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期子宫内膜癌MRI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对照分析

2016-10-14管英李继兵

医学信息 2016年7期
关键词:手术

管英 李继兵

摘要:目的 评价MRI检查在I期子宫内膜癌分期中的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性。方法 将22例术前MRI检查诊断为IA及IB期的患者与术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MRI检查对子宫内膜癌IA期诊断准确率达86.7%,IB期诊断准确率达66.8%;MRI检查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在IA期一致性较好,Kappa值为0.69;MRI检查对子宫内膜癌IA期敏感度是86%,特异性为86%,对IB期敏感度是66%,特异性为68%。结论 MRI检查对I期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有较高价值,与手术-病理分期有较高一致性。

关键词:MRI;I期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

据资料统计,每年新增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中,I期病变约占75%,因此在临床发现的患者大部分都是I期患者。此期患者治疗方式常用的有三种,第一通过子宫切除手术治愈,第二早期的子宫内膜癌可以选择微创手术治疗,第三对有部分保留子宫要求的患者,尚可采用激素治疗。I期的亚分期也决定了部分手术方式及后期治疗和预后评估。本文对22例MRI术前诊断为I期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评价MRI检查对I期子宫内膜癌分期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月~2013年6月22例妇科住院患者,年龄36~71岁,平均年龄56岁,未绝经3例,已绝经17例,围绝经期2例。手术前MRI分期均考虑为I期,术后均做了病理分期。

1.2检查设备与方法

1.2.1平扫横断面 T1加权成像(T1W I,TR/TE:128/2.34 ms),采用梯度回波(Gradient echo,GRE)序列;T2加权成像(T2W I,TR/TE:1000/80 ms),采用自旋回波(Spin echo,SE)序列。矢状面:脂肪抑制T2加权成像(T2WI,TR/TE 1000/80 ms),采用自旋回波(Spin echo,SE)序列。冠状面:T2加权成像(T2WI,TR/TE:3.65/1.80 ms),采用自旋回波(Spin echo,SE)序列。矩阵256×256或320×192,成像视野350~400 mm,层厚:4~6 mm,层距:1~1.5 mm。

1.2.2增强扫描采用脂肪抑制扰相梯度回波(Spoiled gradient recalled echo,SPGR)序列行轴位、矢状位、冠状位扫描(TR/TE:3.65/1.80 ms)。所有序列层厚、层间距与平扫序列相同。经肘静脉注射Gd-DTPA(0.1 ml/kg),手推5~8 s内注射完毕。

1.3分期标准及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3.O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处理,采用四格表χ2检验,依据FIGO2009年子宫内膜癌I期分期标准在术前进行MRI分期,再与手术病理分期对照,计算MRI检查的敏感度、特异性及诊断符合率,二者的一致性进行比较,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MRI结果 22例MRI检查术前影像诊断为I期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其中Ia期14例,Ib期8例。有子宫增大者4例,子宫大小在正常范围之内者18例,合并子宫肌瘤者4例,合并附件囊肿者2例,合并子宫腺肌症者1例。

2.2病理结果 内膜样腺癌18例,鳞状细胞癌1例,腺鳞癌1例,未明确细胞类型2例;肿瘤分化程度:高分化6例,低分化4例,中分化7例,未提示分化程度5例。Ia期15例,Ib期3例,Ⅲc期3例,Ⅱa期1例。

2.3 MRI分期与病理分期结果比较,见表1。

有3例MRI分期为IB期患者,术后病理分期为ⅢC,1例MRI分期为IB期患者,术后病理分期为ⅡA。对IA期诊断准确率达86.7%(13/15),对IB期诊断准确率达66.8%(2/3)。本组统计数据表明:MRI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在IA期一致性较好,Kappa值为0.69。MRI对IA期敏感性是86%,特异性为86%;对IB期敏感性是66%,特异性为68%。

3 讨论

有资料统计,子宫内膜癌侵犯肌层厚度<1/2(IA期)时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3%,侵犯肌层厚度≥1/2时(IB期)则为46%,二者差别显著[1]。因此对于肿瘤侵犯肌层厚度≥1/2时(IB期)必须采取盆腔及后腹膜淋巴结切除术[2]。而对于肿瘤局限于子宫内膜层或侵犯肌层厚度<1/2(IA期)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如无其它高危因素,如病理细胞为高分化,属于乳头状浆液腺癌、未分化癌等高危的病理类型,仅单纯采取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即可满足治疗的要求,还可以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以减少手术的创伤。最新FIGO2009年子宫内膜癌分期标准中,与1988年版在I期分期最大的改动是删除原来肿瘤局限在子宫内膜、无肌层侵犯的IA期,将其与原浅肌层(侵犯肌层厚度<1/2)侵犯的IB期合并为IA期,将原来深肌层(侵犯肌层厚度≥1/2)侵犯的IC期定为IB期。新分期方法减低了术前磁共振分期的难度,会获得更高的术前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的符合率,提高临床医生对影像诊断水平的信任[3],见图1~4。

MRI由于其独特的软组织分辨率高的特定,在对分辨I期子宫内膜癌深、浅肌层侵犯方面也具有CT、B超等无法比拟的优势。MRI在T2WI上能够清晰显示正常子宫内部解剖结构,由子宫体自内向外分3层结构,内层为高信号的子宫内膜及分泌物,中间为低信号的结合带,即子宫浅肌层,外层为中等信号的子宫深肌层。绝经后子宫萎缩,结合带显示不清及并发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等会不同程度影响对肌层侵犯的判断程度[4]。本组2例MRI判断为IB期,术后病理为IA期,1例MRI判断为IA期,术后病理为IB期病人均是因为患者年龄较大(分别为69、71、61岁),结合带显示不清,并且只做了MRI平扫检查,导致判断失误,其中1例尚合并多发子宫肌瘤。

T1W增强扫描有利于对分期的判断。在T2W上判断肿瘤对肌层的侵犯情况主要是根据结合带的显示及破坏情况,但结合带的显示受患者年龄、月经周期等的影响,因肿瘤的强化低于子宫肌层的强化,在T2W结合带显示不清的情况下,T1W增强扫描能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帮助准确判断肌层侵犯情况。

MRI检查对判断淋巴结有无转移敏感性不高,因小淋巴结也可以发生镜下转移。本组病例,有3例MRI分期为IB期病人,术后病理分期为Ⅲc,均是因为在盆腔发现了淋巴结转移。

本组对照分析表明,MRI检查对子宫内膜癌I期分期具有较高的准确率,敏感性和特异性也较高,具有CT、B超检查不能取代的优势,与手术病理分期有较高的一致性,是临床医生进行术前检查评估的较佳手段,能够为临床医生进行手术方式的选择、制定诊疗计划及判断预后提供重要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张萍,汤蕴琦,李文华,等.磁共振成像在早期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应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04(31):477-480.

[2]张增芳,王克,王翠艳,等.磁共振成像诊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的探讨[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03(8):730-733.

[3]李雪丹,佟晓光,刘屹,等.磁共振成像在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及肌层浸润深度判定中的作用[J].现代肿瘤医学,2011,19(12):2511-2514.

[4]Manfrendi R,Mirk P,Maresca G,et al.Local-regional staging of endometrial carcinoma:role of MR imaging in surgical planning[J].Radiology,2004,231:372-378. 編辑/肖慧

猜你喜欢

手术
改良Beger手术的临床应用
手术之后
颅脑损伤手术治疗围手术处理
浅谈新型手术敷料包与手术感染的控制
中西医干预治疗腹膜透析置管手术围手术期106例
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