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石家庄科技人才载体平台现状分析

2016-10-14樊香萍路彩霞刘海静白雪

价值工程 2016年5期
关键词:科技人才创新能力

樊香萍 路彩霞 刘海静 白雪

摘要: 科技创新人才载体平台不仅是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支撑,还是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载体,更是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孵化器和加速器。科技人才队伍和科技创新平台作为科技创新的战略资源、核心力量和重要载体,为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型城市建设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本文主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加速推进的背景下,通过对省会科技人才、载体建设情况和创新能力现状的调研以及与京津及发达地区相关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石家庄市存在的短板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可行的对策建议。

Abstra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talent carrier platform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suppor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but also an important carrier to develop new and high technology industries. It is also the incubator and the accelerator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l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s the strategic resources, core strength and important carrier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lent team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latform has made irreplaceable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improving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and the innovative city construction. In the background of Beijing-Tianjin-Hebei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points out the short slab of Shijiazhuang through investigation of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lents carrier construction condition and the innovation ability status and comparison with Beijing, Tianjin and developed areas, and puts forward feasible countermeasures.

关键词: 科技人才;载体平台;创新能力

Key word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lents;carrier platform;innovation ability

中图分类号:C9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5-0054-04

0 引言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要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位置。近年来,石家庄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围绕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创新创业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科技人才队伍和科技创新平台作为科技创新的战略资源、核心力量和重要载体,为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型城市建设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当前,我们既面临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惠及河北的重大机遇,也面临着爬坡过坎、转型升级和动力转变的严峻挑战。本文针对石家庄市仍存在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优秀科技创新人才缺乏、人才载体平台承载能力不足的现状,经過调研,分析该市的短板弱项和制约原因,提出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促进优秀科技人才集聚、培养和引用的发展对策,必将对于引导该市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根本转变,加快推进协同发展、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具有重要决策参考价值和工作指导意义。

1 现状分析

京津冀区域是新时期引领我国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参与全球竞争的战略平台。省会创新驱动发展对于全省加快推进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支撑作用,需要从人才、科技、产业发展集成联动和人才、项目、载体统筹方面分析认清现状,找出短板弱项,进行战略定位,健全平台服务功能,选择发展路径,创新组织管理机制和优化发展对策。我们通过参加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人才政策机制调查,对我省和省会科技人才、载体建设和创新能力的现状与主要问题分析如下:

1.1 科技人才增长较快,但总体规模较小,创新能力偏弱

近年来,河北省科技人才增速较快,截止2013年底,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为8.95万人年,比2010年增加了3.3万人年,增长58.4%。省会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为2.1519万人年,比2010年增加了0.7383万人年,增长61.5%。但全省科技人才总体规模偏小,在全国排第16位,不及前两位的广东与江苏的1/5,不及北京的1/3,按每万人平均R&D人员全时当量比较,不及北京的1/10。2013年全省从事高新技术产业R&D人员全时当量为8960人年,远低于21620人年的全国平均水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人员全时当量65048人年,中小企业占比不足10%,科技型中小企业高层次人才短缺的矛盾突出。从创新能力上比较,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申请量和专利授权量,北京分别是河北省的3.9倍和3.3倍,天津分别是河北省的1.8倍和1.3倍,江苏分别是河北省的13倍和12倍。依据《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4》,河北省的创新能力综合指标在全国排第24位,知识创造指标在全国的排名为第27位。

