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常规环境类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规律及防控研究

2016-10-14刘娇王雷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4期
关键词: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

刘娇 王雷

摘 要:

非常规环境类群体性突发事件不仅会影响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也会给社会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同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利益冲突、情绪宣泄、环境问题、腐败与管理缺失等都可能成为非常规环境类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导火索。从理论上研究非常规环境类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机理、演变规律及应对机制等基本问题,是有效防控和处置非常规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科学支撑。从新讨论社会治安防控的内涵,增加信息维度,将信息维度纳入社会防控体系从新确定其内涵。探讨构建信息采集系统、信息处理系统、部门资源配置与调度指挥系统和多部门跨区域联动组成的社会防控体系的运行机制和构成,形成信息融合与共享的防控体系。

关键词:

非常规;环境;群体性突发事件;规律;防控体系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6)04018102

群体性突发事件指突然发生、由多人参与、以满足某种需求为目的,使用扩大事态、加剧冲突、滥施暴力等手段,扰乱、破坏或直接威胁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应予立即处置的群体性事件。其中,既包括发生频率高,但范围与影响较小的常规突发事件,也包括很少发生,但其范围远远超出常规控制的非常规突发事件。非常规群体性突发事件不仅会影响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也会给社会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同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利益冲突、情绪宣泄、环境问题、腐败与管理缺失等都可能成为非常规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导火索。任何一个群体性突发事件如果处置不当的话,都可能造成难以预估的损失,甚至可能引发社会安全稳定方面一系列的问题。近年来,非常规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可谓屡见不鲜,譬如江苏启东群体性事件、香港“占中”事件等。近些年,由于环境污染造成的非常规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频繁发生及其造成的重大危害,因此,研究非常规环境类群体性突发事件成因、规律及防控已成为危机与应急管理的一个重要方向。

1 相关研究综述

国内关于群体性事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群体性事件的界定、性质、成因、类型等方面,从行为论、事件论和利益论等方面对群体性事件概念进行分析和定义(刘晓梅,2005;丘志馨,2006),行为论视角主要突出强调行为的违法性,结果的危害性。事件论视角强调了对群体性事件从成因、形式、过程及结果的宏观把握,但是淡化了事件的负面影响,体现了理性认识(于建嵘,2009)。利益论视角关注我国社会转型期中的阶层分化及利益格局调整过程的矛盾问题。对群体性事件性质定位主要划归为人民群众内部矛盾(毕雁英,2011;韩金贵,1998)。不同学者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应当权利无法认定、社会治理和控制机制弱化等角度分析群体性事件成因(柴海瑞,2008;杨修菊,2008)。群体性事件分类研究比较复杂,分别从矛盾双方的性质、矛盾发生区域及诱因、矛盾的主要目的、矛盾的表现形式、事件参与规模等方面进行分析(周保刚,2008;向良云,2014)。很多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对环境类突发事件进行相关研究,对环境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处置技术、风险识别及风险防控进行研究(茅学玮等,2010;魏科技等,2008)。也有针对突发环境事件本身特征,如发生频率、时空分布、引发原因等方面进行探索(李静等,2008)。

为了解决以上非常环境类规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管理者面临的问题,将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非常规环境类群体性突发事件特点、规律等,寻找其中对于应急管理具有实质性、决定性作用的关键环节,在此基础上提升非常规环境类群体性突发事件防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程度,对于指导相关部门的应急管理、应急决策事件、提升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防控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2 非常规环境类群体性突发事件规律分析

从理论上研究非常规环境类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机理、演变规律及应对机制等基本问题,是有效防控和处置非常规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科学支撑。虽然引发非常规环境类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初始事件可能各不相同,但事件演化过程及应急防控、处置的机制还是有许多相似规律。非常规环境类群体性突发事件有自身固有的演化动力和路径,同时也受人工干预因素的影响。综合以上两种视角,非常规环境类群体性突发事件演化可以视作是一个在自然演化和人工干预的双重作用下逐步演变升级直至消解平息的过程。

