)对大学生网络社团结构进行必要的调整

面对当前大学生网络社团类型结构失衡的现实情况,应采取对应的措施,并进行相应的调整与修改。首先,高校应对学术科研型大学生网络社团的建设给与积极倡导和支持,营造良好的学风,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其次,关注公益服务型大学生网络社团的发展,为逐步兴起的青年志愿者活动推波助澜,培养有益于学生德育情操。再次,虽然大学生网络社团举办的文体娱乐活动能够极大的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使他们的闲散时间得以充分利用,但由于这些社团数量较多、内容杂乱,因此,高校要在继续推动其发展的同时加强对这类社团规范的监督和管理,取缔一些“三俗”的网络社团,提高社团的质量。最后,高校应积极推动就业创业型大学生网络社团的建设,更好的指导大学生择业,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肖旭:《社会心理学原理及应用》[M].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

[2]杨伯淑:《因特网与社会》[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5)

[3]赵莉:《大学生网络社团参与动因分析》《黑龙江史志》,2008,(20):94-95.

[4]王春雪:《大学生网络组织的特点及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分析》,《华章》,2010(1)

[5]杨连生,胡继冬:《大学生网络社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和挑战》,《学术论坛》,2011(6)

作者简介:聂娜(1980~),女,河南安阳人,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4级博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机遇挑战思想政治教育
再见,机遇号
指数再创新低 把握底部机遇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机遇
第52Q 迈向新挑战
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