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血压的慢性管理

2016-10-14樊红荣

医学信息 2016年7期
关键词:慢性高血压管理

樊红荣

摘要:高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血压高于正常范围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独立疾病,但是多数高血压患者患病的同时常常伴有其他疾病,判断高血压的标准根据不同的疾病、年龄阶段有所区别,但是目前我国高血压的判断标准仍选择的是2000年中国高血压治疗指南建议的: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临床上高血压分两类: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在本文中所讨论的主要是针对原发性高血压,即高血压病。

关键词:高血压; 慢性;管理

高血压病根据血压控制高低,患病时间的长短临床症状各不相同,早期可能无任何症状或症状轻微,只会在情绪变化、过度兴奋、劳累后血压升高,出现头晕、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而在休息后即可恢复正常,如若血压长期超出正常范围,就会对大脑、心脏、肾脏造成损害。长期的血压增高会加重心脏的负担,为了维持循环正常,左心室必须增大做功量导致左心室向心性肥厚,长此以往,出现离心性肥厚逐渐演变为心力衰竭;长期的血压升高也会使小动脉硬化,使血管的脆性增加,发生脑血管意外的几率增加,如若发生其后遗症往往较重;长期的血压增高还会导致肾动脉压力和肾功能的改变,引起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出现肾功能衰竭。可见,高血压带来的不仅仅是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心悸、肢体麻木、乏力,如果得不到重视,任由血压自由的发展,其后果可能难以想象。

由于经济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近50年来高血压的患病人数呈明显上升趋势,且中青年患病人数逐年增多,目前我国约有2亿高血压患者,患病基数比较庞大,控制高血压的发病情况刻不容缓。高血压的发病因素很多,高钠、低钾膳食、肥胖、年龄、遗传都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其中有可以通过生活习惯的改变避免高血压的发生,也有一些内在的原因外界因素是无法干预的,例如年龄和遗传因素。

在这样的现状之下,患高血压人群的治疗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高血压的治疗原则是终身治疗,平稳降压。由于高血压发病机制不尽相同,为了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选择的方法和药物不同,轻度高血压患者且没有伴发其他合并症可以通过改变饮食习惯,平稳的增加运动量来达到血压标准;而血压控制差且伴有其他合并症者,改善生活条件的同时,还需要配合合理的降压药物,降压药物的主要选择长效、缓释剂剂型,平稳降压避免血压波动较大,加重心、脑血管负担,这是治疗高血压的总原则。而慢性病管理的治疗方式完全符合治疗原则。

在日常工作中,科学、规范慢病化管理模式应用于临床,健康宣教是首先应该对患者进行方式,血压的增高与饮酒、嗜烟、高钠低钾饮食、肥胖等有关。通过高血压社区讲座,让高血压患者认识到高血压的危害,慢慢的改变自己生活方式来防止高血压的发生。本地区属于沿海地区,人们的食物主要是海水鱼和晾晒的酱菜等含盐量较高的食物,食物的含盐量普遍偏高,通过健康宣教,让人们认识到高钠饮食容易引起高血压减少饮食中的钠含量,养成很好的饮食习惯来避免血压的增高。在日常的生活中可以改变健康的出行习惯,以绿色出行的方式取代私家车出行,每天运动量增加同时,能量消耗增加,利于减轻体重,避免血压的升高,且对公共环境的改善也有很大帮助。高血压患者之所以血压控制不理想,主要是对高血压的发生、治疗没有充分的了解,只有认识到高血压发生原因和高血压的危害,才可以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避免高血压引起不良事件的发生。其次,高血压管理的依从性在高血压病的治疗中尤为重要,但是高血压的依从性除了跟血压控制水平、居住整体环境等有关外,还与患者的经济水平有关。高血压的治疗方式具有很大的个体化差异,因此为了让其具有较好的依从性,必须给予不同的治疗方式。血压控制好的患者通过适当饮食控制和增加运动即可,而血压控制较差,肯定需要药物配合;对于经济条件的差别,经济富裕的患者可以选择效果好、副作用的少的药物,而对于经济不宽裕的患者,选择药物的同时药效、价位都是需要考虑到的,只有这样患者的依从性才会较好。

慢性病管理模式是主要由服务提供系统、临床信息系统、决策支持、自我管理支持和社区管理五部分组成,是针对慢性病建立的全面系统的管理方法。该系统需要患者和社区医生之间密切的交流,实时的检测血压的动态,根据血压的情况调整治疗方式,该模式阐述了慢性病模式五部分如何協作来创建一个以患者为中心、积极的卫生保健团队。

临床信息系统则主要表现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人-机结合管理模式,针对不同的人群采用不同的干预措施,首先社区医生与患者进行详细的病情交流,通过生活或者药物干预控制血压,并对将血压数据及时录入电脑,经过软件分析后自动对血压情况进行分级,再根据具体结果拟定具体治疗方案,这样每位患者的血压情况、治疗方式的变化、病情注意事项等多个指标均各自完善记录,使血压的控制更加具有连贯性和科学性,使血压的管理效率提高。

高血压患者的文化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别,自我管理也会存在一定的影响,但是不同的文化层次中有各自的管理方法。对于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不能独立的记录血压的情况,可以由家人帮助记录血压,家人帮助记录血压的同时还可以对患者反馈近期血压控制的好坏,患者可以根据血压变化情况进行思考,而家人的帮助调动了整个家庭来学习基本的血压知识,使整个家庭对高血压疾病有充分的认识,刻意避免高血压的发生。高血压的自我管理要求患者具有较高的主体意识,注重患者的技能培训和生活方式的指导,使患者能够积极地管理疾病,只有自己具有很高的保健意识,患者与社区进行交流,高血压管理就可以转被动为主动。本项目以患者自我管理为主,医患互动,使高血压管理由被动变成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记录,患者对自我病情充分的了解,每次记录都是患者对高血压知识的强化,对不良行为方式自我约束并进行自我调整、也是对家庭其他成员进行宣传的最适宜方法。但在自我管理手册的使用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行为记录每周记一次,产生回忆偏倚,每天记录患者难坚持。因此自我管理手册的格式还有待改进。

社区管理则可以采用契约制,社区医生对高血压患者采取契约制,双方进行协商,签订一个双方满意的治疗合同,但是收取适当的费用,根据患者的血压情况提高生活的方式的指导和不同药物的调整。这种方式不仅有效地控制了血压的降低,更重要的是减少了患者的死亡人数。

决策支持和服务提供系统这两大部分则主要体现在医生与患者的交流沟通上,与其他疾病管理相比,慢性病管理模式更加强调责任医生在整个管理流程中的引导和监督作用,以及责任医生和患者的互动作用。采用该模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管理,对责任医生的要求比较高,责任医生的认可度和积极性都将影响干预措施的实施。该模式将自我管理、定期随访等结合起来,让患者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治疗,因此,在责任医生和患者的互动上比其他的管理模式更好。本次研究中,一些健康相关指标并没有明显改善,可见高血压的综合防治是一项长期工程。在今后工作中,还需进一步做深入研究,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高血压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王申涛.高血压的非药物疗法[J].科技信息,2012,8(2):34-35.

[2]刘力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国高血压杂志,2011,19(8):701-739.

[3]余信国.人-机结合管理模式在社区高血压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8A):1378-1380.

编辑/金昊天

猜你喜欢

慢性高血压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全国高血压日
如何把高血压“吃”回去?
高血压,并非一降了之
呼吸机辅助呼吸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呼吸衰竭治疗效果分析
中医治疗妇科慢性宫颈炎阴道炎临床疗效研究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运动养生的现况分析
中医干预治疗高血压4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