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科患者的病情观察与护理体会

2016-10-14王小云

医学信息 2016年7期
关键词:急诊科

王小云

摘要:目的 急诊疾病的观察,要有针对性,同时具备全面性。方法 在急诊患者的观察与护理上,应从患者隐患的存在、疾病发展过程、定时与随机观察相结合、边观察边处理、特殊处理症状观察、机械通气患者的观察,急、危症患者各种管道的观察和全面细致、及时准确地护理出发。结论 急诊科对患者进行密切的病情观察可以提高急诊抢救成功率,死亡率及伤残率大大降低。

关键词:急诊科;病情观察;患者护理

急诊疾病的观察,需要护士要有针对性,同时需要具备全面性,急诊患者的特点是数量多,并且病种较为复杂、病情一般危重而紧急、变化迅速而多样化,结果很难预测。护理人员对急诊患者的病情可以及时准确的做出判断,同时进行有效地处理,争取时间,尽力挽救患者生命,对一名急诊护理人员是非常大的挑战,同时也是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急诊护理工作,对急诊患者的病情如何进行全面、细致、及时而有效地观察与护理作出分析与总结以下几方面。

1 临床资料

1.1患者特点分析 急诊患者数量多,病情复杂,而且患者病情发展快速,危重而紧急。

1.2患者的就诊范围分析

1.2.1一般急诊 患者临床表现为头疼发烧、腹痛腹泻,轻微外伤的可以进行一般急诊。

1.2.2危、重症急诊 危、重症急诊是指患者出现急性的心脑血管、呼吸系统、消化道大出血疾病,患者严重外伤昏迷不醒或开放性损伤严重,有电击、溺水,急性的中毒事件发生,产妇出现子宫出血、破裂,重症急性胰腺炎已出现出血性坏死性。

1.3急诊患者的预诊评估 护理人员通过SOAP公式对急诊患者进行预诊评估,主要包括通过与患者的有效沟通收集患者的资料,并通过细致觀察对患者的病情做出评估,对以上收集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分析,并判定患者需要的分诊科室,进行快速抢救。

1.4病情观察

1.4.1危症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1.4.1.1呼吸系统评估:患者口腔受否有异物,需及时清除;患者如果出现严重呼吸肌活动障碍应迅速通知医师,及时用药。观察患者的呼吸节奏、频率、深度,如有特殊情况及时处理。对患者的面部颜色,身体状况,有无紫绀程度,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应时刻注意呼吸机和患者的变化。所以对于出现呼吸问题的患者可以使用药物进行及时的纠正,情况严重应立即采取气管插管或者进行气管切开术,人工辅助呼吸。

1.4.1.2循环系统评估:循环系统主要包括血液动力学和心电活动,患者循环功能受损时,容易引发全身各器官功能、结构发生异常的改变,特别是主要的器官引发功能衰竭,容易造成患者休克死亡。所以对患者的血压、尿量、心脏排血量等情况应注意观察,护理人员不仅需要掌握常规的疾病症状观察、护理,对于心电方面的常用知识应同时具备,为抢救提供全方位的临床依据。

1.4.1.3神经系统评估:神经系统包括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反应,护理人员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是否是清醒状态,同时密切观察变化,如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患者的瞳孔变化主要注意观察瞳孔的大小、对称性、对光反射情况。对于患者使用肌松剂时,注意使用量,应根据观察患者的肌张力恢复状况进行调整。

1.4.1.4症状观察

1.4.1.4.1高热:患者出现高热是重要病情过程和临床表现,对于高热患者如果出现寒战、呼吸急促、脉搏快、烦躁、休克、抽搐、昏迷等时,护理人员应防止高热危象发生,立即采取最快速度降低中心体温方式为患者降温。护理人员对患者降温时应按照热者冷降,冷者温降的原则,将患者体温迅速有效地降至38.5℃左右。为患者降温有以下几种方式:①患者出现高热同时烦躁易怒、四肢末梢有灼热感,可使用冰水擦洗,冰帽、降温毯等使用,同时也可以使用4℃浓度为5%生理盐水1000ml快速静滴;②寒战:患者出现四肢末梢厥冷,护理人员可使用32℃~36℃温水或25%温酒精为患者反复擦洗,应注意避免冷刺激;③药物降温:对于患者物理降温无效或一般的,可以采用药物进行降温。对于出现高热惊厥的患者可以采用肌注或静脉滴注安定。

1.4.1.4.2抽搐:观察患者抽搐发作的时间、发作规律以及部位。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救治,患者上下臼齿之间用缠有纱布的硬物隔开,改善缺氧状况,在四肢大关节处稍加压给予保护,尽量使患者侧卧,患者意识丧失应有专门的护理人员进行陪护;患者意识清楚,但因剧烈的骨骼肌抽搐,痛苦万分,需及时对症治疗。

1.4.1.4.3疼痛:注意观察患者疼痛的部位、疼痛性质性质、强度以及发作时间,是否伴有其他症状。颅内压增高一般会引起头痛,临床表现为持续性头部胀痛,阵发性头痛加剧并伴喷射性呕吐及视力障碍者,护理人员应立即给予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滴,预防脑疝发生。脑脊液外流或腰椎穿刺可引起低颅压,患者临床表现头部持续性胀痛,如果晃动,情况会严重,所以护理人员避免晃动患者并静脉滴注生理盐水用以缓解。对于疼痛剧烈者,需要卧床休息,室内环境应保持安静,减少噪音。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如果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

1.4.1.4.4出血:患者出血应注意观察患者出血的位置、出血量、血液的性质,判断患者出血的原因,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血行等情况立即配血,进行输血准备;同时会患者活动性出血给予止血,同时尽快手术。

1.4.2重症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重症患者的观察护理人员需加强护理及观察工作,对患者病情的观察,根据请跨国及时通知医生,患者病情的发展应注意是否有创伤性出血,内科出血时注意观察出血量、出血位置、血的颜色,根据不同情况积极采取措施。重症患者病情一般较重,药物使用比较复杂,对于特殊药物应严密观察,例如脱水性药物、扩张血管类药物等,注意患者的滴注速度、时间,使用药物一段时间应持续观察。

1.4.3一般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一般患者的护理也应该做到细致观察,对患者的精神状态,输液过程中是否有药物过敏反应,特别是老人和小孩,更应加紧随机的观察,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2 讨论

在急诊患者的观察与护理上,应从患者隐患的存在;疾病发展过程;定时与随机观察相结合;边观察边处理;特殊处理症状观察;机械通气患者的观察;急、危症患者各种管道的观察和全面细致、及时准确地护理出发。急诊科对患者进行密切的病情观察可以提高急诊抢救成功率,死亡率及伤残率大大降低。编辑/周芸霏

猜你喜欢

急诊科
超声技能提升对急诊科住院医师能力提高的影响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急诊科床旁超声的教育和培训
急诊科专业基地规范化入科培训实施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探讨急诊科急救演练方法提升医护人员急救能力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
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急诊科护士心理压力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