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青年教师如何处理好教学与科学研究之间的关系
2016-10-14赵鹏
赵鹏
摘要:高校青年教师如何协调教学与科研二者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困扰很多高校青年教师的问题。本论文从目前高校青年教师普遍“重科研、轻教学”的成因,高校教学与科学研究之间的关系以及青年教师协调教学与科研的主要策略三个方面来阐述高校青年教师如何能够更好协调好科研与教学二者之间的关系,以促进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共同提高,做一名合格的高校青年教师。
关键词:青年教师;科研;教学;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4-0229-02
高等学校是培养专业人才和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场所,承担着为国家培养科学人才和进行科学研究两个主要任务。根据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的不同,国内的高校可以分为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四个主要类型[1]。其中“研究型大学”以培养高层次研究型人才和以研究型成果的创新为主,更注重科学研究,国内大多数“985”和“211”工程建设大学都属于“研究型大学”,承担着大量的科研任务。但是,这些“研究型大学”每年都在全国范围内招收了大量的本科生以及研究生,在进行众多科研任务的同时也必须将这些学生培养成才,为不同领域输送人才。目前,绝大多数教师在面临教学与科研二者如何抉择时,往往容易受到学术称号、职称晋升、基金申请等因素的诱惑,很容易做出“重科研、轻教学”的选择[2]。本文将从高校青年教师“重科研、轻教学”成因的剖析、教学与科学研究之间关系的探讨、青年教师协调教学与科研的主要策略及目前高等学校协调教学与科研关系的一些改革措施4个方面浅谈青年教师如何协调好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之间的关系。
一、青年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成因
高校青年教师都会面临一个共同问题——职称晋升和学术称号的获得。虽然国内各大高校在职称晋升条件中对教学和科研的量都有了明确的规定,但科研和教学工作量的评价有着很大区别。目前较为流行的科研评价体系主要从三个方面去量化,即科研项目、科研论文、科学奖励。而其中的每一项都可以细化分为不同的等级,譬如科研项目划分为国家级项目、省部级项目、横向项目等;科研论文又划分为核心期刊和SCI,而根据SCI的影响因子及分区对不同的论文划分为1~4个不同的等级,科学奖励同样被划分为国家级奖、省部级奖,综合这几项把科研考核指标作为职称评定的主要参考标准。但教学很难像科研那样细致量化的考核。目前教学的考核主要包括教师完成的教学课时,教学过程中是否发生教学事故,以及部分高校实行的学生网上评教,即学生可以分别对课程、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但是绝大部分的同学都没有认真的去完成,同时考评得分的高低对教师来说“无关痛痒”,这些都导致教学的效果好坏没有固定的指标去衡量。目前高校在招聘各类人才时往往只对应聘者的科研能力提出相应的要求,而对教学能力则没有明确要求。
影响青年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第二个主要成因则是各类学术头衔的申请和考核。目前,自然科学基金委、教育部、中组部、科技部乃至各个省市都有各类人才项目,包括基金委的杰出青年基金和优秀青年基金、教育部的跨世纪人才、科技部的长江学者、青年长江学者、青年拔尖人才以及湖北省的楚天学者等。这些人才类项目及学术称号的获得在一定程度标志着一个科研工作者的学术水平及学术影响力。显然,这些人才类项目和学术称号对高校青年教师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是大部分青年教师的奋斗目标。但是,我们国家这些人才类项目面对的申请对象不仅仅是大学的教师,还包括中国科学院、农业科学院、军事医学科学院等一些专职科研单位的专职科研人员。而长江特聘学者、杰出青年基金和优秀青年基金这一系列人才项目在申报时往往只考核申请者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基本不考核其教学能力。因此,高校青年教师在申报各类人才类项目时就需要与研究所的专职科研人员竞争,这迫使高校青年教师必需在科研工作上狠下功夫,才有可能在竞争中胜出,这也导致了教师在平时工作中往往会“重科研、轻教学”。
影响青年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第三个主要成因是缺乏制度性的保障。在当今的各大高校中都不乏一些受学生欢迎的好教师的存在,他们讲课风趣幽默,储备知识渊博,每次上课课堂都爆满,但是这其中又有不少已然一把年纪还仍然是讲师或者副教授,又或者因为科研任务不达标而不能得到继续聘任的教师。高校教师的教学评价没有统一的标准,没有相应的制度保障,高校管理者对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重视程度的异同也是导致青年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一个原因。
二、教学与科学研究之间的关系
教学和科研是研究型大学两大主要职能,绝大部分学者都认为,教学和科研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密不可分的有機体。当今高校中,不从事教学只从事科研的工作者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教师,如果只从事科研工作,他们则与科学院研究所的研究员没有区别了;而只专职从事教学工作,不从事科研工作的教师也不可能成为好教师。在如今的高校中,只有学术水平与教学水平二者全面均衡发展才有可能成为真正意义的一代教学名家。因此,青年教师应当认识到教学与科研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二者是有机的统一体。做好教学工作可以促进教师对所讲述课程的一些基础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从中发现一些目前尚未解决的科学问题,为科研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研究切入点;同时从事科研工作可以获得一些书本中没有的科学知识,并将最新的研究成果融入到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丰富了教学内容,带给学生最前沿性的知识,从而促进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高学术水平的教师一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都会更为深刻透彻,这将大大改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高校青年教师应当正确理解和认识科研与教学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共同发展,相互促进。
三、青年教师协调教学与科研的主要策略
高校青年教师不仅在思想上要意识到教学和科研二者是密不可分的统一有机体,而且在平时教学科研工作中也有策略的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做到教和学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1.融入高水平科研团队,确立科学研究方向。高校青年教师在工作起步阶段,由于受实验室硬件条件及科研经费的限制,科研工作很难单打独斗做出创新性的科研成果。这就需要我们高校青年教师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根据自己的专业所长和科研兴趣加入到所在单位学术水平较高的科研团队,在团队学术带头人的引领和队员共同帮助下,让自己在科研的道路上更快地成长起来。同时,青年教师在科研工作中应该逐渐形成自己特色的科研方向,既符合研究团队的总体研究方向,又有自己的特色。
2.结合科研方向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课程。青年教师在从事科研工作的同时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课程。这里的适合是指自己比较熟悉、与自己科研方向又比较密切的课程。教师要上好一门课程,仅仅是熟悉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需具备与课程相关的渊博知识。因此,青年教师在教学课程的选择上就显的尤为重要,教学内容不能偏离自己的研究方向太远,对课程内容本身有一定的了解,加上能够比较准确的把握学科前沿,不至于照本宣科,还要能将自己掌握的学科的最新知识和研究动向传授给学生们,这样既加深了自己对最新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也拓展学生们的知识面,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同时,在备课过程中阅读大量课程相关原始研究文献,能够促使教师对一些科学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为科研工作获取新的灵感。因此,高校青年教师参与教学第一门课程的选择在青年教师协调教学与科研关系时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教学课程与科研方向能够有机的融合在一起,青年教师才能够更快更好的成长为学科优秀科研人才和教学大师。
四、结语
日前,由武汉大学设立的武汉大学“351人才计划”教学项目和浙江大学设立的“浙江大学心平奖教金基金”可以看出,国内部分高校正在逐渐的鼓励教师把精力投入到课堂教学中。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学和科研的新生力量,是一个学校发展的希望和未来,应当努力提升自身潜力,凝练研究方向,协调发展教学和科研,以符合21世纪研究型大学的发展和需求。
参考文献:
[1]武书连.再探大学分类[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10):26-29.
[2]张建国,赵英,马爱生.高校青年教师教学与科研关系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41):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