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府补助、盈余管理与经济后果研究文献评述

2016-10-14刘春玲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4期
关键词:后果盈余政府

刘春玲

摘 要:

对盈余管理、政府补助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联以及带来的经济后果进行文献的总结和评述,分析其带来的不良后果进而提出一定的建议。希望对遏制盈余管理,减少其带来的不良影响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盈余管理;经济后果;政府补助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6)04017701

在我国,财政政策的制定和出台由中央政府来实施,地方政府负责运用具体的财政政策。在实施财政政策的过程中逐步控制企业和上市公司。因此,我国政府对上市的关心在市场上形成了一种特有的盈余管理现象,进而导致一系列不良的经济影响。

1 文献回顾

1.1 盈余管理相关文献

盈余管理的概念,Mathews,Perera.(1991)认为,盈余管理与两权分离的股份制公司组织形式发展相关。Healy and wahlen(1999)认为,企业管理者在会计报告中使用估计判断、构造交易等方式去改变或者影响财务成果,以误导企业所有者而不让其了解公司的潜在经营业绩或者为了满足协议中签订的财务指标。

Scott(1997)在其著作《Financial Accounting Theory》中提出,在公认的财务制度范围中,盈余管理是企业通过选择最有利于自身的财务政策,以使管理层自身的经济利益达到最大化的行为。

我国学者刘峰(2007)认为盈余管理就是在现行法律、制度不健全的条件下,最大限度的利用现行制度所存在的漏洞。

关于盈余管理影响因素和计量方法,Kiridaran、Yeow、Lobo(2010)研究认为,審计声誉是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Chin、Chen、Hsieh(2009)认为,股权结构影响盈余管理。Anton(2010)研究认为资本结构是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另外,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还有如下:法律起源(Chin、Chen、Hsieh,2009)、内部交易(Bikki、Judy,2008)、审计质量(Chen、Chen、Lobo、Wang,2010)、政治成本(Mark、Greg,2007)、高管激励(Clinch,Magliolo,1993)、税收(Klassen,Shackelford,1998)等。

国外学者们对盈余管理的计量方式的研究主要是应计利润的研究方法。应计利润的研究方法有三种,一种是应计利润总额法,一种是具体项目法。另外,Burgstahler等(1999)发展出分布检测法,这种新方法不容忽视。我国的学者在国内盈余管理的研究中基本上运用的就是这几种盈余管理的计量方法。

对于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国外部分研究结果认为企业进行盈余管理具有积极的经济后果。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盈余管理使财务数字的真实性减小,进而产生消极的经济后果。也就是说国外研究并没有取得一致性的结论(Healy and Wahlen,1999)。

我国学者张俊生、曾亚敏(2010)利用2000年-2008年企业面板数据,分析了我国有些上市公司出现的财务成果与市场业绩相反的情况,他们分析和研究证明,这种业绩背离的现象可能是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结果。

1.2 我国政府补助与企业盈余管理的关联

我国学者王凤翔、陈柳钦(2005)研究发现,在政府和本地竞争性财产界限清晰的条件下,政府会出于增加就业和促进局部经济发展等目的,通过补贴干预上市公司的经济运行。

赵怡欣(2011)在《地方政府财政行为在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中的作用研究》一文中,分析了地方政府利益和本地上市公司发展相互促进的作用,说明了地方政府有帮助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进而,作者从地方政府帮助上市公司分别在上市、发展和戴帽退市三个阶段进行盈余管理的方式和后果进行探讨和研究。研究也说明了我国证券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在增发配股资格的审核过程中存在一些漏洞,应该被特别关注。

1.3 相关的经济后果分析

张晓东(2008)在《政治成本、盈余管理及其经济后果——来自中国资本市场的证据》一文中选择高油价时期石化行业的一些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他的研究发现:在油价迅速上升的时期,石化行业的一些公司普遍会通过盈余管理的手段来调节利润,然而这些盈余管理的行为并没有影响到政府经济干预的具体措施。这也说明,政府干预经济的行为并非没有理性。