1.2 载体平台建设逐年提升,但技术层次不高,承载能力偏低

近年来,河北省和省会承载科技人才的技术平台发展较快,全省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由2010年的78家增加为2014年的102家,增长31%;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由2010年的133家增加为2014年的219家,增长65%;企业技术中心由2010年的250家增加了2014年的436家,增长了74.4%;省会同类省级科技创新平台由2010年120家增加为2014年的195家,增长63%;省会各类技术平台总数由2010年的280个增加到2014年的558个,增长了199%,其中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由2010年的1个增加到2014年的9个,国家和省级及以上科技孵化器由2010年的3个增加到2014年的9个,博士后工作站由2010年的10个增加到2014年的19个,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由2010年的40个增加到2014年的44个,国家级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由2010年的32家增加到2014年的60家,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由2010年的48家增加到2014年的91家,此外,还新发展建立了院士工作站28个,省级工程实验室33家,国家级和省级农业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基地8家。全市已拥有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9家、省级合作基地11家,分别占全省的40.9%和32.2%,认定市级合作基地15家,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的引领下,全市38家单位分别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实现了“项目—人才—基地”相结合。2014年接待外国专家来访330人次,派出技术交流与培训127人次,引进高端人才12名,培养工程技术人才30余名。2014年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121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70家,比2010年分别增长158%和95%,还新发展建立了市级工程实验室28家,市级农业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基地16家。石家庄地域各类省级以上技术平台占全省的1/3,近几年数量增长显著,但从全省创新载体平台总体数量看,总量仍然偏少,技术层次不高。2014年北京市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别为364家和304家,天津市有152家和198家。河北省仅有211院校1所,是位于天津的河北工业大学,985院校为空白;而北京有211院校26所,985院校8所;天津有211院校3所,985院校2所。2014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级科技孵化器分别为1281家、13622家、16家,而北京分别有10404家、2161家、36家,天津分别为1688家、6万家、30家。北京市经科技部认定的创投机构有54家,而河北省仅有12家。北京市有知识产权服务机构485家,而河北省只有20家,且大多为低端代理机构。省会石家庄虽然在省级及以上平台数量上占全省的三分之一,但在平台总体数量和质量层次上仍存在较大差距,与京津相比,服务功能和开放度也相形见绌,缺少技术领先的旗舰企业和国内一流水平的创新平台,吸引京津人才数量不多,高端人才赤字较大,国际化程度较低,利用全球科技资源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引进和留住海外高端人才的力度还不够。由于河北省居民收入水平较低,科技经费短缺,科研设施投入偏小,在科研项目、平台建设等方面,对引进的科技人才缺乏持续有效的支持,严重制约了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1.3 创新成果产出明显提升,但专利质量不高,创新效率偏低

近年来,全省专利申请量和专利授权量逐年提高,截止2014年全省专利申请量达到30000件、专利授权量达到20132件,比2010年的12300件和10061件分别增长了1.44倍和1.00倍,其中发明专利的申请量和授权量2014年为8332件和2286件,比2010年的3270件和954件分别增长了1.94倍和1.39倍,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量的占比由2010年的26.6%和9.5%提高到2014年的27.8%和11.4%。但与2014年全国排名前两位的北京、广东相比,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仅为北京、广东的1/4、1/9,且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的拥有量不足北京的1/20和全國平均水平的1/4。专利质量水平和专利运用能力总体偏低,创新效率在全国排名居第23位。创新环境与管理效率在全国排名第31位。此外,从石家庄市2013年参研的省科技计划项目取得主要成果统计比较发现,该市省级项目科技产出水平不高(详见表1、2),石家庄市和河北省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服务的导向政策上亟待进一步的完善和加强。

据上述统计数据比较,石家庄市在参研上述省三类计划项目取得主要成果中,以占比36.29%的省项目,取得占比20.69%专利申请、31.04%的授权专利、13.60%的奖励项目、29.79%的发表论文、16.83%的科技著作、研究生培养的23.66%和高层次人才和优秀中青年人才占比35.80%、成果转化占比29.86%的成效,其中在成果转化方面,河北省成果转化占比总项目的32.44%,石家庄市成果化占比总项目的26.71%。显然,从部分项目比较可以看出,该市参研省科技计划项目的科技产出绩效水平和创新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综上所述,河北省和省会石家庄市在人才、科技、项目、基地整体发展方面尚缺乏统筹规划,利用京津科技资源优势开展合作发展的战略定位不够明晰,产学研合作共建技术平台项目较少,合作培养人才机制尚不健全,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创业服务中心不仅数量少,而且服务功能弱,影响了特色优势产业的竞争优势效应的充分发挥,与发达城市相比,省会石家庄人才载体相对不足,创新基地平台数量较少,且层次能级不高,组织管理机制不活,持续创新动力不足,导致对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吸纳、承载能力严重不足。构建科技人才优先发展高地,提高科技资源利用效率,推进创新创业实现扎根生长需要进一步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必须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转化链”、提升人才创业“服务链”、强化产业发展“驱动链”,必须进一步发挥市竞争激励创新机制、产业升级转型需求牵引和政府管理服务创新改革推动作用,充分激发全社会创新主体和创新人才的内生动力与创新活力。

