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乐然在沈阳的革命岁月
2016-10-15刘畅
刘畅
韩乐然,原名韩光宇,朝鲜族人,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创办奉天美术专科学校并任校长。后以绘画为掩护,在沈阳、哈尔滨等地从事革命活动。1929年赴法国学习,进行绘画创作,同时参加世界反法西斯斗争。抗战爆发后,回国参加“东北抗日救亡总会”,开展抗日宣传及统战工作。1940年遭国民党逮捕,1943年出狱后到西北地区考察、研究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同时开展统战工作。1947年7月30日因飞机失事罹难。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十分关注东北地区,在东北建立中共组织,是中共“一大”确定的在全国发展党组织工作的组成部分。从1921年8月开始,中共中央不断派人到东北地区开展建党工作,韩乐然就是受中共中央派遣到东北从事建党工作的重要人物之一。
努力集聚革命力量
上世纪20年代初,韩乐然考入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术专门学校西洋画系,期间阅读了《向导》杂志并结识了《向导》主编蔡和森,1923年经蔡和森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底,韩乐然从上海美专毕业。
1924年1月,中共中央派韩乐然从上海到奉天(今沈阳)进行马列主义宣传和建立党的组织工作。为便于韩乐然来奉天后开展工作,党组织设法将韩乐然介绍到奉天基督教青年会。青年会学生部总干事阎宝航热情接待了韩乐然,并安排他住在青年会宿舍。韩乐然与阎宝航一见如故,两人经常促膝谈心。当时,青年会聚集着一批思想进步的青年,韩乐然在这里结识了苏子元、郭纲、高子升、吴竹邨等人。
韩乐然发现,奉天基督教青年会这个宗教团体有些便利条件,如邮件不受当局检查。于是,他通过党组织,从上海源源不断地邮来大量党团刊物、马克思主义著作以及宣传社会主义的书刊,如《向导》、《中国青年》杂志,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瞿秋白的《赤都心史》、《新俄游记》等书籍,以及《反对不平等条约》、《反对关税》、《反对基督教文化侵略》等一些小册子,收件人是苏子元,他把这些刊物散发给那些和青年会有联系的小学教员和青年学生传阅。
1924年夏,韩乐然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国共合作、发展革命统一战线的指示精神,参加了由朱霁青、梅佛光等人组织的国民党外围组织“启明学社”。该组织是一个有章程、有政治目的的社会团体,除宁武、钱公来等一些老同盟会员、国民党员外,还吸收一些留日留欧的学生和奉天各界知名人士为发起人,如阎宝航、高崇民、杜重远、盛桂栅、邵晋阶、臧启芳、周天放、徐士真、周兴才、安怀音、陈日新、盛世才、徐寿轩、马愚忱、金光耀、杨守愚等。韩乐然还动员苏子元参加“启明学社”,并让他做该社刊物《启明旬刊》的校对和发行工作。
同年秋,韩乐然指导苏子元在爱好新文学的学生中组织了“文学研究会”,参加者有第一师范的王梦遥、王纯一、周东郊等;医专的高启福、杨宜、吴执中;文会中学的马骥、李耀奎;一中的宫韵青、刘厚纯;三中的郝畅若、赵鲜文;女师的张光奇、顾晋文等。研究会的成员有30多人,每星期日在青年会聚会,漫谈读书心得、感想及个人创作。这种情形持续约一年时间,一大批青年从中受到马克思主义影响,其中很多人成为学生中的进步骨干,他们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在奉天建立组织奠定了思想基础。
积极扩大社会影响
从事秘密工作,一般都采取低调方式,尽量不被人们所注意。而韩乐然在深入研究当时东北地区的形势后,根据实际情况,一反常规,高调登场。为给奉天贫儿学校筹款,在阎宝航的帮助下,1924年7月6日,韩乐然在大南门里东侧的奉天省立第四小学(现为朝阳一校),举办了轰动奉天的第一次个人绘画作品展览,获得了极高评价。这次画展对当时只能接触到传统国画的奉天民众来说别开生面,给古城奉天带来了一股新鲜气息,受到了美术爱好者的欢迎,特别是使中小学师生开阔了眼界。每天前往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张学良也曾前去观看,引起了奉天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的重视。当时的《盛京时报》更是多次报道展览。由此,韩乐然扩大了社会交往,赢得了声望。
