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的研究
2016-10-14胡晓月龚瑞
胡晓月 龚瑞
摘要:目的 探讨血脂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73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94例非缺血性卒中对照组个体的血脂情况,包括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等指标,并将缺血性脑卒中组按年龄分成小于等于50岁组与大于50岁组,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组与对照组血脂指标的比较显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总体HD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G、LD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脂综合指数LCI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缺血性脑卒中组按年龄分组后比较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脂异常为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个重要因素,HDL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降低,其保护性因素降低可能是卒中发生的原因之一,同时监测血脂综合指数来综合反映血脂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血脂;血脂综合指数
在脑血管疾病中,约有75%是缺血性脑卒中,其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因此重点在于预防。本研究回顾性收集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脂情况,旨在探究血脂异常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HDL-C)能否作为脑梗死的预警因素。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例选择缺血性脑卒中组为我院神经内科2008年6月~2010年2月收治入院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33例。入选标准:①符合1995年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所有诊断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排除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②所有患者均为发病72h内入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③无严重的进行性脑内器质性疾患,如脑炎、变性病等。733例中男633例,女100例。年龄18~94岁,平均(67.34±12.72)岁。对照组为同期神经内科收治的94例非脑卒中患者,男57例,女37例,年龄18~94岁,平均(64.73±10.70岁)。两组一般资无显著差异。
1.2血脂评价标准 血脂评价标准血脂评价依据2008年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三次指南提出的最新血脂异常的标准:以总胆固醇(TC)≥5.2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6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0mmol/L,或甘油三酯(TG)≥2.3mmol/L,为血脂异常指标[1]。
1.3观察指标 所有入选对象在入院24h内进行了血脂水平测定。采清晨空腹静脉血,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测定。血脂指标包括血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s、HDL)。
1.4血脂综合指数(Lipid comprehensive index,LCI)计算方法 LCI=TC·TG·LDL-C/HDL-C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for windowsl7.0统计软件包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缺血性脑卒中组与对照组血脂指标的比较检验显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总体HD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G、LD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脂综合指数LCI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我院缺血性脑卒中组不同年龄段(≤50岁和50岁以上)患者之间的血脂水平见表2。结果显示:血脂、血脂综合指数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3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有很多,多数研究认为脑血管粥样硬化是造成这一疾病的基础性病变,而血脂异常又与脑血管粥样硬化密切相关,近年来对于缺血性脑卒中与血脂异常的关系研究成为热点[2]。许多观点认为血脂异常特别是胆固醇升高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继而可致脑梗死,然而近年的研究结果发现其中关系并非能如此简单阐明[3]。
HDL-C又称高密度脂蛋白,主要在肝脏内合成,亦可在小肠内合成。其主要功能是参与胆固醇的转运,即将肝脏外组织细胞的TC转运到肝脏,在肝脏内转化成胆汁酸后排出体外。除此之外,HDL-C还有其他抗动脉硬化途径,例如抗氧化、抗炎症、抗血栓形成及改善内皮功能等[4]。本文研究显示,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HDL-C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本研究支持HDL是缺血性脑卒中保护因素的观点。
TG增高可促进中密度脂蛋白和小颗粒LDL形成,后两者由于颗粒较小,易沉积在内膜下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此外,TG还具有促凝作用,可激活Ⅻ因子刺进外源性凝血系统,同时可抑制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从而抑制纤溶系统。上述两种机制都可导致卒中,尤其是缺血性卒中。本研究证实TG、LDL缺血性脑卒中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目前对血脂异常的描述多沿用传统方法,即将各单项指标孤立地逐项与标准值进行比较,缺乏对血脂的整体认识[5]。本文旨在借鉴LCI这一指标来判断其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本研究显示脑卒中组LCI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血脂异常并不是单一的某因素作用,而是多个因素相互作用,彼此促进或拮抗,并最终导致了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根据研究结果,我们认为高密度脂蛋白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明显降低,其保护因素降低可能是卒中发生的原因之一,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与缺血性脑卒中亦有一定关联。
由此可见,血脂水平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危险有密切的相关性。从而在临床工作中指导我们应深入开展以血脂异常为干预靶点的卒中防治工作,为调脂治疗在卒中预防中的作用提供有力的依据。
参考文献:
[1]Grundy SM.Cleeman,Bairey N M,et a1.Implication of recent clinical trials for the national cholesterol education program adult treatment panel I guidelines[J].Circulation,2008,110:227-239.
[2]NakayaN,KitaT,MabuchiH.Large-scale coho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um lipid concentrations and risk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unde low-dose simvastatin in Japanese patients with hypercholesterolemia:sub-analysis of the Japan Lipid Intervention Trial(J-LIT)[J].Circ J,2005,69(9):1016-1021.
[3]粱彩霞,宋卫东,王晓凤,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脂与脑梗塞的I临床研究[J].淮海医学,2005,23(5):373.
[4]Ansell BJ,Watson KE,Fogelman AM,et al.High-density lipoprotein function:recent advances[J].J Am Coll Cardiol,2005,46:1792-1798.
[5]馬丽平,李雷利.急性脑卒中与血脂水平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研究与临床,2007,5(1):28-29.
编辑/孙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