2 对策建议

我们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把握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势,对标先进,推进石家庄市科技人才载体平台建设,应找准科技与经济的契合点,选好协同服务的引爆点,综合施策,打好集成联动、强本固基、创新机制、开放合作、提挡加速和环境创优的组合拳,提出以下发展对策建议:

①统筹规划,实施部门联动,发挥科技部门综合优势。深入实施科教兴市基础战略、人才强市优先战略、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和知识产权导向战略,统筹规划,研究制定石家庄市“十三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聚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制定与提升创新型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建设规划相衔接的石家庄市科技人才服务业发展规划。要统筹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政策链和资金链,加强各类科技计划集成,搞好重点科技创新工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协调,发挥“人才、项目、基地和服务”四位一体联动综合优势,系统推进以学术交流、技术转移、应用开发、园区建设相衔接的科技创新“转化链”,以市场布局、企业创新、信息情报、人才引用相结合的产业发展“驱动链”,以创业辅导、企业孵化、政策集成、工程技术相配套的人才成长“服务链”三链为重点的载体平台建设,要加强部门间协同配合,强化省市县三级上下联动,加强组织领导,合力推进各类创新主体深度结合,创新要素有机融合,优质资源充分共享,建设河北科技人才创新创业高地,提升省会整体创新管理效率。

②强本固基,加强扬长补短,打造技术领先旗舰航母。要加大对创新创业优秀科技人才的科技项目支持。要以项目为抓手、基地为载体、平台为基础、团队为关键,注重加强不同阶段项目的梯次跟踪服务,构建集成高效持续创新的协同创新体系,着力加快科技人才服务业的发展,市科技局应从科技经费的增量中对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市级创新型企业、市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市级国际合作基地建设增设后补助专项资金支持,解决市级平台建设投入短板,进而实施石家庄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升计划,市级平台应邀请省级以上平台专家进行升级诊断,以扬长补短,对症下药,对标赶超,争取升级提档。行业部门和协会进一步拓宽科技金融服务渠道,支持基层创新主体提质增效。要加快推进该市科技人力资源服务业信息化、产业化、品牌化、集约化和国际化。

③创新机制整合资源,支持科技人才创新创业。要在人才引进使用上赋予高校科研院所充分的自主权,完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和创新人才薪酬待遇差异化、市场化机制,打破制约高端人才引进使用的瓶颈,全面下放科技成果的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完善创新型企业上市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制度。要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围绕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鏈、服务链和资金链的互动融合,整合科教资源,集成各类项目,打造高端平台,建立合作联盟,加快科技企业家培养,支持企业家领衔科技平台建设,转化重大原创技术成果,提升知识产权优势,领军产业科技创新团队。推进科技创新创业载体建设,一是要依托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积极培育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加快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产业布局,搭建高层次产业创新人才聚集平台。二是要加快推进人才流动、激励机制等改革,实施更加积极开放的人才使用政策,促进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与企业科技人才的双向流动,搭建人才、技术、项目、政策集成交流和合作的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三是要重点在引导创业苗圃、孵化器和加速器为主体的创新创业服务链建设,向前对接各高校科研院所开拓创新源头,向早期创业者免费提供场地及多项服务资源;向后对接石家庄特色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延伸创业服务。同时应积极围绕科技人才学术交流、创新支持、创业服务、信息共享四个方面加强功能建设,引导多元资本参与载体建设,形成服务链延伸、共享商务服务、技术平台支撑、优势产业集聚、天使投资等多种模式,启动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微贷通、创新卷及投保贷融资服务,组织银企对接,建设信息平台和科技金融服务站,加强科技创业培训,开展知识产权托管、人才定向招聘、项目申报辅导、法律咨询打包等方面开展服务,有效降低创业之初的经营成本与风险,提高成功率和科技企业成活率。

