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碘对比剂大量静脉外渗用2%利多卡因湿敷的效果观察

2016-10-14龙宪梅覃孟文

医学信息 2016年7期
关键词:外渗纱布利多卡因

龙宪梅 覃孟文

摘要:目的 探讨碘对比剂大量静脉外渗用2%利多卡因湿敷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碘对比剂大量静脉外渗患者3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7例和对照组17例。观察组在发生碘对比剂大量静脉外渗后,即给予外敷2%利多卡因湿纱布;对照组在发生碘对比剂大量静脉外渗后用传统方法50%硫酸镁纱布湿敷治疗。结果 观察组碘对比剂大量静脉外渗后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碘对比剂大量静脉外渗采用2%利多卡因湿敷可缩短外渗肢体肿胀、消退时间,减轻患者疼痛,避免外渗局部组织起泡及坏死等严重后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2%利多卡因;碘对比剂;大量静脉外敷;湿敷

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迅速发展,碘对比剂在CT检查中作为医学成像中的不可缺少特定物质被引入人体中,达到诊断疾病的目的。由于患者行CT增强扫描过程中,常无医护人员在扫描室内,在陪护观察下使用高压注射器进行静脉注射,此注射药液的方法为团注,注射压力高,瞬间流速快,再加上碘对比剂本身具有高浓度、高渗透压、高粘滞度等物理特性,容易发生静脉外渗,导致局部组织的损伤,轻者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麻木等,严重者可发生皮肤组织坏死、血管和神经萎缩,有的甚至发生筋膜间隙综合征[1]。国内在对比剂使用指南中指出,对于中重度外渗患者,24h内使用50%硫酸镁冷湿敷治疗,但在临床实践中,易造成外渗部位溃疡形成。本研究24h内应用2%利多卡因湿敷于碘对比剂大量外渗的肿胀部位,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0年10月~2015年5月在我院行CT检查发生碘对比剂大量静脉外渗患者3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18例和对照组各16例。观察组中男性8例、女性10例,年龄36~84岁;外周静脉注射部位:手背2例、腕部2例、前臂部6例、肘部8例;發生静脉外渗面积为5cm×7cm~8cm×12cm。对照组中男性5例、女性11例,年龄40~81岁;外周静脉注射部位:手背3例、腕部2例、前臂部6例、肘部5例;发生静脉外渗面积5cm×8cm~6cm×12cm。两组患者静脉穿刺部位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疼痛。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外周静脉部位、静脉外渗面积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观察组 本组患者在发生碘对比剂大量静脉外渗后,及时停止注射,拔出针头,无菌棉签按压针眼10min,无出血后,采用2%利多卡因湿敷。方法:将10cm×10cm的纱布块浸湿于2%利多卡因注射液中,覆盖于外渗部位,覆盖面积以大于外渗部位2cm,外敷纱布为2层,外用透明薄膜覆盖,并用透气胶布稍稍固定,衣袖予宽松为宜,纱布随时保持湿润,以不滴水为宜,连续湿敷1~2d。

1.2.2对照组 本组患者在发生碘对比剂大量静脉外渗后,即用50%硫酸镁10cm×10cm纱布2层,覆盖于外渗部位,外用透明薄膜覆盖,2~4h更换一次,连续湿敷3~5d。

1.3观察指标 观察碘对比剂大量静脉外渗后总体疗效,参照中华医学会放射学会分会对比剂安全使用指南中的相关规定进行疗效评价[2],具体为:①湿敷:24h内局部皮肤正常,无红斑、疼痛。②有效:3d内局部皮肤正常,有轻微疼痛感。③无效:局部皮肤红斑、疼痛,甚至局部组织坏死溃疡[3]。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B.0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7,P<0.05),见表1。

3 讨论

3.1碘对比剂静脉外渗损伤机制。随着多层螺旋CT的广泛使用,增强CT采用高压注射器注射碘对比剂,通常成人注射速度为3~4ml/s,注射压力大,老人及血管硬化弹性差的患者易造成对比剂渗漏至皮下组织引起大面积软组织损伤[4],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液体渗出增加,甚至导致局部皮肤出现水疱、溃疡[5]。

3.2渗漏分度:碘对比剂渗漏量分度:<20ml为轻度;20~50ml为中度;>50ml为重度[6];渗漏量>50ml为大量渗漏,其渗漏部位组织出现肿胀以穿刺点范围超过5cm,甚至弥散到整个上肢。