李吉敏(2011)在《地方政府补助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基于新会计准则出台后的案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政府补助是一把双刃剑,政府补助也存在一些负面效果,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有序进行,不利于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同时也扰乱了市场竞争环境。上市公司在存在政府补助的情况下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在2007年开始实施新会计准则后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和减弱,但是新会计准则也还存在一些地方需要完善来达制止到进一步减少政府补助带来的盈余管理行为。

综上,笔者从国内和国外视角,分别对盈余管理、政府补助与盈余管理的关联以及相关的经济后果三个角度进行文献的归纳和总结。他们的研究也证明了政府可能参与企业管理以达到其目的。而盈余管理所带来的经济后果表现为企业操纵利润、扰乱市场竞争环境等等。希望政府能从制度层面以及市场角度遏制不

良盈余管理及其经济后果。

2 政府补助的影响和盈余管理的手段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系下,政府补助已然发展形成了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一种方式和手段。政府补助在国家经济调控上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对宏观调控还是对微观主体的影响都表现在各个方面上。如鼓励产品的出口、支持高新科技企业的研究和发展、平衡我国东西部的发展等。但是,企业接受政府补助并不能从根本上提升自身的管理和营业能力甚至起到误导和欺骗企业所有者的作用。长远的视角来看,政府补助甚至使一些地方企业养成不好的坏习惯,比如企业一旦运营有问题或者出现财务危机,马上寄希望于政府,希望通过政府补助来解决其问题。这样不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使企业失掉竞争力也有失公平,进而不利于地区的整个经济发展。

上市公司利用政府补助进行盈余管理,能在较短时间扭转财务难堪局面,而且效果比较好。常见的盈余管理手段有:第一,不披露政府补助的实际用途,比如并未按照政府意图进行使用补助资金而不进行公示;第二,不区别政府补助的类型而混淆视听;第三,混淆政府补助的会计属性,比如将政府补助一次性计入当期损益而不作递延收益的会计处理。

3 遏制盈余管理的政策建议

3.1 健全有效的法律体系

健全上市公司治理必须具备有效的法律制度支持,必须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根据我国经济体制的特点,我国政府部门应去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例如,在《公司法》中,上市公司连续3年亏损就要暂停上市,改善经营管理措施。然而,上市公司亏损年限3年仅仅是表面现象,并没有真切地表现出出一个公司的实际亏损总额。这种规定会让一些企业提前或推后一次性计入亏损以避免连续三年的亏损年限。因此,要结合其他一些客观因素来确定是否暂停上市以减少盈余管理现象。

3.2 完善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机制

上市公司利用政府补助进行盈余管理以扭亏为盈或者美化财务指数,而地方政府出于政绩考核持默许或支持态度。为了遏制和减少企业盈余管理的行为,可以通过改革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机制的方式,指引地方政府在考核政绩时,注重考虑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带动就业能力等方面,而不仅仅局限于对经济总值的影响。

3.3 加大监管惩罚力度

我国的证券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负有直接的监管责任。近年来,我国不断的在完善和健全相关证券法规。与此同时,笔者认为我国的证券监管部门在监管力度上还需要逐渐强大起来。例如,对过度盈余管理,甚至提供虛假财务报告的上巿公司进行特别处理、暂停、终止上市的一票否决制,并对公司的负责人及直接责任相关人员进行严厉的处罚。惩罚力度的加强使得上市公司的行为也更加规范,财务会计信息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这样整个证券市场的发展才能随之更加健康有序。

参考文献

[1]Healy P M,Wahlen J M.A Review of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Literature and Its Implication for Standard Settings[J].Accounting Horizons,1999,13(14):368383.

[2]趙怡欣.地方政府财政行为在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中的作用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1.

猜你喜欢

后果盈余政府
“耍帅”的后果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这些行为后果很严重
关于经常项目盈余的思考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众荣的后果8则
上朝迟到了 后果很严重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