④开放合作,加强招商引资,共建共用科技创新平台。要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契机,多方联手设立创投基金筑巢引凤,重点支持石家庄市重点行业和特色产业专利信息分析,选择合作伙伴,积极与京津高校院所和知识产权领军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建高端研发创新平台、重点创新基地、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和就业实践基地,要加快建设企业院士工作站、科技合作基地和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基地,吸纳京津高端人才来省会创新创业。增强合作动力和需求对接,要加强科技招商,建立专业化、市场化、精细化、常态化的招商工作机制,鼓励我市优势科技型企业采取并购、参股、重组、设立海外和省外研发机构等多种形式,在全球配置科技资源,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智力,开展更高层次的国际创新合作,不断扩展企业发展的新领域、新空间,加快高端科技人才向行业龙头企业聚集,提升核心竞争力,迈向产业中高端。

⑤提档加速,汇聚创新势能,系统建立科技管理平台。当今世界,哪里创新人才密集,哪里就是“风水宝地”;哪里创新要素聚集,哪里就是发展高地,科技管理人才是加速发展的重要引擎。无论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和组织效能,还是推进新型高效载体建设,保持或提高载体内部的创新活力、促进创新协同、培育创新创业群体,都要建立公开统一的省会科技管理平台,关键要培养一支牢固树立人才优先发展理念、突出“尊贤重才、大众创业”、富有战略思维和系统设计管理技能善于以知识产权为导向、能整合有效资源、汇聚创新动力、加强政策集成、完善服务模式、培育创新文化的优秀科技管理人才队伍。加强科技管理平台和科技管理人才培训和培养体系建设,一是要深化市级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建立科技计划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做好产业和行业政策、规划、标准与科研工作的衔接,二是要依托市科技干部教育学院和行业协会根据各类创新平台载体的条件和特点,定期组织政产学研结合的载体建设与运行管理经验交流研讨;三是要组织战略科学家和科技创新型企业家及科技管理专家研究制定《石家庄市产业技术研究院管理办法(试行)》和《石家庄市企业研发中心培育建设与管理方案》,明确功能定位,健全创新体系,规范建设管理工作,夯实企业研发创新的主体地位,加快形成体系健全、功能完备、开放竞争、富有活力的创新载体发展新格局;四是要加快推进创新型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贯标行动,进一步夯实知识产权战略管理基础,加速知识产权管理人才的实务培训,把知识产权人才纳入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五是要坚持政府引导、公益性与市场化推进相结合专业化管理的原则,通过建立完善治理结构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释放各创新主体和要素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活力,探索建立健全产学研多方共投共建、利益驱动、共生互动、深度融合的长效运行管理机制,实现科技人才、科技创新、知识产权和产业升级发展的可复制推广新模式。

⑥环境创优,营造创新品牌,构建省会科技人才高地。环境就是创新力,环境就是竞争力。人才竞争是制度环境的竞争,要大力推进知识产权综合行政执法,加强省会的科技创新法制环境、科技投入环境、财税政策环境、人才政策环境和创新文化环境的建设。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拓展众创空间,优化创新生态,要用足用好现有政策,加强企业研发费加计扣徐、科研仪器设备加速折旧、技术交易和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普惠性政策的落实。要积极引入北京中关村等鼓励自主创新、建设人才特区的有关激励政策,在石家庄高新区和创新园区进行复制推广。要以深入开展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为带动,提高科技人才的社会地位,改善科技创新创业公共服务环境,注重科技服务品牌建设,加强优秀科技人才先进典型的媒体宣传,加强科研职业道德规范并严格诚信监督,塑造时势,顺势而为,努力营造敬业奉献、敢于创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追求卓越的良好创新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石家庄市统计局编.石家庄市统计年鉴2014.中国统计文献出版社,2014.

[2]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编著.2014年河北人才发展报告[R].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

[3]李国平主编.京津冀区域发展报告(2014)[R].科学出版社,2014.

[4]河北省科技厅.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执行情况统计调查报告(2014)[R]. 2014年12月.

[5]河北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河北省科技创新创业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2015.

[6]河北省知识产权局.河北省专利统计年报(2014年),2015年4月.

猜你喜欢

科技人才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南阳市中小企业科技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研究
宁陕农业科技人才助产业脱贫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深入推进科技人才组团式援藏模式
通用电气公司创新能力分析
论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人才供给体系的构建
努力培养新型科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