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对会计领域影响思考

2016-10-14殷旭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4期
关键词:互联网+数据库企业

殷旭

摘 要:

近年来互联网的发展给各个行业带来了巨大变化,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又对各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互联网+”给会计领域带来新的变化与机会,为此,试从政府会计管理、企业会计核算和外部审计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

互联网+;会计管理;管理会计;外部审计;大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6)04005201

“互联网+”,即“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是以互联网作为平台利用信息技术将互联网和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从而创造新的发展生态的过程。近年来互联网事业的蓬勃发展对各传统行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仅以“互联网+”对会计的影响进行解读。

1 “互联网+”对政府会计管理的影响

政府作为会计行业监管的主要力量,在人才资格考核、单位外部审计、会计档案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云存储,云计算等大数据云概念的基础上,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政府势必会以更多的电子手段替代部分人工监管,如政府可能会大规模推行远程考試,以节省纸质考试消耗的社会资源并提高工作效率,又如政府的会计档案的电子化也是势在必行,从前档案的保存主要以纸介质为主,体积大占地多且不利于大规模的查阅和寻找数据间的勾稽关系,在会计档案电子化后,档案被作为电子数据库中的数据资源不仅方便查找且不易丢失,在政府的外部审计中可以通过实时传送相关财务数据来达到审计的常态化,日常化,无形中进一步降低单位财务造假的风险,维护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在当前反腐倡廉的大背景下无疑更具有时代意义。

2 “互联网+”对企业会计的影响

2.1 从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过渡

企业的财务核算多年来一直以财务报表为导向,以完整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活动为目标,这种重呈现轻分析的财务会计受制于企业越来越大的规模和越来越复杂的交易的现状,企业财务报表的定期报送制度也降低了财务信息的时效性,无形之中削弱了企业财务信息的价值,企业生存发展至关重要的财务数据并没有发挥出其在企业决策中应有的基础性作用。互联网在企业会计的引入,将导向企业会计从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过渡,最终实现企业的信息流,资金流和物资流的三流合一,提高会计信息的时效性,而会计也将成为控制供应链的重要手段,在企业日常经营中发挥着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决算的全方位作用,最终有效提升了会计信息的价值量。

2.2 大数据下的预算变革

对于一般企业而言,预算往往是一次各部门的利益博弈,财务部门需要控制预算降低成本,职能部门希望争取预算和资源完成工作,财务部门将企业有限的资源下发时既要面临同职能部门的利益矛盾又要面临职能部门之间的利益分配均衡问题,而预算问题往往是企业财务的重要内容,透明度极低。然而互联网在企业预算控制领域的引入一方面方便企业财务部门进行同行业对比了解行业预算现状和各职能部门的真实需要,另一方面财务部门不再受制于落后载体和历史数据,利用云会计判断部门使用预算的情况并进行分析比较,对预算审批适当性,使用的有效性加以日常性的监控。

2.3 会计对象扩展为对整条价值链的动态管理

企业会计的对象一直以反映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为主要内容,往往忽视了企业上下游的价值转移联系,在日常的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中,重视通过对财务六大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最终呈现企业某一时点和某一期间的资产负债情况与经营现状,但其时效性往往受人诟病,在对企业重要的流动性资产核算方面如货币资金的管理上时效性的缺乏极容易导致企业在瞬息万变的市场条件下遭遇流动性问题,无法将现有资源发挥最大效用。而在新型的互联网技术下,企业的会计核算对象可以扩展到整条价值链,其中既包括上游的供货商也包括下游的客商客户,核算对象延长到价值链,这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及时把握市场最新动向,更可以通过其在银行存款、库存现金、应收/应付款项上的实时监控,坏账比率分析等等确保将企业的流动性水平和流动性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既能保证企业运用流动性资源取得利益的最大化,又能保证企业有充足的流动性资产以面对不时之需。真正实现企业资金的预测、收付、预警、调拨的科学统筹,给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流动性活力。

