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016-10-15郑孝梅
摘要: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活动目标的设计在整个活动设计中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人们越来越重视目标设计的科学化、合理化。然而在现实的教育活动目标设计中,却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列举了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设计中常存在的几个问题,主要有活动目标表述主体混乱,导向性不强;活动目标指向宽泛,操作性不强;活动目标涉及面狭窄,儿童的全面发展没能得到突显;活动目标用语不确切,制定者未能抓住核心概念;活动目标失宜,未能回到原点。
关键词:教育活动目标;活动目标设计问题
目标是教育活动所设想要达成的要求、标准,它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没有目标的教育是盲目的教育,这一点对幼儿园教育同样适用。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内涵
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是一定的价值取向所决定的;针对活动内容对儿童提出的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预期应达到的标准和期盼。从陈述的内容来看,它是教育者期盼通过自己的努力所要达到的成效,是学生预期生成的价值体现,是社会各界人士评价教育活动成败的准则,同时也是社会对适应性人才的期望。它像一个导向标,指引着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决定着活动的开始,引导着活动的进行,同时也是评判活动结果的检测器。它是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下位概念,它比幼儿园课程目标更具有可操作性。因此,一次教育活动的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教育活动目标的设计。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设计及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设计,是指教育者事先制定的具体的、可操作的教育活动目标,以引领活动的进程。2012年教育部发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我们描绘了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活动目标的蓝本。《指南》指向幼儿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以促进幼儿全面协调发展为核心,以保育和教育为两大基本形式,制定了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整合性的教育活动目标。本着《指南》所指出的设计精神,不同领域的,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维度的教育活动目标跃然显现。回到发展中的幼儿的原点,回到专业型的教师的原点,回到非教育型的家长的原点,同时回到当前的政策的原点,笔者试从以下五个方面结合已有的案例浅谈一下幼儿教育活动目标中存在的问题。
(一)目标表述主体混乱,导向性不强
目标是为幼儿实现发展制定的标准,是整个活动教育价值的归宿。教育者在组织教育活动时要准确把握,但有时我们常发现一个活动目标的表述主体一会儿是教师,一会儿是幼儿,这种混淆不清的形式会给教育活动的施行者带来困扰。像“教师要……”、“使幼儿……”、“教给幼儿……”、“启发幼儿……”等都是站在教育者的角度的陈述方式,像“观察……”、“了解……”、“感受……”等则是站在幼儿的角度的陈述方式。[1]如果两类陈述方式放在一个活动目标中同时出现,这个目标就变成了“四不像”。
案例一、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风”的目标是:
1.了解自然现象对人类生存的影响;
2.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
3.尝试用文中所用的说明方法去说一句话。
我们暂且不论这三条目标是否符合主题,也不论是否适合大班幼儿的接受特点,只从每一条前面的行为动词来看,“了解”和“尝试”是指向幼儿的,“激发”是指向教育者的,那教育者在实施活动时是只重一项呢,还是三项兼而有之呢?混乱的思路会给教育者实现教育的目标埋下路障。
其实,无论是站在教育者的角度,还是站在幼儿的角度来表述目标都是可以的,以教育者的口吻表述目标,突显了教育者的预期标准,若以幼儿的口吻表述目标,突显的是幼儿的发展目表。
两者皆显教育的价值取向。只不过两者不可揉合在一个目标里,而应分道而驰。若杂糅在一起,目标变得混乱且指向不明,特别对于教育者来说,主体不一致的目标极易给他们片面的暗示,顾此失彼是必然的。教育者极易重视目标,单向地说教,忽略幼儿主体性的地位,缺乏互动,阻碍幼儿“最近发展区”的发展。
(二)幼儿活动目标指向宽泛,操作性不强
