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实务“从做中学”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2016-10-14丁秀飞
丁秀飞
摘 要: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核心课程。将杜威的“从做中学”实践教学理念引入国际贸易实务课堂,以贸易术语为例,结合“思维五步”来探讨国际贸易实务的实践教学模式,以期望可以有效的提升国贸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关键词:
国际贸易实务;“从做中学”;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6)04019702
国际贸易实务是高等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等特点。从内容上来看,国际贸易实务主要研究进出口业务各个环节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具体包括进出口业务的流程、商务谈判、进出口买卖合同的旅行,货物名称、品质、数量、包装、交货、价格、付款、运输、保险、索赔以及商检等各方面的一般做法。从培养学生角度来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不仅需要熟悉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法规,还需要具备国际视野,了解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大环境,通晓国际贸易法律、规则与惯例,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国际贸易业务运作方式与基本操作技能,并且能够无障碍地进行英语交流。随着对外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国贸专业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客观上也对高等院校国贸专业的实践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2年,我国教育部、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团中央等七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強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各高校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实践育人工作全过程,把实践育人工作摆在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基于社会趋势和创新型国家战略对大学人才培养的要求,文章试图结合“从做中学”理论,来探讨国际贸易实务新的实践教学模式。
1 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在开设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过程中都有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但是这种结合在开展的时候并不深入,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首先,实践教学观念不强。一方面,由于各学校课内实践的学时比较少,教师很难开展系统性的实践教学,使得短短几堂课的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另一方面,基于各种考核压力,教师往往更注重科研与理论教学的提高,从而忽视实践教学,使得实践教学因人而异,缺乏规范性。此外,大多数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对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平台,使得教师实践教学的内容更多来源于书本,与社会需求脱轨。
其次,软件模拟效果不佳。目前各高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实习软件以Simtrade为主,该软件由专门的国际商务软件公司开发,基本能够满足该课程的主要专业操作要求,但内容上缺乏灵活性,短时间内不能适时调整。此外,该软件的最大缺点是由系统评价学生的交易过程,只有分数没有细节评价,导致学生的注意力主要放在分数上,而忽略交易的完整流程,尤其是在操作技能上也缺乏应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校外实习流于形式。目前很多高校加强实践教学的一个做法就是规定适当的校外实习,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习实际上就是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完整操作过程。实践性相对较强的高等院校往往会要求国贸学生参与两个模块的实习,一个是大二或者大三暑假的短期认识实习,另一个是大四期间的毕业实习。对于暑期的实习,学生全凭自觉及喜好,更多的是流于形式,以拿到学分为主;而对于毕业的专业实习,由于学校安排的实习机会相对有限,难以满足全部学生,而学生自己又很难找到完全对口的实习单位,导致最终的实践效果往往差强人意。
综上,现有的实践教学发展存在种种限制,各高校有必要探索新的实践教学模式来改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效果。
2 杜威的“从做中学”教育理论
20世纪初,美国现代主义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基于“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观点,对知与行的关系进行了系统论述,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从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教育理论。杜威认为“从做事里面求学问”,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要。“从做中学”即是“使用相应的中介工具或用具以达到某种目的”,这种思想放在教育上,即“学校教育要与生活、社会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杜威认为教学活动的要素应当与科学思维的要素相同,由此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思维五步”或“问题五步”训练方法:第一,学生要有一个能实现“做”的情境。