为更有效地进行革命活动,1924年8月,韩乐然在画展结束时,以兑换英镑为名,求见东三省官银号的总经理,说拟办一所美术专科学校,请总经理资助。经商洽,最终租定了位于小南关风雨坛附近的一处民宅。接着,韩乐然奔走教育厅获准学校私立,又得到不少开明士绅的支持,1924年9月,东北第一所私立美术学校——奉天美术专科学校建立,韩乐然任该校校长。奉天美术专科学校的创办,为当时文化艺术枯燥的东北三省教育界和艺术界带来了一股清新气息。学校开学前后入学者有百十人,大多是师范毕业生,也有不少是从外县来投考的。学校教师多是从上海特聘的,其中主要是韩乐然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的同学。西洋画系主任为陆一勺,中国画系主任为许霞白,教员有鲁少飞、沈在溶、王平陵等,另外还有3位俄国人。钱鼎教水彩画,欧阳予倩教舞台装置、室内静物写生、室外写生。所设课程正式规范,有色彩学、透视学、中国画、西洋画、工艺、艺术解剖学、美术史等。学校创办初期,教学设备较差,不免因陋就简,可是师生们的热情都很高,他们经常走出校门,到北陵、浑河边以及小河沿去写生。学校不仅系统教授绘画技法和理论,而且积极向学生灌输爱国主义思想。韩乐然虽然负责校务,但自己不拿报酬,他白天上课,晚上钻研日文版的马列著作。
韩乐然通过办美专发展社会进步力量,在他的影响下,钱鼎、杨苓苇等人也举办了个人画展;陆一勺、许霞白和鲁少飞等人还创办了以漫画为主要形式的《大亚画报》,以反对帝国主义和资产阶级腐化堕落生活方式为主要内容,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这个画报刚出版了几期,就由于针对性太强,不得不在军阀政府的高压下停办。《大亚画报》的出现,在奉天地区起到了反帝、反封建的宣传作用。这一期间,在韩乐然的支持下,著名话剧演员欧阳予倩等还编演了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话剧《回家以后》、《少奶奶的扇子》、《一元钱》,以及京剧《贵妃醉酒》和《尼姑思凡》等剧目,宣传了新思想、新文化,使奉天广大群众受到了启蒙教育。
助推学生运动,建立党团组织
韩乐然到东北后,组织上考虑到他适于从事对苏联方面的秘密工作,所以没有安排他在东北各级党组织中担任具体领导职务。1924年10月,吴丽石从上海去哈尔滨途经奉天,按中共中央指示,通知韩乐然去苏联学习,并同韩乐然将奉天的5名共青团员组成团小组。1925年2月,韩乐然赴苏联海参崴学习。临行前,韩乐然委托苏子元保存他的全部信件。由于不便向美专师生说明情况,韩乐然假托去北京教育部立案,一去两个多月。美术专科学校师生误认为他因办学经费困难而离去,当学校财务准备把他的衣物送当铺时,发现柳条箱内全是马列主义书籍,这时大家才恍然大悟,知道他是个革命者。1925年5月初,韩乐然从苏联回到奉天,这时美专已被东三省教育厅接管,他已无法再回美专工作,于是到奉天第一师范任美术教员,继续进行革命活动。
1925年春,中共北方区委负责人李大钊派中共党员、北京大学俄文系毕业生任国桢到奉天从事建党的准备工作。任国桢到奉天后,住在大南门里的文华阁(俗称南纸店,售笔墨纸张)的一间小房子里,离奉天基督教青年会很近,他经常到青年会看报纸。青年会有上海、北京、东三省等地的报纸,种类较全,还有商务出版社出版的刊物,任国桢通过阅读报刊了解社会状况和政治形势。到青年会看报刊的人不多,他在这里结识了苏子元。当苏子元知道这个大学毕业生就是《苏俄的文艺论战》的译者时,就告诉他自己手头有这本书并正在阅读,但书中有很多名词看不懂,请他帮助。任国桢欣然同意。随着交往日益增多,两人熟识起来,并建立了友谊。苏子元把与任国桢相识的情况告诉了韩乐然,并介绍韩乐然认识了任国桢,之后二人经常在一起研究工作。
1925年5月上海“五卅”运动爆发后,韩乐然和任国桢、苏子元等组织奉天各大中学校的学生进行声援。韩乐然指示苏子元要先“秘密组织学生开个会,不要公开露面”。6月5日夜,在苏子元的组织下,奉天8所大中学校秘密召开学生联席会议,一致决定由各校选出代表筹备奉天学生联合会,组织声援“五卅”运动的游行请愿活动,并制定了宣传口号,印制了传单,选举了请愿代表,规划了游行请愿的组织工作等。6月10日,奉天十几所大中学校学生联合进行请愿游行,要求当局支持学生的反帝爱国行动(此次游行简称“六十”学生运动)。在这次学生运动中,韩乐然以组织学生绘画的名义召集学生,为各校学生的联系起了重要作用。
“六十”学生运动后,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党组织派韩乐然去哈尔滨开展工作。韩乐然将其发展的共青团员、积极分子和其他工作关系转交给任国桢,后者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中共在奉天的第一个地方组织——中共奉天支部。
韩乐然一生集革命者与艺术家为一身,取得了巨大成就。作为革命家,他立场坚定,在革命斗争中不畏艰险,矢志不渝,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作为艺术家,他把中国传统绘画技艺与西洋画法有机结合,拓宽了艺术视野和创作前途。韩乐然的革命业绩和艺术成就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永远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