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巴洛克时期工艺美术的宗教性
2016-10-15田燕余如燕
田燕 余如燕
摘要:不同时期宗教的信仰、地位、活动、仪礼制度等方面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工艺美术的创作,工艺美术也因此具有了宗教性。十七世纪起源于意大利的巴洛克艺术,就与当时的宗教有着紧密的联系。
关键词:巴洛克;工艺美术;宗教
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出现,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而演变。无论是原始宗教还是现代宗教,主流宗教还是时兴宗教,不同时期宗教的信仰、地位、活动、仪礼制度等方面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工艺美术的创作,工艺美术也因此具有了宗教性。巴洛克艺术是指17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起源于意大利,它的兴起与当时的宗教有着紧密的联系,新的造型、类别、题材的工艺美术品的出现必然有其鲜明的时代特征。
一、宗教现状对巴洛克时期工艺美术的影响
从15世纪末年到17世纪末这两百年间,欧洲发生了许多重大变革,如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科学的新认识,新大陆的发现等等。在人文主义的影响下宗教变得更加世俗化,宗教元素也被更多的运用到了工艺美术中。16世纪的欧洲,出现了由基督教发起的宗教改革运动,中央君主专制集权被加强,天主教的权威性受到了严重冲击,严重威胁到罗马天主教会在西欧的社会和政治地位。
罗马天主教为了达到改变现状、清除弊端、整肃内部以巩固其地位的目的,审时度势地采取了一些手段,工艺美术也成为这些手段之一。为了渲染宗教的神秘气氛、加强感官刺激、突出其超现实性和神圣感,巴洛克时期宗教性工艺美术作品的造型打破了稳定、平衡、严肃等宗教艺术的常规,出现了一种追求具有线条变化、丰富动感、对比强烈等特点的,不合常规、新奇的艺术效果。
对这种艺术效果的追求在圣物盒、圣物箱、袖珍祭坛、宗教雕像等等的造型上都有所表现,尤其在石工艺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如雕塑大师贝贝尼的作品《阿波罗与达芙妮》借希腊神话为题材来歌颂人类的理想与爱情,阿波罗与达芙妮两人运动中的状态和少女的惊恐的表情等都被生动的描绘出来,作品整体线条优美、造型轻盈动感十足。同样在贝贝尼的作品《普洛托和珀尔塞富涅》中也能看出对具有动感和曲线美的造型形式的追求与偏爱。
同时宗教在社会中的现状成为了艺术表现的题材,大量的神话、宗教以及历史题材被表现到艺术作品中去。这种现状在绘画艺术中体现的更加明显,反映到工艺美术之上,主要表现在教堂的内部装饰、各种器皿的浮雕装饰和染织工艺上。如勒布伦所创作的壁毯《国王的故事》《亚历山大的故事》《十二月》等等。
二、传教活动对巴洛克时期工艺美术的影响
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并为西班牙带来巨大的财富,在这种诱惑下,一股淘金热在欧洲澎湃汹涌而来,欧洲人开始了乐此不疲的开辟新航路。1497年葡萄牙人达·伽马从里本斯出发,沿非洲南岸航行最终来到了印度,东方航线就此开辟。葡萄牙人于1517年踏上了中国的土地并于1557年在澳门建立贸易据点。从澳门建立贸易点到十七世纪葡萄牙人独享丰厚的利益,使里本斯成为欧洲的商业中心。1573年西班牙人也来到了中国,并以菲律宾为贸易据点。1602年荷兰建立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加入到东方贸易中,且以今雅加达为据点,一时称霸海上。1635年英国商船出现在了广州港但贸易未果,直到十八世纪,形势对英国才变得变得有利,英国逐步建立了海上霸权。十七世纪后期法国的东印度公司的船只开始走上东方航线。
越来越多的欧洲国家陆续加入到海上贸易中,东方航线变得繁茂起来。东方航线的贸易将中国、日本以及东南亚等地的“东方”艺术风格带回了欧洲。与此同时,在东方航线中出现了一些特殊的人——传教士。一方面,在航海探险的热潮地影响下,为自身争取更多的人灵的教会不愿错失良机,一心要把福音传到天涯海角,因此派遣传教士随船前行;另一方面,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走上东方航线开展海上贸易,国与国之间的的矛盾也随之而来,为了争夺利益专属区,殖民主义开始发展,作为一种文化殖民的手段,传教士被殖民主义者派遣随船前行。传教活动兴起,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促使工艺美术出现了“中国风”设计。
这种“中国风”设计并不是全新的创造。“一方面,为了适应欧洲的生活环境以及设计师与生俱来的文化背景,必然对欧洲本身的传统体系有所借鉴;而另一方面,为了迎合市场流行,又必须在外观上借鉴进口的东方艺术品,刻意营造一种异国情调的氛围”①。因此具有“中国风”的工艺美术创作是一个多元化的集合体。
这种集合体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对于东方工艺美术品外形的模仿。虽然当时新航路的开辟架起了东西沟通的桥梁,但由于海上运输的周期长、风险大等缺点,西方对东方的了解还只停留在东方外销的工艺品上,东方世界在西方人眼中仍然是非常神秘的。为了营造这种神秘的异国情调,许多工艺都出现了中国风的造型。如木工艺对中国家具外形的模仿,在伦敦V&A;博物馆便藏有一件17世纪的日式漆器橱柜上面刻有马扎林家族的徽章。
对于东方传统题材纹饰图案的采用。同样,中国传统的纹饰图案也具有营造这种神秘的异国情调的作用。“中国瓷器的纹样,如龙、凤、麒麟、虎、鹿…动物纹样,山水园林、风俗故事…风景人物纹样,以及程式化的云纹、水波纹等,代尔夫特釉陶等欧洲的中国风产品上”②。如十七世纪英国人罗伯特·鲁宾逊设计的东方味十足的壁毯。
东西方在工艺美术技术上的相互借鉴和改进。这种借鉴应是以对东方漆工艺和瓷工艺的学习为主的。具有光洁亮丽的釉色和富贵奢华纹饰的中国瓷器的工艺生产技术对于欧洲人一直是一个难解之谜。直至1709年欧洲第一件真正的硬度瓷才由伯特格尔在德国的萨克森公国首府烧制成功。十七世纪末在德国出现了由大量瓷器装饰的房间,被称为“瓷宫”。直到今天,欧洲人对于瓷工艺疯狂的热爱一直被延续着。
在工艺美术的发展中,宗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影响因素,它既促进了工艺美术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进步。宗教使得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工艺美术更具有自身特色。因此,对于宗教因素的分析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某种艺术。巴洛克艺术带有神秘的宗教色彩,它身上的宗教性体现得更加明显,是欧洲工艺美术近代过度的重要标志。
【注释】
①袁宣萍.十七至十八世纪欧洲的中国风设计[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51.
②袁宣萍.十七至十八世纪欧洲的中国风设计[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