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创新成果转化问题及对策实践研究

2016-10-14张永东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44期
关键词:成果校企科技

张永东

摘要:职业教育科技创新成果丰富,科技创新具备坚实基础和内在活力。目前,职业教育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落实不够,创新人才培养、社会经济进步、科技发展需要职业教育创新成果转化,应建立促进创新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和平台。关键词: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和平台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4-0262-02 当前,创新教育越来越得到重视,职业教育已经开始制度化、程序化,举办各级各类创新大赛,并取得了丰富成果。新一轮的各级各类创新大赛又在紧张的谋划中,然而创新教育成果转化还有待于重视和强化。2011年,一个从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对他的老师说:“老师,你看现在到处流行的U盘(SD卡)音乐播放器,构思是不是来自于我们的设计音乐播放器?”从学生的话语中,笔者感到了遗憾。早在2008年,学生的一件创新作品,因构思巧妙和选题的平实、所涉及知识的先进性而获得了省级奖项,当时的老师和学生都没有想当然的再进一步去探究,但是,当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功能类似的产品时,师生都不禁怅然若失。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有这种感觉了:当导游喊话器在课堂上辅助教学出现时,面对学生曾经的几乎一样的创新获奖作品,笔者也曾静静的思考过。《国家十二五科技和发展规划》提出“加强科技创新机制和平台建设,推进科技平台建设和开放共享”,“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改革完善创新型人才的教育培养模式”。笔者学校所在地区,每年都会在江苏省级创新大赛中涌现出一批获奖作品,但是这些成果都没真正体现出应用的价值,创新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及平台的搭建有待于建立。一、职业教育创新及成果现状1.职业教育显性的创新成果显著,但是转化甚少。据统计,笔者所在的地级市,近几年职业教育创新大赛获奖个数见下表。据调查,在所有获奖作品中,全市只有一项作品由于与教学的关联性,目前只是在学校范围内传承下来,没有在市场上推广,也没有企业或政府通过平台推广应用。笔者所在学校,有的作品在省级和国际展评会上得到了专家的高度认可,目前也是处于停滞状态。2.职业教育具备丰富坚实的创新基础和潜在科技创新内在活力。由于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活动普及,高水平示范实训基地建设,专业设备日益先进和完善,国家对职业教育专业教师的重视和培养,使“双师型”队伍不断扩大,并涌现出一批高技能人才,职业教育具备了科技创新的基础和条件,因此职业教育具有潜在科技创新的活力和潜力。长期从事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师都会认识到,职业教育科技创新有“三件宝”:知识应用、生活问题和企业实践。3.大量创新成果正逐渐变为无效成果。众所周知,发明创造和科技创新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创新成果在一定期限内不能产生绩效,有可能在新颖性、先进性上逐步丧失优势,变成无效的成果。对职业教育的创新成果而言,创新者不能继续分享创新带来的成果喜悦,不能应用,就不能進一步深化创新成果,最终创新变无效。目前,职业教育创新成果的主体是国家大力扶持的职业学校在籍生,创新成果的转化,将会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与探索潜力。毫无疑问,“三创”——创优、创新、创业,是逐步递进关系。职业教育需要创新教育成果转化机制和平台,进一步将科技创新成果发酵升华,培养创新人才、推动社会进步。二、职业教育的创新成果需要转化1.学生需要创新成果转化。在职业教育一线的专业教师,尤其是进行创新教育,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科技创新的教师,都会有意无意的指导学生用专业学科知识及技能来处理学习、生活、生产中的问题,只要教师在专业和社会生产、社会经济的角度适度选择和指导,包含新颖性和实用性的有价值作品,就可能产生。这类来源于专业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这几乎是职业教育经典的科技创新的程式化途径。2.企业需要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力。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具备的坚实专业基础,决定了职业教育的创新成果,通常是建立在自然科学学科知识及技能基础上的,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创新成果向企业的转化,将为企业增添不可想象的活力,推动企业的技术改革、产品升级,甚至是高科技进步。3.学校的科技成果需要转化。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规模扩大,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对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推进,增强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笔者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专业研修时,感觉到新加坡的创新教育形成了程式化的模式,也吸引了大批师生参与企业项目的开发和研究,有利于形成创新型社会氛围。三、创新教育成果转化的阻碍1.职业教育缺乏可操作性的创新教育成果转化机制。当前全国相当多的省份,职业教育已经形成了良性的发展机制,省职业教育的创新大赛,推动了科技创新的实践开展与普及,也形成了创新成果的固化机制。但是从转化的机制上看力度还不够,激励的力度、推动的力度,都形成了创新成果的转化障碍。2.学校的社会责任感缺失。办学是一种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长期行为,由于功利意识的存在,学校缺乏推动创新成果转化的动力,这其实也是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对各类学校将创新教育及成果转化纳入质量考核体系,通过量化驱动,树立社会责任感,克服功利意识。3.创新成果主体自身的不足。目前职业教育的创新大赛成果,学校组织的各类科技创新,主体是学生,由于种种原因,拥有成果的师生由于自身的认知、实践、利益的原因,使得创新成果转化,缺乏内在的动力驱动,必要的氛围和环境也是影响因素之一。笔者近五年指导学生科技创新,获得县级奖2个、省级以上奖项8个、国际奖1个。目前为止,创新成果,甚至还在“孤芳自赏”的层面,尽管在省级展评会上曾有专家对学生说“赶紧去联系企业推广应用”,作品大都没有进一步深化、完善、推广创新成果,当然更没有去申请相关专利。4.大量优质师资处于校企脱节层面。由于区域特点和主观因素,职业教育校企结合、工学结合的力度还不够,大量的优质师资游离在企业、社会经济的外围,处于校企脱节层面,这就不可能自然的转化成企业的动力和效益。因此,建立创新教育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和转化平台,是当前职业教育形势下推进科技创新的动力和重要途径。四、创新教育成果转化的途径1.分类应用是捷径。职业教育创新成果来源之一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应用,由于它具有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动力和潜力,大力发展培养创新人才教育模式已经成为重要内容,列入国家科技创新发展规划,职业教育的科技创新可以作为案例开发、实践应用回归职业教育本身,借助职业教育学校团体力量完善应用,培养人才,也可以择机推向社会。2.校企结合是路径。职业教育的基本职能是服务社会,通过“校企结合、工学结合”,并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则成果将会及时转化,将会有力推动社会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笔者所在学校几位专业教师无意经过某家企业,企业提出了设备存在的问题对生产的影响和技改想法,其实从专业知识角度来看是很简单的问题,几条数据线和一个软件程序,教师们就解决了烦恼企业好久的事情,同时获得经济效益。校企深度合作是诞生科技创新成果的摇篮,更是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主要途径。3.建立机制与平台是促进。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各类职业学校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和转化平台,是对职业学校科技创新的促进,当然,还要靠完善系统的激励机制、交流平台和职业院校师生的共同努力。科学技术是推进生产力发展的动力,科技创新成果应用是改善生活、促进生产、增添企业活力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社会、经济正处在转型期,需要科技创新,需要创新型人才,职业教育应建立系统、完善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和平台,推动科技创新实践开展、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促进社会经济和生产力的进步。参考文献:[1]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Z].索引号306-01-2011-230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2011,(7).[2]关于举办2016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的通知[Z].苏教职﹝2015﹞34号.

猜你喜欢

成果校企科技
工大成果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科技助我来看云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科技在线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