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指的是在一次或一系列活动中达到的预期结果。它是根据幼儿教育总目标和年龄段目标,并结合幼儿自身的特点和教育活动的内容制定或拟定的具体的、可操作的目标。[2]活动目标应对教育活动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规定幼儿园教师必须明确幼儿园幼儿在五大领域的教育目标,以此作为教育设计、实施、控制以及评价的依据,作为依据,目标的指导意义得到彰显,作为依据,目标应是具体的、可操作的。翻阅各类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方案,笔者看到了一些类似于以下案例的败笔。
案例二、小班语言活动“喜羊羊去野餐”的目标:
1.在喜羊羊野餐的情景中,幼儿从中体验、探索和思考;
2.幼儿积极地进行口语表达;
3.幼儿萌发分享的意识。
本活动的目标过于空洞,缺乏针对性。依据《指南》对幼儿学段的划分,小班的孩子属于3—4岁的年龄段,3岁以后的幼儿刚开始会说一些复杂句,在此之前只会说一些简单的句子。[3]对于刚能连词成句的幼儿来说,“积极的进行口语表达”一方面实现“积极”的可能性令人质疑,更为重要的是,漫无中心地说吗?还是要有一个设定的主题?的确,幼儿感知的世界是整体的,他们从周围的环境中获得的直观经验也是整体的,是不可割裂的。幼儿积极地用口语表达的可以是多方面的,但对于幼儿园中一次具体的教育活动来说,由于时间有限,涉及的学科领域不同,我们应该突出主题,有所侧重。这样教育活动才能有的放矢,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为他们搭建前行的阶梯。
我们再从以下的一个案例中感受宽泛的另一层意思。
案例三、中班体育活动“猪宝贝去健身”的目标:
1.练习钻过离地80cm高的松紧带,发展侧钻的能力;
2.会唱健身歌一首;
3.讲述自己健身的经历,分享锻炼的快乐。
不难看出,以上三项都是围绕“健身”这个话题的,但却是三个领域的活动。第一个是健康的,第二个是艺术的,第三个是语言的。题为体育活动,涉及面却如此之广,活动的参与者该准备哪个方面呢?大杂烩似的目标会让目标失去它本来的价值,使教育活动无目标可依。更为重要的是,“口号”类的目标还会带来隐性的负面影响,因其不具体,操作者有可能会自解其意,自设目标,从而不能准确地把握教育活动的广度和深度,贻误儿童发展的良机。
(三)活动目标涉及面窄,幼儿的全面发展没能得到突显
教育归根到底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人的发展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的发展。1989年《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草案)》中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旨在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和谐、整体的发展,由此,每一次教育活动的目标的落脚点就必须在这一句话上。人们为了目标的指向性更明确,从教育活动价值取向这一角度把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区分为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除此之外,从目标陈述的发展内容来看,学术界普遍认为可以把目标定在三个维度上,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三取向”的目标定位指向幼儿的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统一协调的发展。[4]而以下的案例,却让我们看到了活动目标设计在这方面的缺失。
案例四、大班故事阅读活动“钱鼠的由来”的目标为:
1.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能知道钱鼠的由来,会用故事中出现的词语复述故事;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美国全语言运动者韦弗认为幼儿的语言应整体地保存,不能将其分割成局部的、零散的,语言的教学不能只专注于技能的传授,还应该注重积累幼儿的情感、价值观等其它方面的培养。[5]可案例四中的两项目标中并没有提及对幼儿情感的培养。现代幼儿的教育理念是“尊重意愿、满足情感、培养兴趣”,就幼儿教育活动的目标而言,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是幼儿发展的最重要方面,一旦内化成兴趣,可能会影响幼儿的一定的行为后果。故事阅读活动目标的设计不着眼于幼儿对知识的掌握,而是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拟定的期望。一个合宜的教育活动目标,能为幼儿的终身发展铺设路基。
(四)活动目标用语不准切,核心概念未能得到体现
皮亚杰曾说:“幼儿是天生的科学家,他们能通过对自己假设的验证来发现世界的运作规律。”他认为处于前运算阶段的2至6、7岁的幼儿的智慧在质的方面有了新的飞跃,能借助于表象进行思维。维果茨基认为3岁之后至学龄之前之间的儿童有着自己的认识大纲,只要目标的设置符合他们的兴趣和思维特点,儿童的发展能成为可能。[6]经过前人的研究,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幼儿园的幼儿对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已有了自己的理解,有了自己的推测和判断,所以,接受抽象的系统的学科概念对于幼儿来说是可能的。抓住这一关键期,学科知识的适量适时教育也是必要的。当然,对于幼儿来说,只要抓住“核心概念”,并围绕展开探究即可。那什么是“核心概念”呢?罗威尔教授认为核心概念就是反映某一学科领域本质的、规律的特点的关键概念。[7]这一关键概念在教育活动目标中应当得以体现。因为活动的目标是幼儿园领域教育活动的引向标和核心。然而一些教育活动的目标却用含糊的语言给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带来了困惑。