3.3传统方法用50%硫酸镁湿敷碘对比剂静脉外渗的药理作用。毛燕君等[7]针对碘对比剂静脉进行干预措施的研究后指出,对于中重度外渗患者在静脉外渗24h内硫酸镁冷湿敷可使局部血管收缩而减少碘对比剂吸收,减轻局部肿胀,以保护局部组织免于坏死。但在临床工作中,50%硫酸镁使用时需用纱布块湿敷于外渗处,硫酸镁纱布水分易蒸发可析出结晶,使纱布块干燥、变硬,与外敷局部皮肤粘贴不紧密,影响药物吸收;干燥并结块的纱布与局部皮肤摩擦,容易造成外渗处脆弱的皮肤破损,形成溃疡的伤口[8]。文献报道少数重度碘对比剂渗漏用硫酸镁湿敷效果差[9]。

3.4 2%利多卡因应用于碘对比剂静脉外渗的药理作用。利多卡因是一种良好的局部皮肤麻醉剂和高效透皮吸收促进剂,同时此药化学性能稳定,穿透力强,弥散范围广,对组织无刺激性。因此具有明显的抑痛作用和扩张血管的作用,提高痛阈,加快渗透吸收,还有镇痛作用,可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10]。利用2%利多卡因无菌纱布湿敷,可通过表面吸收,而降低局部感受的敏感性,使粘膜下感觉神经末梢麻醉,阻断痛觉纤维的冲动传导,达到快速镇痛的目的,本研究结果示2%利多卡因治疗碘对比剂大量静脉外渗损伤所致疼痛、镇痛效果快速有效,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明显改善患者的舒适度。

3.5 2%利多卡因湿敷对碘对比剂大量静脉外渗的疗效优于50%硫酸镁湿敷。局部湿敷2%利多卡因无菌纱布,其表面麻醉作用能使血管先收缩后舒张,有缓解血管痉挛,使周围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速,从而改善局部血流循环,减轻局部组织缺血缺氧,促进炎症吸收,湿敷时间越长,效果越好,且无不良反应,从本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提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小结

实践证明,利用2%利多卡因湿敷治疗碘对比剂大量外渗引起的肿胀、疼痛等损伤,操作简单,起效快,无刺激性,镇痛及消肿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毛燕君,叶文琴,田梅梅.含碘对比剂静脉外渗之护理管理规范探索[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4):63.

[2]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对比剂安全使用工作组.碘对比剂使用指南(第2版)[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3,47(10):869-385.

[3]陈晓君,卢锡芝,黄晓晖.聚维酮碘乳膏外敷防治化疗药物外渗性损伤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1,17(4):384-385.

[4]茅冬俊,茅红华.8例高压注射器静脉注射碘海醇致药外渗的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0):1964-1965.

[5]岳慧芳.马齿苋蜂蜜膏治疗长春碱类所致静脉炎的护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23):3508-3510.

[6]李仲华,张华山,王乾魁.50%硫酸镁加适量激素湿敷治疗碘造影血管外渗漏[J].药学与临床研究,2010,18(6):552-553.

[7]毛燕君,田梅梅,叶文琴.碘对比剂静脉外渗及其干预措施的研究现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16):41-42.

[8]林惠华,黄少娅,陈雪真,等.土豆片外敷与50%硫酸镁湿敷治疗碘对比剂静脉外渗疗效比较[J].广东医学,2013,34(18):2905-2906.

[9]钟永青,陈惠恩.CT增强致造影剂外渗的两种注射方法对比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7):255-257.

[10]李益善.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的预防和护理[J].南华大学学报,2010,9(5):708-709.

编辑/倪冰冰

猜你喜欢

外渗纱布利多卡因
利多卡因分子结构研究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影像学检查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渗的护理对策的应用效果观察
生孩子,为什么要塞纱布?
防水的纱布
马蹄肾自发性肾盂破裂伴尿外渗1例报告
是雾,不是纱布
地西泮联合利多卡因在人工流产镇痛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如意金黄散湿敷联合碳酸氢钠局部封闭治疗盖诺外渗的疗效观察
盐酸表柔比星迟发外渗引起局部皮肤坏死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