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写意人物画中色彩的运用

2016-10-15姚晓芳

大观 2016年8期
关键词:笔墨色彩

姚晓芳

摘要:“色彩的感知是生理学上的发生原因,马克思曾说过:‘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而色彩作为一种绘画语言,因其丰富性使画面更具有表现力。中国画是我国极具民族性的艺术形式,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色彩作为绘画中的重要因素,无疑对中国画的发展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中国画色彩是以传统哲学的依托建立起来的色彩体系,重视创作者的主观精神表达,进而中国画色彩可以表现出一种“象外之境”。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趣味也在改变。大千世界丰富多姿,大量的视觉图像冲击着我们的眼睛,当代写意人物画在发展中也受到了一些限制。由于受文人画审美观念的影响,当代写意人物画大多以墨色和淡彩为主要表现形式,形成了以“水墨为上”的局面,大多忽略了色彩的表达。色彩运用的缺失是对传统艺术形式中宝贵的色彩语言的继承和研究的缺失,也使得当代中国画家在与其他世界各民族在绘画领域中的相互借鉴、理解与交流中受到了限制。因此写意人物画不但要发展也要更加符合大众的审美需求,“色彩”这一语言的探索和运用也显得更加重要。

关键词:写意人物画;色彩;笔墨

国画是我国的传统绘画,是几千年发展起来的民族绘画体系,古代也称其为“丹青”,丹即是朱砂,青则是蓝靛,都是古代绘画常用的颜色。早期的中国绘画还是非常重视色彩的,并且色彩在中国古代绘画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在传统绘画中,对于“色彩”这一语言体系,我们可以从古代画论中搜素出很多比如:“绘事后素”、“随类赋彩”、“金碧辉煌”、“墨分五彩”等概念,通过这些我们可以看出传统绘画在发展历程中,“色彩”在不同时期所呈现出来的主要面貌特征。这就不难看出这其中不乏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诸如中国画色彩表现的色彩观念、色彩理论和中国画色彩的运用特点等等。

从古到今,中国画传统色彩观念在画面的表现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并影响着中国画的发展。上古秦汉遵行的“五彩彰施”,魏晋提出的“随类赋彩”以及唐宋之后文人画倡导的“水墨为上”都是影响中国画色彩演变的重要观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从“随类赋彩”到“水墨为上”再到“西画东渐”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画家的文化内涵审美意识密切相关。水墨画发展到清代时,其不足也显现出来,正如林木在其《笔墨论》中所提出的:“中国人在沉溺于水墨之时,也忘却了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忘却了极具视觉美和形式美的色彩语言,而让自己的绘画在水墨的张扬中变得单纯,但也单调了起来。”清代的绘画其特征大多淡化色彩,个人的创造性弱,倾向于继承前代的图示。因而导致了画家对笔墨、设色程式的守旧,阻碍了中国画自身的发展。清初的“四王”致力于对古人的模仿,着重学习“元四家”是守旧派的代表,单纯的临摹古人也导致画家自身缺乏具体的感受。到了清代末期,西画东渐,新的绘画样式和面貌对传统绘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打破了画家对自身绘画色彩表现的认识,从而给传统中国画色彩表现注入了新的元素。在这一时期也产生了卓有成就的大师,任伯年是写意人物画色彩革新的代表画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而有所改进,“其色彩从清淡转为浓艳,其造型从程式化变为具体,其气格有蕴藉变为热烈。”利用中西结合的方法在色彩的运用上把水墨与西方的水彩画色彩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在绘画形式上取得了突破,使他的作品以一种崭新的艺术面貌出现在我们眼前。

时至当代,社会文明的高速发展,文化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丰富多彩的生活赋予现代人更多的自信和热情,在审美趣味和审美心理上有了新的要求,传统的以“水墨为上”的单纯审美已无法满足现代人的视觉享受。这一时期也涌现出一批在写意人物画色彩的运用上取得重大突破的当代画家,大胆的尝试和新颖的绘画风格使写意人物画呈现出新的精神面貌。

周士钢的作品《阳光·大海》,色彩的运用就很独特,常用的钴兰、中黄、朱红构成他作品的固有特征,色彩与墨色有机的结合,大胆布阵,纵观画面色彩强烈而独特,给人强烈的感受。油画式的变化,敦煌式的古韵、茁朴、迷离,给传统水墨赋予新的表现形式。“大海·阳光”的创作中,画家直接用钴兰画大海,用中黄画沙滩,用朱红画帆板和人物服饰,包括环境的描绘都是运用鲜亮颜色来表现,无疑是都市现代生活色彩的体验,作者的快乐感在作品中自然流露,又间接的把这种愉悦感传递给艺术品的欣赏者。作品得益于色彩的运用,并注重以情境的营造,追求鲜明和谐的美。纯黄为主色调,作品在运用黄色时虽然鲜亮明丽,但不离中国传统色彩观念与用色原则,把握黄色的象征意义和抒情性,这样的色彩意象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大海阳光的生机勃勃,时尚与现代。画家巧妙的通过色彩之间的并置来实现色彩的生动鲜明。在他的作品中惯用亮眼的纯色作为主色调,用写意的洒脱的大块墨线对画面进行分割,在这种情况下使钴兰、中黄、朱红等颜色放在一起变得既醒目又协调。大面积的重墨压住色彩的火气,使画面艳而不俗,色彩更加清新生动。

田黎明的作品常用微妙的色彩与墨进行融合,能恰到好处的表现出光晕的效果,画面优雅恬静。尽管他的画面充满了光感,也受到了西方印象派光色表现技法的影响,但整体的艺术语言还是平面化的中国画的语境,只在表现光的韵律、水的流动感上有所侧重。他的《三个泳者》就是描绘了三个游泳的青年,在画面的处理上,墨、色、线有机的融合,充满光的律动。

以上都较好的说明了“色彩”在当下水墨人物画创作中起到的作用.时代在进步,绘画也应具有时代气息。笔墨在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同时色彩的运用也应该更富有生命力。不断的拓展色彩语言才能更好的为当代人物画的创作服务。

因此,在写意人物画中对比强烈、黑白分明的墨色给人以美感;五彩缤纷的色彩也同样带给我们惊喜。它们都是中国画这一视觉艺术的表现手段,都同样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绚烂多彩的色相世界,色彩应该在中国画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丰富的色彩不仅要呈现在画面上,在调色盘里,更要在文化观念的认同中。在艺术创作中,当代写意人物画家应该调整观念,强化色彩的运用,在坚持中国画独特审美的同时,把握时代的精神,吸收各家色彩的长处,把笔、墨、色作为一个整体的语言,运用到写意人物画中去,为当代写意人物画带来新的生机,更好的丰富和发展当代写意人物画,使当代人物画重新回归到灿烂的色彩文化当中去。

【参考文献】

[1]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M].北京:北京三联书店出版,2000.

[2]林木.笔墨论[M].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2002.

[3]牛克诚.色彩的中国绘画[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笔墨色彩
笔墨丹青绘晚霞
秋天的色彩
缤纷夏日
神奇的色彩(上)
笔墨厨神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
湖光山色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