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金凤主任中西医结合治疗癌痛验案三则

2016-10-14张树霞韩金凤

医学信息 2016年7期
关键词:癌痛中西医结合

张树霞 韩金凤

摘要:本文通过韩金凤主任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癌痛验案3例,分析癌痛患者结合症状体征后进行不同用药,得出中西医结合治疗癌痛,既可以止痛,无阿片类药物的副作用,又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韩金凤主任;中西医结合;癌痛

在我国,很多肿瘤发现时已为中晚期,癌痛是肿瘤最主要的症状之一,癌痛使得患者焦虑失眠,从而患者的病情加重,形成恶性循环,加速了患者的死亡。有效的控制癌痛是癌肿姑息疗法的目的之一,韩金凤主任临床中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癌痛,不仅癌痛可有效控制,且患者焦虑症状减轻,睡眠质量增加且无服用阿片类药物引起的恶心、便秘等副作用,依从性较好。现记录如下:

1 典型案例1:奥施康定联合中药治疗癌痛

1.1临床表现 患者钱某,67岁,2013年12月主因“乏力,胸痛3月,加重1w”来诊,患者时症见:乏力,胸痛,肩部疼痛明显,影响右上肢活动。查体:右肩部可触及肿块,质硬,活动度差。胸腹增强CT:肺癌,少量胸腔积液、肾癌,胸膜转移。经肾活检示:肾透明细胞癌。彩超示:右肩肿块约3cm×4cm,CDFI:血流丰富,不除外转移。诊断:肺癌,肾癌,胸膜转移,胸腔积液,皮下转移。疼痛评估:患者胸痛,咳嗽时明显,肩部疼痛,右上肢活动受限。患者疼痛夜间影响休息,情绪低落,右上肢活动受限,VRS疼痛评分:7分。结合化验肝肾功正常。患者咳嗽时胸痛明显,肩部疼痛,考虑局部肿块压迫神经而致均考虑为神经性疼痛,患者肝功能正常,应用阿片类药物奥施康定滴定止痛,奥施康定10mg/12h,爆發痛时予以吗啡片10mg止痛。并应用中药以健脾化痰,活血止痛。应用葶苈大枣泻肺汤、二陈汤加减。方药如下:葶苈子20g,薤白10个,百合10g,桑枝10g,羌活6g,川楝子10g,焦三仙各10g,姜黄10g,沉香3g,莪术10g,半夏12g,茯苓20g,陈皮10g,甘草6g,仙鹤草30g。24小时患者奥施康定20mg/24h,吗啡片40mg/24h,根据总吗啡片用量,调整奥施康定20mg/12h,中药续服。半月后患者二诊疼痛可控,乏力好转,偶咳嗽,夜间可入睡,VRS疼痛评分:1分。三诊患者疼痛可控,无明显不适,活动时无疼痛。VRS疼痛评分:0分。服用药物6月后复查胸腹CT:较前无明显变化。随访2015年3月复查:胸腹CT较前无明显变化;肩部肿块彩超示:肿块1.2cm×1.5cm,肿块明显减小,CDFI:血流丰富。患者服用中药及止痛药物,疼痛控制良好,明显提高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且患者生存期亦得到了延长。癌肿得到了控制,肩部肿块亦明显减小。

1.2体会 祖国医学认为癌肿的形成为“正气虚则成岩”,癌肿为有形之邪气,有形之邪阻于体内,痰浊瘀血内生,脉络不通,不通则痛,韩金凤主任认为癌痛属本虚标实。瘀血、痰浊、寒湿为标,治疗以益气健脾,活血化瘀,温经通络止痛为治则。方中葶苈子、半夏可泻肺止咳,茯苓、陈皮、沉香、百合以疏导肝肺之气,且沉香亦可补益肺气。仙鹤草以补虚益气,羌活、片姜黄祛风通络止痛;川楝子入肝经,既可疏肝又可行气止痛。方中诸药共起益气健脾,活血通络止痛之效。患者应用阿片类药物奥施康定联合中药治疗癌痛,奥施康定止痛,中药不仅辅助止痛,且可缓解阿片类药物的副作用如便秘、恶心等不良反应,从而使患者对止痛药物有较好的依从性,且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2 典型案例2:美施康定联合中药外敷治疗癌痛

