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杀(自伤)风险评估在精神科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2016-10-14刘秋兰

医学信息 2016年7期
关键词:自杀风险评估精神科

刘秋兰

摘要:目的 对应用自杀(自伤)风险评估及相应干预模式对住院接受精神科治疗的患者实施安全管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住院接受精神科治疗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2例。采用常规管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管理;采用自杀(自伤)风险评估及相应干预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管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自杀(自伤)等不良事件在住院治疗期间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接受精神科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家属对精神科疾病住院治疗期间的安全管理模式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自杀(自伤)风险评估及相应干预模式对住院接受精神科治疗的患者实施安全管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自杀;风险评估;精神科;安全管理

在精神科疾病患者中由于疾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在精神症状的支配下,通常情况下会出现自杀、自伤等一些异常的暴力性行为[1]。本次对住院接受精神科治疗的患者应用自杀(自伤)风险评估及相应干预模式实施安全管理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3年2月~2015年2月选择我院收治的住院接受精神科治疗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2例。对照组研究对象精神疾病病史1~13年,平均病史(5.2±0.8)年;本次发病至住院治疗时间1~8 d,平均发病时间(4.1±0.7)d;男性研究对象25例,女性研究对象17例;研究对象年龄24~81岁,平均年龄(53.7±6.8)岁;观察组研究对象精神疾病病史1~14年,平均病史(5.0±0.5)年;本次发病至住院治疗时间1~9 d,平均发病时间(4.3±0.5)d;男性研究对象26例,女性研究对象16例;研究对象年龄22~84岁,平均年龄(53.4±6.9)岁。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上述相关指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采用常规管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管理;采用自杀(自伤)风险评估及相应干预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管理,具体内容包括如下。

1.2.1风险评估方法 首先根据我院实际情况,设定自杀危险事件评估量表,量表中的危险因素包括三类:一类危险因素占26分,主要包括患者的自杀观念、是否有自杀企图、选择自杀的方式、患者自我评价、无望无助状态,二类危险因素占8分,主要包括日常生活和治疗过程中的酒药滥用情况、年龄、性别、婚姻、职业。三类危险因素占7分,主要包括患者的社会人际关系、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程度、人际交往能力、自知能力、实际性格特点、事业成绩、应激事件发生情况。上述量表的总分为41分,每项危险因素又分别三级进行具体评分,30分以上(含30分)为极度危险,20~30分(含20分)为很危险,10~20分(含10分)为危险,不足10分为安全[2]。

1.2.2干预模式:①仔细观察:在日常疾病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应该有意识的对患者行为进行观察,对于存在自杀倾向的患者要给予特别的关注,此外应该充分保证,患者的周围没有有助于自杀和自伤的物品。②心理干预:根据患者的实际性格特点、社会角色、受教育程度、理解能力,采用针对性措施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帮助其控制不良情绪。③健康教育:在患者出院前应该向其详细说明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嘱咐其定期来院接受复诊,向家属嘱咐患者的生活护理注意事项[3]。

1.3观察指标 选择自杀(自伤)等不良事件在住院治疗期间的发生率、接受精神科治疗总时间、家属对精神科疾病住院治疗期间的安全管理模式满意度等三项内容作为观察指标。

1.4满意度评价方法 在患者出院的当天,以不记名打分的方式,了解护理服务家属满意度,100分为满分,分为3个等级,<60分为不满意,>80分为满意,其余为基本满意[4]。

1.5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分析均经SPSS 18.0软件进行处理,当P<0.05的时候认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则实施χ2检验。

2 结果

2.1自杀(自伤)等不良事件在住院治疗期间的发生率 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接受精神科治疗期间有7例出现自杀、自伤不良事件,发生率达到16.7%;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接受精神科治疗期间有1例出现自杀、自伤不良事件,发生率达到2.3%。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接受精神科治疗总时间 对照组研究对象共计住院接受精神科治疗(26.37±3.20)d,观察组研究对象共计住院接受精神科治疗(21.56±4.18)d,组间差异显著(P<0.05)。

2.3家属对精神科疾病住院治疗期间的安全管理模式满意度

对照组患者家属对精神科疾病住院治疗期间的安全管理模式满意度达到81.0%;观察组患者家属对精神科疾病住院治疗期间的安全管理模式满意度达到95.3%。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 讨论

如何能够在住院接受治疗期间充分保证精神科疾病患者的安全,已经成为临床关注的一个首要问题[5-6]。本次研究对象精神科疾病患者的自杀和自伤风险因素,实施了动态的系统性评估,保证在疾病的日常治疗和护理过程中,都能够及时的发现相关的危险因素及行为,以便能够及早及时的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进行处理,防止患者在住院接受精神科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后果。对于一些在开放病房接受治疗的患者而言,其外出活动受到的限制程度相对较低,相关的物品也都是患者本人或家属进行自我管理,出现自杀和自伤等不良事件的风险相对较大,在工作中有意识的规避各种危险因素,对自杀风险的动态评估给予充分认定,可以有效预防自杀等危险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荊凡波,孙术红,郝晓佳,等.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概况及进展[J].齐鲁药事,2011,30(9):536-538.

[2]朱银波.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0,16(2):127-128.

[3]李花纹,苏新法.自我管理训练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4):101-102.

[4]陈克佳,黄瑞儿,陈佩芳.自我管理训练方式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理行为的影响[J].现代医院,2012,12(2):13-15.

[5]张紫娟,蒋菊芳,卞美娟.自我效能干预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2,26(2):533-535.

[6]黄再红.浅谈自我管理在精神疾病社会功能恢复中的重要性[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4):900-901. 编辑/翟辰万

猜你喜欢

自杀风险评估精神科
精神科护理工作研究进展
对一例因抑郁症有自杀倾向的案例分析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的风险评估
“自杀”的教授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精神科医院安全隐患多
阿根廷检察官“自杀”牵涉四国
参与式教学法在精神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