学生需要一个真实的经验情境,在这个情境里有学生们感兴趣的连续活动。第二,学生要有一个可“做”的内容。根据情境,能够自然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这个问题成为学生思维的刺激物。第三,学生要有一个实现“做”的必要支撑。这个支撑就是学生需要掌握足够的知识资料,从而能够通过必要的观察、思考来对付这个问题。第四,学生要有一个系统的“做”的过程。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知识资料,想出办法展开并解决这个问题。第五,学生需要有一个针对“做”的结果的检验。学生做完后,需要有机会能够检验自己的想法,以判断自己的想法是否有效。很明显,该理论的实质与我们的实践教学目标是相通的,即学校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加强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从事和适应实际工作的能力。
3 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教学五步
如何使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贴近社会实际需求一直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中教学的一个难题。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知识点既多又杂,学生学习起来往往比较吃力。但是细致分析来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思路基本上是交易磋商、制订合同、履行合同,我们学到的主要内容就是把这些具体的交易环节恰当的写入合同,然后根据合同的具体条款来履行。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问题五步”方法来训练学生的实践思维。以下以国际贸易术语为例进行分析。
第一步,情境引入。
教学的艺术更多地体现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上,教师应该在教学中运用各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和想象力,使学生的全部认识能力都积极地活动起来。教师需要有充分的准备,设置好各种情景来引导学生。贸易术语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教师可以通过图示法(图1)引入学习贸易术语的必要性。通过图示,学生很自然地感觉到货物出口相对于国内买卖的复杂性,也很自然地会产生疑问,这么长距离的国际贸易中,各种手续由谁办理?各种费用由谁承担?价格如何确定?货物风险由谁负责?脑海中产生这么多问题,学生自然就会提起学习贸易术语的兴趣。
第二步,问题产生。
学生对所要讲的问题产生兴趣,就很容易集中精力深入学习。教师应该和学生积极的互动,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既然学生们想到了国际贸易流程中的这些问题,经常进行国际货物买卖的进出口商们也会想到,如果每次交易都要针对这些问题交易磋商,就会耗时耗力。为此,贸易术语应运而生。了解了贸易术语的作用,更深入的问题油然而生:什么是贸易术语?贸易术语用在哪里?怎么用?
第三步,理论讲解。
理论知识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关键,也是教师的主要教学任务。教师讲课,切忌枯燥照本宣科,要尽可能把抽象深奥的理论知识变成具体形象、浅显通俗的知识。比如,讲解国际贸易术语的概念不能只是告诉学生这个术语的含义是怎样的,而是应该引入实际的合同,从合同中将贸易术语找出来,然后在具体的合同里理清买卖双方的责任、费用、风险问题。这种直观的认识会让学生印象更加深刻。进一步,结合图示将贸易术语所真正表达的风险、费用、责任三方面的划分严格剖析出来。
第四步,思路梳理。
贸易术语的概念、贸易术语用在哪里从教师的讲解中已经得到了答案,那么接下来贸易术语怎么用?这个问题才是学生真正要掌握的问题。教师可以给出具体的交易条件,引导学生跟旁边的同学两人洽谈合同进行交易,两人分别为买、卖双方。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相对投入的来研究贸易术语的应用:贸易术语应该填在合同的哪个位置→应该选什么样的贸易术语→该贸易术语对其他交易条件有什么影响→在自己所选择贸易术语下所需要承担的风险、费用、责任是怎样的。
第五步,效果比较。
教师可以根据对学生设定的交易条件,实际完成买卖合同,以方便学生对自己操作的思路进行检验。进一步,教师可以挑选出两个案例,一个是贸易术语使用比较恰当的例子,一个是贸易术语使用错误的例子来进行比较剖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比较。这样的做法会使学生更加明晰贸易术语的使用,并牢固掌握贸易术语。此外,在学习贸易术语结束的时候,教师还需要针对特殊贸易术语分析买卖合同中常见的软条款,以方便学生加深理解。
实践教学对于学生掌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尤为重要,作为教师,不仅要从观念上重视实践教学,加强学生校外实习的把关,更为重要的是有所创新的开展有效的课堂实践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根据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环节划分模块,每个模块设计专门的实践教学五步训练,以此模式来快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美]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赵祥麟等编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美]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刘鸿雁.杜威的“从做中学”理论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讀与写杂志,2010,(7):75.
[4]宋凌云.主题探讨式互动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5,(2):199200.
[5]袁松.图示法在《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教学中的应用[J].河南教育,2012,(4):3839.
[6]王捷,马静.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研究[J].对外经贸,2014,(3):14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