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物追随情感
2016-10-15钟咏冰
钟咏冰
摘要:椅具自发明使用至今,其形态、形式的设计、使用价值一定程度呈现人的精神情感与当时社会主流风气。以巧手设计造物,附加情感、心意,使物在外观、功能、形态等能最大地满足当时的审美需求和物质需求的同时具有人的主观意识,传递价值。
关键词:造物设计;情感价值;人性化;椅子的发展
中国造物文化源远流长,《考工记》中提及合乎天地人和,便可成就精良之作。天地是自然为之,人和则人为之。造物艺术是物体功能、形式、材料基础层面的展现,也是造者的审美、情感、精神融合的内在层次的反映。盘古开天地,万物始生长,造物精神始终伴随人文情感深深融入在造物艺术当中。
谈及最能代表中国千年文明的造物,设计师杨洁明认为“中国最经典的设计,一是筷子,二是板凳。这两件物品特别平民化,任何阶层都在用,关键是现在还在用,这就说明,这是一件好产品。”而作为美国极具影响力的建筑师、家具设计师乔治·尼尔森(George Nelson)也曾发表观点认为“每一个真正的原创的理念、每一个设计的创新、每一种新材料的应用、每一种家具技术的发明,总能在每一款经典椅子身上寻得道理所在。”从席地而坐到垂足而坐,座椅设计不仅是生活之物、艺术之物、更是文化之物。
一、各时期椅具的发展变化
早期人类文明处于萌芽时期,由于缺乏文化积累,自然文化是造物风格、形态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故以茅草、树叶、兽皮制成“席”。而在多种文化得到初步发展的夏商周时期,出现天子、诸侯、大夫有五重、三重、再重的坐席数量区分,且对席的材质、装饰及使用等也均有严格限制。春秋时期百家争鸣,学术见长。百家学术代表对美各有见解,如孔子提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要求内容与形式的统一,避免粗野或浮夸;老庄则提出更为抽象的“有”与“无”,崇尚返朴归真的艺术原则;墨子的“好质而恶饰”则反对奢靡浪费,强调实用功能等。这些文化思潮的盛行影响人们对椅具的制作,开始以漆为修饰。出土于长台关战国楚墓的“床”融合时代文化、人文情感,精雕细琢,工艺精湛,装饰华丽,使家具兼具实用功能价值和文化观赏价值。
南北朝时期“胡床”发展成常见之物。而伴随经济社会和文化的蓬勃发展,坐具在唐代迎来繁荣时期。积极进取的社会精神风貌以及人们对生活的高度热情体现在其家具体态丰满宽大、气势浑厚稳重、造型雍容大度等特点之上。宋时道家思想引领社会发展,椅具设计在造型结构方面更趋合理,风格上主张素雅简洁,更多体现理性与感性,科学与人文的结合。而明代虽然贸易高度发达,但由于封建专制统治的特殊文化环境,人们渴望思想上的自由,此时“明式家具”样式已呈多样化发展状态,诸如交椅、官帽椅、靠背椅、玫瑰椅等的使用已是常态,且造型简洁挺拔,形态圆润俊秀,结构更为合理符合人需。而受满族贵族文化影响,清朝椅子风格则强调“繁缛多致”,运用复杂工艺对名贵木材进行雕刻装饰,以彰显其庄严华丽。
从席地、跪坐到垂足,从矮座到高座,椅具的发展历史,是人对于更加美好的生活、生存环境乃至人类社会理想的不断追求的历程。
二、物是有情感的
物件从无到有,凝聚的是人的精力、心思。成物虽无法动弹,却并非无情。
古人寄情,例子很多,竹更胜。儒家讲究人的身体“正”和内心的“中”,认为这是君子内外一致的表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子长青不败,高风亮节,淡泊、正直挺拔的品质是中国文人的人格追求。不仅是历代文人墨客,文坛先圣利用诗词歌赋对其予以高度赞美,古人还把对竹的情有独钟毫不掩饰地体现在利用竹的特性制成各色物品,让竹性情成为人的性情。
迪人所著《世界是设计的》中说到“由于历史背景、生产条件、社会环境与设计水平等方面的局限,设计与设计品在各个历史阶段所呈现的状况和形态、特点和流行趋势都大不相同,设计的评价倾向也大不一样。”在不同时代环境下人们通过各种方式寄情感、需求于物质的形态、功能、造型等之上,如宋时期“床”不仅正式取代跪坐方式,成为专门的坐具,宋人还为“床”增添靠背和扶手,令其有更为舒适的用户体验。这是人的心理需求在造物上的体现。
物的情感色彩满足人的心理诉求。西方工业设计思潮虽然影响了倾注手工温暖的传统手作,标准化、批量化和机械化生产方式多能替代,但没有温度的造物始终无法为人久用,于是出现了人性化设计。人们正视并寻求合乎内心需求,视觉审美、实用功能的设计,倡导造物材料具备感情色彩特征,材料、工艺在精心设计加工中得到更好利用和发挥。1958年由丹麦设计师雅各布森(Arne Jacobsen)运用其观察、思维和设计能力,模仿生物形态,功能、结构,设计出天鹅椅和蛋形椅,让设计以人为本却回归自然,增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三、造物是人精神的延伸
迪人在他的书中引用英国的雷切尔·库伯和迈克·普瑞斯的观点“消费大众看设计,看的已不是显见的功能,而是他传达的价值观。”
古人造物敬畏自然,遵循“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生态观,是对人、自然、社会之间的相关性有一个再认识再思考的过程,而现代人性化设计,强调返璞归真,注重个体体验、情感体验和对人性的关怀。造物的目的、物的形式、功能总是因人而生,因人而异。每一个造物诞生,都是人价值观念的体现,是人文精神一种新的延续。
人在造物行为中注入感情,令物充满生命力并折射人文精神,如长信宫灯、紫砂壶等,这类投注感情的造物设计,遵循美学规律,结合时代需要和人性需要,不仅功能完备、材巧精美,且通过将产品功能、形式、情感化和个性化进行巧妙融合,物质不再是低层次的产品,是甚至超越实用和审美,满足人性、人情,为人类带来更深层次情感体验的造物艺术。
【参考文献】
[1]迪人.世界是设计的[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
[2]包永江.造物的文化与风格--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椅子风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
[3]孔德明.造物的和谐--基于“和谐”理念的产品设计和文化研究[D].苏州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