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在高度近视白内障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2016-10-14徐德华
徐德华
摘要:目的 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在高度近视白内障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2013年6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90例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同时给予研究组患者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眼压均明显降低,且两组眼压水平相比,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內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在高度近视白内障治疗中有着较好的应用效果,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使患者康复。
关键词:高度近视;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现阶段,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白内障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长趋势。高度近视白内障手术难度较大,患者极易出现视网膜脱落等并发症,影响手术治疗效果和患者预后[1]。当前临床上多采用手术方法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2]。但是,有相关研究认为,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后,极易出现各种并发症,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治疗效果[3]。本文探讨了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3年6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90例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45例48眼,其中,男20例22眼,女25例26眼;年龄40~85岁,平均年龄(65.3±10.2)岁;眼轴长25~31 mm;20例核性白内障,18例后囊下白内障,7例皮质性白内障。对照组45例48眼,其中,男21例23眼,女24例25眼;年龄40~85岁,平均年龄(65.4±10.5)岁;眼轴长25~30 mm;20例核性白内障,16例后囊下白内障,9例皮质性白内障。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同时给予研究组患者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术前3 d,给予患者左氧氟沙星滴眼,4次/d;术前30 min给予其3次托吡卡胺滴眼扩瞳。手术过程中严密进行心电监护。以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将切口做于左侧鼻上方,行结膜瓣,以电凝止血,将巩膜切开,做隧道处理,直到透明角膜内侧1 mm。在前房注入黏弹剂,实施连续环形撕囊技术,以氯化钠冲洗分离,在核前核后注入黏弹剂,将晶体核取出,把人工晶体植入,缝合切口1针后,注吸前房黏弹剂。术后给予所有患者抗生素、扩瞳等常规治疗。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压变化情况、术后伤口愈合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
1.4统计学分析 将收集到的数据通过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χ2检验计数资料,用(x±s)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分析 研究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为(41.2±6.2)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52.0±6.4)d,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 研究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为4.4%(2/45),包括1例术中角膜损伤,1例后囊膜破裂玻璃体脱出。对照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为15.6%(7/45),包括3例后囊膜破裂玻璃体脱出,2例眼内出血,1例术中角膜损伤,1例视网膜脱离。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7%(12/45),包括3例人工晶状体移位,2例瞳孔变形,2例继发性青光眼,2例眼内出血,2例脉络膜脱离,1例角膜伤口愈合时间长。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8.9%(22/45),包括5例人工晶状体移位,4例瞳孔变形,4例继发性青光眼,3例脉络膜脱离,3例眼内出血,2例角膜伤口愈合时间长,1例角膜失代偿。研究组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压变化情况分析 治疗前,研究组、对照组眼压分别为(24.8±6.2)mm Hg、(25.3±6.4)mm Hg,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对照组眼压分别为(13.2±4.1)mm Hg、(14.3±4.5)mm Hg,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作为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白内障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和致盲率。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白内障,该病患者眼轴较长,有着较为不均的巩膜厚度,且普遍薄弱。而且,玻璃体会出现变性及液化现象,降低对巩膜的支持能力[4]。此外,实施传统手术治疗时,需对患者前房进行切开,这就极易降低前段压力,致使巩膜出现塌陷现象,影响治疗效果。加上传统手术不能对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的透明皮质抽吸彻底,致使其出现一系列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影响临床治疗效果。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切口较小,手术可在封闭状态下实施,术中眼内空间较为稳定,不会过多改变眼后段压力,所以不影响患者眼内组织。此外,该手术操作简便,安全性高,患者术中及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较小[5]。而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研究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眼压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综上所述,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在高度近视白内障治疗中有着较好的应用效果,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使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吴雨玻,杨海燕,郝文文.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白内障高度近视疗效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7):193-194.
[2]荀红.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的疗效[J].国际眼科杂志,2015,15(4):672-674.
[3]郭海科.复杂白内障的超声乳化手术治疗[J].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2013,15(4):193-197.
[4]吴元,晏晓明.2001年至2012年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病例特点及视力转归回顾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46(2):215-216.
[5]陈敏,郑建.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术后视觉质量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10):1723-1724.
编辑/翟辰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