案例五、中班科学活动“分辨丝瓜和黄瓜”的目标:
1.幼儿通过看、摸、闻、捏、尝等多种方法了解丝瓜和黄瓜的特征;
2.尝试比较两种蔬菜的不同;
3.交流讨论探索的结果。
本次科学活动的目标的核心词汇是“特征”和“不同”,“特征”有哪些?“不同”又有哪些呢?丝瓜和黄瓜之间的特征除了不同之外还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颜色、花形、果实的整体形状。而教师把教育目标简单地定为两者的特征和不同,显然没有抓住主题中心的“分辨”二字,从而对这一活动的核心概念进行深究。其实丝瓜和黄瓜的分辨在于颜色、叶子、花形、果实表皮的质地和味道等方面,这其中的核心概念词汇在目标中应当适当地得以体现,以助于活动的重点得以实现。
又如案例六、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盐”的目标:
1.了解盐的特性;
2.产生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以上案例中的目标一让幼儿“了解盐的特性”,“盐的特性”包括物理的和化学的两个方面。站在物理特性这一边来说,盐是易溶于水的,熔点为801℃,沸点为1413℃的白色晶体。另一方面,盐的化学特性包括它的电解性、还原性等。而教师没对盐的特性加以区分,显然不了解这次活动的核心概念,可以猜想接下来的活动容易变得混乱,幼儿的关键经验的形成有可能会成为“泡影”。
(五)活动目标失宜,未能回到原点。
教育活动的目标是为教育活动的开展拟定的,进而它更是为幼儿的发展设定的。显然,我们在提出期望,制定标准时不能不考虑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细分下来,先天的遗传因素、幼儿成长的家庭环境,幼儿所在的幼教机构、国家法规政策等都时时刻刻于有形与无形中影响着幼儿的发展。[8]在制定教育活动目标时,只有注意到了这各个方面的影响,目标才是适宜的,才是回到了教育的原点的目标。
现在的教育活动,已逐渐从面向全体的盲目的集体传授型向要求人人同时起步转变。不尊重幼儿个体差异的教育活动目标一定是失当的,千篇一律的标准将会限制幼儿个性的发展。
案例七、小班艺术活动“制作苹果”的目标:
1.能运用团圆、搓等技能,表现苹果的特征;
2.能使用辅助材料,在泥土板上制作苹果;
3.体验自己动手制作的快乐。
以上案例中的前两项目标明显超出了小班幼儿理解水平和经验基础。抛开接受能力不说,整体划一地要求所有幼儿都达到如此高的动手操作水平,这个目标实现的可能性不大。因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同一年龄段的幼儿能力发展的水平是有差异的,在制定目标时,我们要在发展的技能前加上“尝试”二字,这样方显允许差别的存在。
小班健康活动“保护牙齿,学习刷牙”的目标为:知道保护牙齿的一般常识;增强保护牙齿的意识;明白保护牙齿的方法。幼儿刷牙常在自己的家中进行,家长对教育活动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一活动是需要家园协作来开展的。因此活动目标中很有必要点明类似于“幼儿要养成在家刷牙的好习惯”的蕴义。
目前,很多幼儿园编制的教育活动目标完全建立在学科逻辑上,单纯依活动主题设定目标,这样只是完成了领域之内经验之间的对接,不便于使幼儿以个人独特的视角,以个人独特的生存空间去获得全面的发展。教育的原点是人的发展,偏离这个理念的目标是没有价值的,是不适宜的。
总之,在设计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时,教育者要充分认识到活动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是活动的主体,要根据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简明地提出清晰的、适宜的目标,教育的有效性才能达成。
【参考文献】
[1]朱家雄.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张俊.幼儿园科学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夏如波,吉兆麟,谢春姣.学前教育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
[4]滑红霞.幼儿教师教学活动的目标设置与达成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0):45-47.
[5]于婷慧.全语言教育理念下幼儿园故事教学活动设计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6]王芳.试论幼儿园概念转变教学的现实必要性[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0(03):22-26.
[7]田宇,亢云洁.幼儿园集体科学教学活动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01):119-122.
[8]梁冬,郑红艳,石慧.海南省幼儿园体育活动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J].运动,2015(13):104-105.
作者简介:郑孝梅,信阳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信阳市浉河区第一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