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阳之田与大国威信
2016-10-15郑连根
郑连根
汶阳之田是指今天泰安东南、大汶河北岸的一片土地。春秋时代,汶阳之田在齐鲁两国之间多次易手,它的易手除了与战争相关外,还与大国威信的确立与丧失密切相关。
公元前681年,宋国发生叛乱,齐桓公出头替宋国平叛,然后与宋、陈、蔡、邾等国在北杏会盟,这次会盟是齐桓公主持的首次会盟。当时鲁国的附庸国遂国不肯参加会盟,齐国便出兵灭了遂国。齐国又出兵伐鲁,夺取了汶阳之田。鲁庄公献出遂地求和,齐桓公答应。两国遂在柯地会盟。会盟之际,鲁将曹沫拿匕首劫持了齐桓公。被劫持之下,齐桓公只好答应归还侵占的鲁国汶阳之田。事后齐桓公想反悔,管仲劝齐桓公说,您在被劫持的时候答应归还人家的土地,现在又要反悔,这是“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可。”最后,齐桓公听从了管仲的建议,将汶阳之田归还了鲁国,齐桓公由此就在诸侯之中留下了守信用、有德行的好名声。
近百年之后,公元前589年,齐国再次攻打鲁国,夺取“龙地”,龙地就是今天泰安东南的一大片土地,汶阳之田亦在其中。当时,晋国是中原霸主,鲁国遂向晋国求救。于是晋国出兵伐齐,在鞍地打败了齐国军队,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鞍之战”。“鞍之战”以后,齐国向晋国臣服,晋国把从齐国夺得的汶阳之田还给了鲁国。
但是,有趣的事情发生了。“鞍之战”失败之后,齐顷公(他在鞍之战中差点被活捉)回到齐国,“吊死问疾,七年不饮酒,不食肉”,很有点卧薪尝胆的味道。这个情况传到了晋国,晋景公知道后就对齐顷公动了恻隐之心,他说:“嘻,奈何使人之君七年不饮酒,不食肉?”于是决定把从齐国夺取的土地全部还回。这块土地本来说好了给鲁国,现在却又说给齐国,这不是瞎折腾吗?于是,“诸侯贰于晋”,各诸侯国觉得晋国不守信用,不想承认它的盟主地位了。结果,“晋人惧,会于蒲”,晋人害怕了,在蒲地(今河南长垣县)再次会盟,重新表达“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的美好愿望。但这次蒲地之盟,吴国就没有来参加——吴国已经不承认晋国诸侯霸主的地位了。
一块汶阳之田,齐桓公靠着它在诸侯中确立了恪守信用的良好形象,日后成了春秋首霸。晋国却因为胡乱划拨这块土地而失去了诸侯国的信任。“人无信而不立”,信用、信誉等美好德行有时比土地和财富更加重要。汶阳之田的这两段历史从正反两个方面印证了这个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