2.1临床表现 患者李某,女,58岁,患者2014年3月主因“腹胀痛伴乏力1月,加重3d”来诊,患者腹胀痛,乏力,纳差,疼痛影响夜间休息,活动时胀痛明显,情绪低落。经胰腺活检穿刺示:低分化腺癌。诊断:胰腺癌,癌性疼痛。查肝肾功示:谷丙转氨酶:67U/L,余正常。疼痛评估:患者癌痛影响夜间休息,活动时胀痛明显,情绪低落。VRS疼痛评分:6分。患者肝功能不全,应用止痛药物吗啡片滴定止痛。吗啡片24h止痛60mg,疼痛可控,夜间可入睡。故调整为美施康定(硫酸吗啡缓释片)30mg/12h以止痛。患者腹胀,应用中药大黄甘草汤以通腑活血;外敷局部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外用药物:乳香12g,没药12g,莪术20g,紫草12g,虎杖20g,鳖甲30g,冰片3g,温水调外敷局部。1w后患者二诊,患者腹胀痛好转,活动不受限,夜间可休息,VRS疼痛评分:2分。患者时有便秘,应用大黄甘草汤以通腑活血止痛。患者应用止痛药物半年余,疼痛未加重,美施康定未予调整用量。

2.2体会 胰腺癌引发的癌痛会因活动或便秘加重症状,很多患者以胀满疼痛为主症,甚至会影响食欲。应用中西药物结合癌痛控制良好。韩金凤主任应用中药大黄甘草汤以腑气通畅,则胀满消除。应用中药研末外敷局部,既可活血止痛,又可软坚散结。方中乳香、没药、莪术、紫草以活血化瘀,鳖甲以软坚散结,虎杖以清热化湿,冰片气味芳香有走窜之功,上述中药研末外敷局部共奏软坚散结活血止痛之功。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虎杖、莪术具有抗肿瘤的作用,局部应用中药可通过皮肤吸收药物亦可产生抗瘤效果。患者肝功能不全,选用吗啡类药物止痛,且不加重肝脏的损害,且配合中药内服外敷通腑活血化瘀止痛。患者疼痛得到控制,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生存期亦有所延长。

3 典型案例3:中药辨证治疗肺癌,癌痛

3.1临床表现 患者李某,女,81岁,2015年9月20日就诊。主因“间断咳嗽咳血3月,加重伴背痛1w”来诊,患者症见:间断咳嗽,咳血,少痰,背痛,夜间影响休息,可间断入睡,纳差,偶呃逆,乏力明显,便秘,舌暗苔薄,脉象弦。查增强CT示:肺癌。患者年岁已高,家属放弃化疗,遂转求中医治疗。诊断:肺癌,癌性疼痛。疼痛评估:患者背痛,夜间影响休息,活动不受限,纳差,疼痛评分VRS:5分。患者疼痛偶影响休息,韩金凤主任根据其症状结合舌脉予以中药辨证治疗。应用二陈汤合柴胡疏肝汤加减以宣肺化痰止咳,活血通络止痛。方药如下:半夏10g,橘红10g,茯苓15g,炙甘草10g,柴胡10g,白芍20g,枳壳12g,川芎10g,香附10g,元胡10g,川楝子15g,芦茅根各20g,桔梗10g,地龙15g,葛根30g,三七3g。患者服用半月后咳血减轻,背痛明显减轻,效不更方,续服半月,李某的咳嗽咳血明显减轻,背部疼痛消失,乏力感消失。

3.2体会 患者为老年女性,疼痛评分VRS:5分,临床中韩金凤主任根据辩证治疗,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背痛亦消失,患者生存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祖国医学认为“不通则痛,不荣亦痛”,韩金凤主任根据舌脉症状,应用中药以健脾益肺,活血化瘀止痛。方中二陈汤健脾化痰,柴胡白芍以疏肝理气,白芍、葛根亦可舒筋止痛,元胡、川楝子、川芎、地龙以活血通络止痛,三七以活血化瘀止痛,方中诸药共奏健脾益肺,活血通络,脉络通畅,“通则不痛”。

癌痛患者结合症状体征后进行癌痛评分,根据评分按照三阶梯用药,中重度疼痛应用阿片类药物,根据肝肾功是否正常及癌痛性质、部位选用阿片类止痛药物(奥施康定或美施康定)治疗。根据个体化的原则进行滴定后,患者疼痛评分<3分后,将吗啡片总用量换算为长效止痛药物。应用中药口服或外敷可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中西医结合治疗癌痛,既可以止痛,无阿片类药物的副作用,又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编辑/赵恒德

猜你喜欢

癌痛中西医结合
不同的护理合作模式在癌痛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骨转移癌痛的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癌痛药物管理政策亟待优化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临床分析
癌痛规范化治疗在老年晚期癌症患者中的作用
健康教育路径对癌痛患者药源性便秘的作用
老年癌痛患者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