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民营企业“走出去”探讨

2016-10-14曾伏骥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4期
关键词:走出去进出口民营企业

曾伏骥

摘 要:

走向国际市场是民营企业拓展其生长发展空间的必然选择,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国内经济新形式,民营企业迎来了新挑战,必须与世界一流企业进行竞争。然而,民营企业的现状令人担忧,与国外企业相比劣势很明显,但“走出去”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在看到劣势的同时,当登高筹策,运思于市场经济资源自由配置的玄妙之境,把握机遇,婉转克服。且“走出去”乃势之必然,理之必至,今时今日,不得不走。为此,将就民营企业的现状、优劣势、“走出去”之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

民营企业;走出去;国际竞争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6)04004002

民营企业的概念是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提出的,从广义的角度讲,民营企业包括私营企业、个人独资、个人合伙、个体户,以及国有企业实现民营方式经营的企业。从狭义的角度讲民营企业是指私营企业,这里主要从狭义的角度进行探讨。最近一段时期,全球股市、汇市、商品市场大幅震荡。有别有用心的人认为中国经济放缓冲击全球,唱衰中国的舆论也甚嚣西方各大媒体。然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外经济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日益加强。近期中国经济所面临的较大的下行压力,除了中国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期内需有所放缓之外,外需减弱的影响不容忽视,中国外贸出口增速由入世之初十年年均增长20%以上放缓至近年的个位数,今年甚至出现了负增长。此外,美国加息预期导致大多数新兴经济体资本外流、本币贬值、金融市场动荡。总体来看,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际社会要认识和适应这种变化。同时,更要看到当前中国就业基本稳定,居民消费物价温和上涨,中国经济仍然是增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之一,仍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那么,民营企业在新的复杂的竞争形势下又将如何争取更大的发展?国内市场能源过剩,需求饱和,“走出去”的思路和大胆泼辣的践行,必将成为民营企业的题中应有之义。寻求海外发展,谋求跨越发展。

1 民营企业“走出去”的现状

民营企业在我国对外贸易中所占的份额日益增加,呈稳步上升趋势。民营企业对外贸易显示巨大的潜力和活力。据中国海关近期公布的数据:2015年,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9.1万亿元,微降0.2%,占进出口总值的37%,提升2.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长3.1%。

目前,沿海地区民营企业“走出去”的势头良好。浙江的正泰集团,广东的华为集团,江苏的小天鹅集团等是我国民营企业“走出去”的先行者、实践楷模。为后来之人提供了很好的榜样,也是后来民营企业大胆前进的信心和动力。但不可否认,受政策、经济、地理等条件的制约,民营企业“走出去”开展跨国经营的规模还有待扩大,相应市场的能力还有待加强。但“走出去”趋势不可遏制,从多年来走出去的企业中绝大多数是国有企业,到现在民企渐渐做大做强成为走出去的主力军。以赣州市为例,该市出台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大力优化发展环境,为企业减负助力,取得积极成效。一般贸易是该市主要贸易方式,该市2015年一般贸易进出口值为162.8亿元,增长142%,占同期进出口总值的63%。加工贸易进出口值为95.2亿元,增长2.1%。民营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成为该市外贸主力军。2015年,民营企业进出口值为151.1亿元,增长8.7%,占进出口总值的58%。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值为106.6亿元,增长6.8%,占进出口总值的41%。机电产品是该市主要进出口商品,2015年进口值为23.2亿元,出口77.1亿元。此外,家具出口23亿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1.1亿元,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19.4亿元,鞋类出口11.5亿元。不难看出,在赣州,民企和外企已然成为外贸主力军,民企已经走出一片天,前景不可谓不光明灿烂。但应该看到,2015年以来全国外贸形势严峻,进出口下行压力倍增,全球股市、汇市、商品市场大幅震荡。此情此景,民企要如何在走出去的大潮中扮演更加稳定和重要的角色,值得我们深深地思考。

2 民营企业在“走出去”战略中应该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在“走出去”的宏伟战略背景下,我国越来越多有实力、有担当的民营企业纷纷到海外投资。但值得注意的是,到目前为止,由于资源和政策的限制,国有企业依然在“走出去”的大浪大潮中充当绝对主力。但国有企业自身的问题还很多,企业真正走出去的内在驱动力并不特别强烈和迫切,他们之“走出去”,甚至可以说是被动的、是机械而缺乏灵活性的。而民营企业则不然,经过了市场的风雨和历练,面对着不是生存就是死亡的自然铁律,“走出去”在他们而言,完全是主動行为,是下意识的条件反射,是对市场的顺势而为,也是对潮流的无可奈何。另外一方面,民营企业大多产权明确,在市场中身姿灵活,游刃有余,他们善于在海外市场中寻找缝隙,善于在寻找机会,善于搏斗与打拼。民营企业当仁不让地应该成为走出去战略中的主角,他们在走出去的大战略中应该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相应地,国家应该加大力度扶植他们,给他们更好的政策,把更多的资源和条件倾斜向他们。

