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安半坡国际艺术区活力缺失问题调查分析研究

2016-10-15傅雨濛

大观 2016年8期
关键词:活力

傅雨濛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许多老的工业建筑作为计划经济的产物,不再适应市场的需求,已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将工业遗产改造为文化创意产业园成为了其转型的重要方向之一。利用城市规划学、建筑学、产业布局、城市经济学等相关知识,着重分析艺术区缺乏活力的原因,为半坡艺术区重新创造活力提出建议。

关键词:半坡国际艺术区;艺术态势;活力;原因

西安半坡艺术区作为西安具有代表性的工业遗址改造建成的艺术区,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具有较高的历史、社会、学术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总占地187亩,共分为A、B、C、D区,入驻艺术家60余人,艺术机构十余家。涉及油画、雕塑、摄影、设计、国画、陶艺等艺术领域。如此好的艺术态势,但该艺术区建成多年来,仍处于缺乏活力的状态。问题的症结到底在哪儿?

一、半坡国际艺术区现状调查

西安半坡国际艺术区建于二十世纪50年代的西安东郊纺织城,地处西安市纺织城振兴规划核心区内,建筑主体本身是于1961年建成的西北第一印染厂旧址。西安纺织城工业遗址改造从2007年6月首届西安当代艺术文献展开始,由一个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前纺织城概念,现过渡为由活动展览、政府调研、成长教育等多项文化介入的生态文化艺术创意产业园。2012年始,陕西经邦文化与灞桥区政府联手开发了半坡国际艺术区,项目总投资一亿五千万元人民币,旨在打造成一个集历史文脉、当代艺术、文化产业、建筑空间、休闲观光于一体的艺术园区,使之成为西北规模最大、功能最全面、最具影响力的文化艺术基地。

(一)区域位置

西安半坡国际艺术区位于西安城东,隶属灞桥区,北部为浐灞生态区和西安国际港务区,东邻灞桥区东部工业走廊,南侧为生态风景区,周边多为生产型企业及其配套生活区,经济相对较为落后,基础设施与城市整体市政系统相脱离,建筑设施老化程度较高,交通相对显得闭塞。

(二)区域划分

半坡国际艺术区总体规划为13个区位,包括核心厂房艺术保护区、艺术区厂房配套设施、前区艺术广场、游客服务中心、艺术家会所、特色酒店、艺术街区、地面停车区等。功能分区大致分为三个部分:私密区,半公共区和公共区。私密区主要是艺术家们的工作室;半公共部分则以展廊和展厅为主,不定期举办一些艺术家作品的展览和交流活动;公共部分则是艺术家对纺织城艺术区外部环境创作的一个巨大的平台,同时还有一些供人们休闲的茶座和餐馆。

(三)人员结构

1.游客结构调查:①年龄结构:来艺术区游览的多为20-30岁的年轻人,中年人比较少,说明艺术区主要吸引人群还是年轻群体。②参观数量:从我们实地调研统计和对于商家的询问中,我们基本可以看出,周末和节假日的游客数量较多,工作日人数较少。

2.艺术家、商家调查:半坡国际艺术区商家艺术家的入驻情况并不是很理想,一方面是因为艺术家需要安静的创作环境,另一方面也表明有很多艺术家并非长期在此创作、居住,与规划设想有较大差距。

二、“存而未活”的原因分析

(一)交通不够便捷,影响游客到访率

从区域板块上看,艺术区地处浐河和灞河之间,与西安市主城区仅一水之隔。但由纺织城进出西安市主城区却只有两条主要干道及一条城市高速路,地铁一号线和规划中的地铁六号线相连。同时,片区间交通也不便捷。在对游客及商家的问卷调查中,交通不便的影响所占比重最高(62%)。

(二)配套商业的不完备

创意产业园业态构成一般有:创作工作室、创意公司、艺术品销售、展览、创意店铺、餐饮、娱乐及周边商业服务共计八类。各个创意产业园的特性不同,各行业的构成比例也不尽相同,但总体而言,不论它们各自的业态是单一还是复杂,是偏向于文化产业还是商业运作,但都依赖于商业机构运作。就半坡艺术区而言,它的业态分布非常单纯,多数为艺术家工作室,其他少数则为展览机构,而园区所配套的餐饮服务机构性质过于单一,并不能满足游览的市民需求,降低二次到访率。

(三)对艺术家的入驻标准偏严

从2012年半坡国际艺术区改造之始,作为陕西省美术家协会、西安中国画院等单位及各类艺术家的创作基地,对于艺术家的入驻标准极为“严格”,必须具备相关协会的资格认证,艺术形式上也多较高雅的传统艺术门类。与北京黑桥艺术区开放政策形成对比,在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均可入驻,本科毕业 5年之内的青年艺术家占67%以上。为艺术家工作室提供了相对较低的房租等的费用,为艺术家在此的工作生活减轻了压力。

(四)各自为政,没有品牌文化特色

半坡国际艺术区为原唐华一印废弃厂房改建,独有的空间和高度给了艺术家足够的想象空间去发挥创意。重新设计改造后,质朴的外表下内部空间改造及院落、雕塑的衔接使旧厂房焕发新活力。然而,由于在旧址基础上保留旧厂房的结构和外观特点,使得整个文化艺术空间规划较小,内部也未形成统一的浓厚的艺术环境氛围,艺术活力不足。艺术兼销售的商家有18家,也都是分散创作,没有形成整个园区独有的品牌文化特色。

(五)完整、相互关联的艺术氛围不浓

西安城内有书院门、湘子庙街,城南有美院艺术圈,城东有纺织城艺术区,城西有大唐西市等。西安艺术区的建设呈现“遍地开花”的态势但艺术指向性却并不明显,而且,零散的分布使得西安市未能形成较为完整、相互联系的艺术氛围。半坡国际艺术区作为工业遗址改造项目,经过三次改造后,应具有“纺织工业文化”与“半坡文化”两重特点,都未得到整体体现。

三、结论与建议

1.要明确园区主题,强调园区特色氛围。更名后的半坡国际艺术区力求打造以“半坡”为主题特色的艺术氛围,在主厂区内、外部涂鸦、雕塑小品等方面加入更多的半坡元素。

2.应加快园区内及该片区交通、商业、餐饮服务等基础配套建设。在园区内引入更多类型的配套商业、餐饮,艺术类体验店,让游览者亲身参与其中,体验艺术。

3.纺织城现在已完成文化创意园建设,产业发展类项目中有纺织城堡子村商圈建设项目,生态建设类项目有灞桥滨河生态公园项目,民生类项目有纺织城街景整治项目、纺织城地区教育资源整合项目等。半坡艺术区不仅要自己独立发展,更要与整个纺织城片区的文化、商业联动、以及浐灞生态区的绿化生态联动,互为补充。

4.政府要改善对于园区内艺术家的入驻标准,为其提供更优惠的基础设施服务。接纳更多的年轻的艺术爱好者,更多元化的艺术类别,为商户的入驻房租、水、电等基础设施给予优惠。

猜你喜欢

活力
永恒
活力
活力社区
明快透彩
Hello音乐节!活力穿搭show不停
活力无限的彩色条纹
学滑活力板
活力青春
艺术,不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