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78例急性胆囊炎的疗效观察
2016-10-14周厚智
周厚智
摘要:目的 对急性胆囊炎患者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近两年收治的78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手术治疗,治疗组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時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后无胆管损伤、残余小胆囊、腹腔内出血、胆总管残余结石等明显并发症,无死亡病例,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对于急性胆囊炎患者给予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具有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常规手术;急性胆囊炎;疗效观察
急性胆囊炎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属于一种外科急腹症,该病发病急,病情发展迅速,疼痛难耐。一旦发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右上腹部疼痛,伴发恶心、呕吐。以往对急性胆囊炎采取常规的手术治疗,手术创伤大、术中出血多、手术时间长、术后预后差。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临床手术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1],且应用效果逐渐得到肯定。该术式创伤小、术中出血少、不良反应少、术后恢复快,因此,成为治疗急性胆囊炎的首选方法[2]。本文探究了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近两年收治的78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30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0岁。送院急性发作24 h以内40例,24~72 h 32例,超过75 h 6例。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胆绞痛50例、恶心呕吐58例、右上腹持续疼痛45例、发热46例,B超显示有胆囊结石影,胆囊壁增厚,胆囊肿大,7例术前黄疸,15例B超显示胆总管轻度扩张,血清淀粉酶轻度升高,B超提示无肝内外胆管结石或明显扩张。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间的差异可忽略不计,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1.2方法
1.2.1对照组 39例患者进行术前常规检查后行常规手术治疗。
1.2.2治疗组 39例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前给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腹腔镜器械以四孔法给予穿刺置入,患者体位于腹壁操作孔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同,头高足低,左斜卧位30°,建立CO2气腹,腹腔内压力12~14 mmHg,插入腹腔镜对患者腹腔周围组织给予明确探查,并评估胆囊炎的病情发展程度及周围组织的粘连情况。分离粘连后,暴露胆囊底部,为能够更好抓持胆囊,可对胆囊底部戳孔抽离胆汁,同时将胆囊结石送至胆囊内,切开胆囊颈管,取出结石。行Calot解剖三角,游离胆囊管后,给予经胆囊管胆道造影术,手术无异常后,电凝分离胆囊,并电凝止血,冲洗创面,常规肝下间隙放置引流管,术后48 h后拔管,并给予1~5 d的消炎、补液支持,同时保持引流管通畅,将胆囊病理切片送检。
1.3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的手术成功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并比较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死亡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并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并进行χ2检验,组间进行独立样本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显著性。
2 结果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中38例患者手术成功,1例患者中转开腹,成功率为97.4%;对照组患者中20例手术成功,成功率为52.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同时,观察组术后无胆管损伤,残余小胆囊、腹腔内出血、胆总管残余结石等明显并发症,无死亡病例,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3 讨论
目前,对于急性胆囊炎患者常用手术治疗,常规的手术创伤较大、术中出血量大,且术后并发症多,手术失败率较高,因此,不能作为临床的常用手法。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胆囊疾病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3]。
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若胆囊张力较大,显示囊内压力高时,可对胆囊底部戳孔抽离胆汁减压,戳孔大小以伸入吸引器为佳,预防结石及胆汁流入腹腔,同时抽离胆汁减压后,用钛夹对戳孔处夹闭。应用腹腔镜观察腹腔周围组织解剖环境,避免分离时引起肝外胆管等腹腔组织损伤及出血。同时采用吸引器钝性分离Calot三角,严格执行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伤害胆管的原则,对三管的具体情况进行观察,如果三管的关系观察不是很清晰,可通过胆囊颈管交界处切断胆囊管;切忌夹断胆囊管道,引起术后残端脱落、胆漏等并发 症[4]。在分离Calot三角时,应做好预防出血措施,若发生出血,不可直接对出血点电凝止血,可采用钳夹血管近端,当不能明确出血点,无法钳夹时,可用纱布压迫出血点,然后寻找出血点进行有效钳夹控制出血,若此法也不能有效控制出血,则不可盲目应用钳夹进行止血,以免伤及胆道[5]。
若患者有黄疸等病史,术前患者若胆红素、ALT和AST升高、B超显示胆管扩张,术中则需要对胆道造影。术中胆道造影能及时观察到患者腹腔内解剖分离Calot三角是否出现异常,减少胆管损伤,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二次手术,同时降低胆道系统变异率。
由以上探究结果可看出,对于急性胆囊炎患者给予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具有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参考文献:
[1]杜立学,张煜,耿西林,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并急性化脓性胆囊炎528例临床分析[J].肝胆外科杂志,2009,12(01):245.
[2]朱小林,代云俊,胡中生,等.急性坏疽性胆囊炎腹腔镜治疗体会(附46例报告)[J].微创医学,2010,08(5):372.
[3]陈建尧,徐卫星,胡德扬.冲吸钝性解剖法在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0,14(11):226.
[4]贾守洪,彭彬,鲁旭.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体会(附275例报告)[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0,13(12):287.
[5]阿汉别克,张楠.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86例诊疗体会[J].兵团医学,2011,27(01):19-20.
编辑/翟辰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