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转折中陈毅的政治工作威信
2016-10-15戴沸
戴沸
威信是政治干部的魅力所在,也是政治工作的威力所在。回忆陈毅元帅在我军发展壮大的几个历史转折中的言行,会引发我们对如何树立政治工作威信的思考。
坚定的理想信念
1927年,陈毅在南昌起义后第三天才在抚州追上起义队伍,周恩来派他到二十五师七十三团任团指导员。周恩来说:“派你做的工作太小了,你不要嫌小!”陈毅只一句:“什么小不小!叫我当连指导员我也干!”而正是这个团指导员,后来成为南昌起义部队到达安远县天心圩时唯一的师、团级政工干部。当时,起义失败后所余部队转战闽粤赣边界,遇到很大困难,面对疲劳、饥饿、寒冷、疾病、死亡和前程渺茫,部队思想混乱,一些人悲观失望,情绪低落,不辞而别,部队处于崩溃的边缘。林彪甚至对陈毅说:“现在部队不行了,一碰就垮;与其等部队垮了当俘虏,不如现在穿便衣,到上海另外去搞。”
危急关头,朱德力挽狂澜。而在朱德力挽狂澜的背后,就有陈毅不可忽视的鼎力协助。陈毅当时做了两件事情,一是带头拥护朱德的领导,极力巩固朱德在队伍中的中心地位;二是积极做好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鼓舞士气,激发自愿参加革命军队的光荣感。他诚恳地开导大家:“在胜利发展的情况下,做英雄是容易的。”“只有经过失败考验的英雄,才是真正的英雄。我们要做失败时的英雄。”这些鼓舞人心的话,既为许多人燃起了希望之火,使部队渡过了最艰难的时期,也是陈毅自身坚定理想信念的真实展现。正是陈毅坚定的理想信念铸成的非凡的英雄气概和革命胆略,冲破千难万险,与朱德一起保存了革命的骨干。多年后,粟裕对此有过这样的评价:“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那时如果不是朱德同志的领导和陈毅同志的协助,这支部队肯是要垮掉的。当然,有些同志也可能走上井冈山,但作为一支部队是不可能保存下来的。”
高尚的人格魅力
红四军七大前,红四军内部因个人领导和党的领导、前委职权和军委职权等问题发生激烈争论。在1929年6月8日白沙会议上,毛泽东辞去了前委书记一职,尔后在6月22日的红四军七大上,不知道自己发明了“陈毅主义”的陈毅当选前委书记,并对争论的双方都作了批评和回答,主观上为了维护党内团结,客观上成了折中平衡,即所谓“调和”。之后,陈毅去上海汇报工作之前,找到在蛟洋休养兼指导工作的毛泽东交换意见,两人在交谈中又争论起来,各执己见,未能统一。但是,争论都是面对面的,一旦背靠背,陈毅绝对不打小报告。到上海后,陈毅公正无私地如实地反映了红四军各方面的详情,并在周恩来主持下,由陈毅执笔起草中央“九月来信”,决定“毛泽东应仍为前委书记”,从路线高度肯定了毛泽东的领导。回到苏区后,陈毅做了三件事,一是把毛泽东请回来,向毛泽东当面检讨;二是亲自参与打倒所谓的“陈毅主义”;三是协助毛泽东召开了“九大”。
正因为有了著名的“九月来信”,和后来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的古田会议,才诞生了我们这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新型人民军队。建立新型的人民军队,毛泽东功高至伟,但陈毅敢于向真理低头的豁达,一心为公的大局观念,也功不可没。
率先垂范的作风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苏区主力红军长征出发了,陈毅却被安排留下来坚持最困难、最危险的根据地游击斗争。遵义会议后,陈毅受命于危难中走上领导岗位。这时的北山游击队由于龚楚的叛变损失严重,部队岌岌可危。在赶去处理的路途中由于劳累加淋雨,陈毅伤口复发,身边无医无药。为了不耽误行程,他拿带子把自己的伤腿绑在树干上,硬是把开刀没取干净的一块碎骨从伤口挤了出来,并及时赶到了北山游击区。
陈毅在集合游击队讲话时,就说两条:革命靠自愿,革命一定会胜利。最动人心弦的话语是,“你们别看我面黄肌瘦,长着满脸胡子,我是要在这个地方坚持斗争的,就是剩下我一个人还是要干,这是党给我的任务。”陈毅讲完,警卫员泪流满面地给大家讲述了陈毅途中挤脓血的情景,并说:“你能坚持,我们为什么不能。”这是众人的声音,这支游击队保住了,留住了游击骨干,也就留下了以后南方八省游击抗日的星火,并成为了日后新四军的骨干基础力量。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动人心者,莫先乎行。”给人以火星者,必怀火炬。陈毅作为我军最早的政治工作者之一,从来不卖狗皮膏药。他的政治工作不用语言技巧,也不靠权力威逼。用自己的生命贴近别人的生命,用自己的热血激发别人的热血,这就是树立政治工作威信之基础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