3 民营企业在“走出去”大战略中的优势和劣势

民营企业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它是社会主义现阶段不得不存在的一种经济形势,他之存在,既是对国有经济的必要补充,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天然生长和存活的一种原生态的经济形势。虽然它身上具有资本主义的天然落后性和剥削性,但在适应现阶段经济形式的层面上看,它仍然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和魅力。具体有以下几方面。(1)在产权方面的优势。民营企业是私有制的企业,其资本主义自利自私的本能属性导致其产权必然是明白清楚的。这样的企业,能担责,有明确的主体。进可领导企业的进退发展,退可承担必要的经济和社会责任。(2)私营企业的灵活性。如前文所述,民营企业在市场中面对“生存还是毁灭”自然铁律,民营企业从一出生,其命运就设定为逆水行舟,不得不在残酷的市场环境中去拼搏,不得不锻炼身手,不得不磨砺意志。强大的生存压力和追求利润的原始动力,最终成就了他们在市场中游刃有余的灵活性。(3)对市场敏感性。民营企业生于市场,长于市场,成于市场,败于市场,他们天生是市场的温度计,是市场的感应针。另外,在资源配置、满足市场需求、自我约束和壮大、履行职责的能力等等方面,民营企业都具备良好的素质和优势。它们不仅能适应国内市场,也能很好地适应海外市场。

但是,民营企业“走出去”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在国际大舞台上,他们面临各种挑战。在与对手竞争时,不但要明白自己的优势,也得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只有全面深刻地了解自己,方能在竞争中猱进鸷击,灵活应对。具体而言,民营企业的劣势体现在:

第一,素质较低。民营企业素质的高低既体现在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生产水平、营销水平上,也体现在企业员工个人的学历技能方面。与他国国际大公司相比较,我国民营企业在海外市场还缺乏经验,技术创新能力不强,这些都是民营企业未来发展之路可能存在瓶颈,必须加以重视,从企业员工的引进、培养做起。因为素质问题,根本还是人的问题。

第二,前进方向的盲目性。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和其他各种内外因素的制约,民营企业对国际市场有了解,但缺乏深入的、广泛的调查和研究,往往步步为营,摸着石头过河,缺少高屋建瓴的长远战略,每每在市场竞争中随波逐流,最终昏了头、迷失了方向,经济成果不大,社会责任的履行也相对缺失。

第三,民营企业在“走出去”的经验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比得到的帮助、扶持多。比如,融资困难。民营企业多为中小企业,要做大做强,离不开政策的扶持,国家政府部门的切实帮助。与国有大企业比较而言,在政策上、具体措施上,都缺乏统一的、系统的、公平而完善的待遇,很难通过贷款、融资等金融手段来充实自己,导致民营企业自身造血功能不足。

其他比如外汇管理制度的限制、行政审批程序的繁复、多头多家管理等等弊端,都成为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障碍。

4 民营企业大阔步“走出去”的应对策略

认清自己,认清对手之后,定计于庙堂,就必须进行正确的策略选择。

4.1 综合考虑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

民营企业在制定策略之时,应结合自身产业的特点,充分考虑选择国际化经营策略时必须面对的5个因素:东道国的因素、跨国经营方向、企业经营实力、形成比较优势、走出去的准备程度。

4.2 策略的选择

结合我国民营企业自身的情况,进入国际市场后,其开拓发展的策略应该从不同的方面加以考虑,做到集思广益、慎之又慎。在经营方式、市场机会、区位选择等方面特别用心,广听博采,切忌独断专行,偏听偏信。

4.3 政府和社会需要大力支持

民营企业“走出去”只靠策略是不行的,还要配以相关的政策支持和社会支持,这样才能顺利地实现“走出去”的经营目标。

4.4 民营企业应当具备强烈而敏锐的目的性,明白自己“走出去”的目的何在

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不要求企业一定要到国外去设立公司、兴办工厂,但十分关键的一条是,不利用国际化资源、国际化的市场、国际化的理念是难以实现的。在多大范围、多深层次上配置资源,这是体现民营企业国际化素质的基本标志。

4.5 民营企业应聚集天下英才

民营企业应不拘一格,形成高素质的人才结构优势,有一支经得起市场检验,担得起营销重担的人才大军。

另外,民营企业应强化品牌意识、法制观念,注意专利权和企业其他合法权利的维护;民营企业应善于以产业集群提升“走出去”的竞争能力;民营企业应具备敏锐的风险意识,积极有效地规避可能出现的海外风险;民营企业应多了解收集信息,积极在国际社会中广交朋友,拓展关系,把触觉和嗅觉发挥到极致,从而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民营企业要充分认识自己的不足,加以改善,充分认识自己的强项,加以发挥。要学习,要有竞争开拓意识,在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同时,莫忘尽一份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刘才明.企业“走出去”核心效益[J].国际经济合作,2002,(8).

[2]李忠元.利用对外优惠贷款支持企业“走出去”[J].国际经济合作,2003,(4).

[3]钟朋荣.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五种方式分析[J].经济导刊,2003,(7).

[4]张辰.中小企业不妨参股“国际化”[J].中外管理,2004,(2).

[5]刘丹艳,焦红艳.中小企业如何进入跨国公司的产业链[J].中国经贸,2004,(3).

[6]仲峰.抓住机遇实现民营企业跨国经营[J].国际经济合作,2003,(4).

[7]陳雨露.国际资本流动的经济分析[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7.

[8]胡鞍钢.中国新发展观[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

[9]李文良等.中国政府职能转变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

[10]刘庆元.企业战略管理[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

[11]卢进勇,杜其华.国际投资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走出去进出口民营企业
今年上半年我国化肥进出口双双下降
前两个月我国化肥进出口量均减少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民营企业关工委“五抓”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