2.4 企业ERP的升级

现代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核心仍然在于数据的深度和广度,为适应企业管理会计预测分析和监控的庞大需求,企业的各项资源都将被整合成为数据,并利用信息技术相勾连,比较最终得出精确结论,这无疑将进一步提高企业ERP资源使用的效率并促进企业ERP的升级,企业需求的不断增长,也会促使一批先进的会计软件公司进行技术升级,不断完善系统,现在企业日常使用的系统注入预算系统,平衡记分卡系统等等也都将以此为基石不断完善。

3 “互联网+”对审计的影响

3.1 审计抽样的变革

审计抽样经过了纸笔审计到现在的计算机辅助审计的阶段,而互联网在审计领域的引入则可能开启网上审计的新时代。审计工作的核心目的就是在充分利用有限的技术、人员的条件下,最合理的揭示企业的风险。现代企业规模巨大,业务繁杂使得原有的逐笔审计转向了抽样审计,互联网的发展使得注册会计师们能够在电脑的辅助下利用统计学知识和专业判断进行抽样分析,然而这仍然需要巨大的工作量,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企业会将更多的财务相关信息存入网

络之中,而注册会计师们也能利用云计算,云处理等技术迅速分析数字之间的勾稽关系,突破现有的技术瓶颈,在工作量大幅减少的同时又能提高审计的速度与质量。

3.2 周期性审计向常态性审计过渡

目前我国的外部审计工作主要集中在财务报表审计上,呈周期化态势,注册会计师承受着周期性的巨大业务压力,注册会计师的外部审计主要集中在企业的半年报和年度财务报表上,在庞大的业务量和有限审计时间的双重挤压之下审计的质量也会受到影响,而一些企业面临着股东、社会的盈利压力,在财务报表中弄虚作假试图蒙混过关侵犯公众利益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在当前的大数据背景下,如果能将企业的财务资源与注册会计师的数据库对接,定期报送有关数据,进行常态性审计不仅能有效降低审计的风险,对于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提高中国上市公司的公信力都有着重要意义。

3.3 审计人员从财务专家向信息专家过渡

目前我国的审计人员的审计仍然偏向于财务会计的视角,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着重分析资产估值、收入虚增、费用虚减等方面的问题,审计工作中应用着较多个人的职业判断,而在未来的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则更多的扮演者信息专家的角色,逐步减少个人的主观判断,更加依赖电脑做出的量化客观的审计结果。

3.4 审计大数据的变革

审计向大数据方向的变革已经成为共识,如何建立庞大的数据库体系,并维护其正常运转则成为了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在建立大数据库的问题上,有关部门可以通过颁布相关规定,将企业定时报送数据作为一项规章制度确定下来,将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作为企业评测、评级的重要指标,在制度上确立大数据库形成的基础。在数据集中后,进行初步筛选,通过技术手段进行数据的清理,分析,与验证确保数据库内的数据的可信性。在筛选过后进行数据的分类管理,可以建立根据企业行业分类的行业企业名录,根据审计对象分类的审计报告数据库,审计资料数据库和基于专业和大众视角的专家数据库、大众数据库等等。数据库的维护与日常运转也是一个重要的议题,大数据时代,每天都有海量的数据涌入服务器,这对于服务器的存储空间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大数据的时代对应的是大局观,应当意识到面对信息的爆炸,超级数据库的维护与日常运行绝非某一部门、某一团队一己之力可以完成,资源整合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资源整合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上的技术分工,更应该是全平台上的组织整合,平台整合、技术整合,资源整合,多部门,跨地区,跨行业的整合已经势不可挡。平台之间的串联共享,打破平台之间的信息传递壁垒,将信息传送变得简单易行,提高信息的易得性,让超级数据库真正的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而非专家学者的理论来源才是大数据平台建立的根本目的,大数据平台的应用最终将影响到百姓生活的许多方面,从对宏观环境的分析到决定购买哪家公司的股票,大数据终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参考文献

[1]孙正妮.互联网背景下的会计变革[J].中国总会计师,2015,(8).

[2]高一斌.互联网与大会计时代[C].中国财会高峰论坛,2015.

[3]李宝生.对互联网会计的几点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2015,(15).

猜你喜欢

互联网+数据库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