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腹小切口在大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2016-10-14张春许

医学信息 2016年7期
关键词:临床应用

张春许

摘要:目的 分析经腹小切口在大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且肌瘤直径≥8 cm的子宫肌瘤患者90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三组,各30例,观察组行经腹小切口的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1行腹腔镜下肌瘤剔除术,对照组2行经腹肌瘤剔除术,对比分析三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复发率与术中出血量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1,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排气时间方面,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后排气时间上明显低于对照组2,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复发率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腹小切口行肌瘤剔除术与对照组1、对照组2相比,操作比较简单、易于掌握。

关键词:腹壁小切口;大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应用

子宫肌瘤是一种常见的育龄妇女病,发病比较高,其发生率在20%~30%,对于一些希望保留子宫与需要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需要使用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治疗[1]。本文就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经腹小切口的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腔镜下肌瘤剔除术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且肌瘤直径≥8 cm的子宫肌瘤患者9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入选标准为:经B超检查至少有1个肌瘤的直径达到8~12 cm;患者年龄在25~41岁,平均年龄为(34±2.62)岁。将90例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三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行经腹小切口的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1行腹腔镜下肌瘤剔除术,对照组2行经腹肌瘤剔除术。三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术前检查与准备 患者在术前要进行妇科检查与实验室检查,排除宫内器质性病变、宫颈恶性病变与阴道炎者;且在月经干净以后3~7 d行手术治疗。术前,应进行肠道与阴道准备,对于有并发症的患者应首先进行科室会诊并予以治疗,待并发症控制平稳后方可以进行手术。

1.3方法

1.3.1观察组 腰硬联合麻醉,选取耻骨联合上2 cm做长度4~6 cm横切口逐层进腹,检查子宫肌瘤大小、位置与数目。在大肌瘤肌壁上注射催产素10 U,应用电刀切开假包膜与肌壁表面,深达瘤核,再用巾钳抓持肌瘤牵拉到切口下面,使用剪刀沿肌瘤周围进行锐性分离,完整快速地剔除肌瘤。大肌瘤锐性分解缩小后从腹壁小切口取出。这时子宫可以顺利牵到小切口外。创面修剪之后用1-0可吸收线将闭合瘤腔缝合,止血并重建子宫。常规皮下脂肪层、缝合腹膜层与筋膜层,腹部切口要用4-0可吸收线皮内缝合,不需要拆线。

1.3.2对照组

1.3.2.1腹腔镜下肌瘤剔除术 全麻,选取膀胱截平卧位不放置举宫器或是石位阴道放置举宫器。穿刺针形成CO2气腹,气腹压力为15 mmHg。脐轮处切口10 mm,反麦氏与双侧麦氏切口5 mm、10 mm处各1个,分别置手术操作器械与腹腔镜,探查子宫肌瘤数目、大小与位置。将垂体后叶素的稀释液6 U注入子宫肌层内。应用单级电勾将肌瘤切开,切口的长度大约是肌瘤直径的3/4,并同时深达瘤体的核心,通过有齿抓钳来夹持肌瘤,边牵拉边分离,直到剥除,使用1号可吸收线缝合关闭瘤腔。

1.3.2.2经腹肌瘤剔除术 腰硬联合麻醉,下腹横切口依次进腹,切口长度一般不可以<10 cm。探查后使用纱布垫排肠,从子宫中将盆腔提出,再使用止血带止血,其余步骤根据传统腹式子宫肌瘤切除术进行。

1.4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术后复发率(指术结束24 h后测口表4次/d,间隔为4 h,2次测量体温≥38℃)、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等各项指标。

1.5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 13.0统计学软件处理本组研究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组间率表示用(%);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三组患者各项指标对比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两项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1,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排气时间方面,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后排气时间上明显低于对照组2,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三組患者术后复发率对比 术后进行随访发现,观察组有1例复发,复发率为3.33%;对照组1有6例复发,复发率为20.00%;对照组2有2例复发,复发率为6.67%,观察组和对照组1的复发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和对照组2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一种常见的育龄妇女病,发病比较高,主要治疗方式是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包含腹腔镜、经腹与宫腔镜等[2]。微创化手术是介于腹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间的一种手术,开腹小切口的手术又叫做微创化手术,其手术最初的指征是腹腔镜有困难需开腹手术的病例。小切口定义成腹部切口长度<6 cm,与常规开腹手术切口相比,可降低对腹壁的创伤;与腹腔镜手术相比,可以解决缝合技术困难与镜下不能触摸的缺陷。由于切口皮肤内缝、切口小,所以切口比较美观,术后没有蜈蚣腿样缝线瘢痕[3]。

本次选取的患者中至少有1个肌瘤直径达到8~12 cm,加大了腔镜下手术风险与难度。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复发率与术中出血量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1,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后排气时间上明显低于对照组2,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行小切口下肌瘤剔除术有效性与安全性比较高;而且在行开腹手术时,腹腔内肠管脏器接触了过多外界异物,术后冲洗盆腹腔,使盆腹腔内的环境受到破坏,影响术后肠的功能恢复,增加肠粘连发生的几率。

综上所述,行经腹小切口行肌瘤剔除术可以保证患者手术切口美观,促进患者及时康复。

参考文献:

[1]周新艳.经腹小切口止血带的应用与腹腔镜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比较[J].医学信息,2015,23(17):224-227.

[2]孟庆红.经腹小切口行肌瘤剔除术在治疗大子宫肌瘤中的临床应用疗效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24(02):678.

[3]仲林.经腹小切口行肌瘤剔除术在治疗大子宫肌瘤中的临床疗效[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5(09):4886-4887. 编辑/翟辰万

猜你喜欢

临床应用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个性化手术设计与临床应用
亚甲蓝染色法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临床应用体会
浅析涌泉穴
渭南地区道地药材沙苑子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