分析非常规环境类群体性突发事件演化机理就是弄清事件发生、发展、衍生及影响扩散的自身规律,分析救助主体的运作规律。非常规环境类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演化过程极为复杂,是由多种因素、机制、事件相互耦合叠加的复杂系统和社会过程。探寻和辨识非常规环境类群体性突发事件演化机理要植根于具体社会和现实背景,挖掘共同的演化轨迹、动力机制、影响因素及其之间的关联,为非常规环境类群体性突发事件防控提供理论参考。利用相关科学方法能够有效刻画非常规环境类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演化规律和发展方向,提升应急管理者应对非常规环境类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能力。

3 防控机制及防控体系建设

城市规模的急劇扩张,城市设施密度内密外疏,内城中心城市功能过度集中,人口密度大且流动频繁,基础设施密集,并且趋于饱和的状况,而城乡结合区域设施和功能不够完善,建筑杂乱无章、环境较差、外来人口多;城市社会治安防控针对类型单一,各部门防控规划各行其是、条块分割问题严重。因此,面对以上问题有必要构建防控机制和防控体系对相关群体性事件发生进行预防和控制,防控体系建设是新时期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一个重要的举措,对于完善国家的治理体系、有效维护转型期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防控体系由防控力量、运行体系和防控目标三个要素构成。防控本质是一个系统化的社会控制,其目标是维护转型期的治安秩序和公众的安全感。

分析社会面、重点行业、街道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信息网络等不同层面的防控网特征,科学系统地分析我国社会防控的战略需求特征,开展我国社会治安防控的战略规划设计,明确阶段性目标和实施战略。从群体性事件的风险研判、预测预警、危机处置等方面研究事件应急决策快速响应情报需求。研究多维度情报信息采集体系,从体制研究和机制研究两个角度开展研究。在体制研究方面,重点研究多维度情报信息采集的组织架构、责任分工等;在机制研究方面,重点研究多维度情报信息采集的工作规范、共享机制、考核办法等。研究社会治安防控信息数据预处理方法,以及基于信息熵的特征抽取算法,实现社会治安防控领域文本特征抽取。从新讨论社会治安防控系统的内涵,增加信息维度。社会治安防控的战略性、整合性和系统性能够有效体现的基础在于信息性的作用,防控的信息性特点是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运行的血液,因此,应该将信息维度纳入社会防控体系从新确定其内涵。构建由信息采集系统、信息处理系统、部门资源配置与调度指挥系统和多部门跨区域联动组成的社会防控体系的运行机制和构成,形成信息融合与共享的防控体系。

4 结论

为了解决非常规环境类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管理者面临的问题,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非常规环境类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特点,探讨其升级演化的路径与轨迹;厘清演化过程中的重要并重复出现的变量因素以及彼此之间的联系,辨识构成不同行为动力的过程和解释性机制,探究非常规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内在演化机理和规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如何构建社会防控机制和体系,为解决非常规环境类群体性突发事件提供思路。同时,将来要进一步寻找其中对于应急管理具有实质性、决定性作用的关键环节,提升非常规环境类群体性突发事件防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程度,对于指导相关部门的应急管理、应急决策事件、提升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防控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毕雁英.群体性事件的性质及其根源分析[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11,(2):1215.

[2]柴海瑞.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透视[J].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学报,2008,12(6):4244.

[3]韩金贵.浅谈群体性事件的概念、特征、性质及处置方略[J].公安研究,1998,(5):4649.

[4]李静,吕永龙,贺桂珍,等.我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时空格局及影响研究[J].环境科学,2008,29(9):26842688.

[5]刘晓梅.建设和谐社会进程中群体性事件的法社会学思考[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5,(3):758.

[6]茅学玮,廖振良.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管理系统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35(5):58.

[7]丘志馨.对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思考[J].公安教育,2006,(8):4952.

[8]魏科技,王毅力,宋永会,等.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防范与应急研究进展及体系构建[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8,8(6):6470.

[9]向良云.重大群体性事件演化升级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扎根理论方法的研究[J].情报杂志,2012,(4):6469.

[10]杨秀菊.群体性事件的链式演化与断链防控治理[J].甘肃社会科学,2013,(5):244248.

[11]于建嵘.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主要类型及其基本特征[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9,(6):114120.

[12]周保刚.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预防、处置工作方略[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
多维深入复盘 促进应急抢险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密切党群关系在群体性事件治理中的作用及途径
谈涉警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应对之策
论网络与群体性事件
2012年上半年群体性事件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