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4排螺旋CT指导下不同性质冠状动脉斑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近期疗效

2016-10-14张春

医学信息 2016年7期
关键词:经皮螺旋硬化

张春

摘要: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指导下不同性质冠状动脉斑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近期疗效。方法 以我院2011年9月~2015年10月收治的38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常规治疗,研究组在64排螺旋CT指导下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参比血管直径、支架释放压力以及患者预扩张和后扩张比例、支架内残余狭窄、血管残余狭窄均显著高于研究组(P<0.05);支架直径、支架内最小直径显著低于研究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9个月随访,结果对照组支架最小直径及血管最小直径显著小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患者发生支架内管腔晚期丢失及血管管腔晚期丢失显著减少(P<0.05)。结论 采用64排螺旋CT指导下不同性质冠状动脉斑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手术质量,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斑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效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的钙化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64排螺旋CT普遍应用于检查钙化病变[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常用的一种通过改善心肌的血流灌注的治疗方法。本研究采用64排螺旋CT为指导,对冠心病患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临床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9月~2015年10月收治的38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170例,其中男115例,女55例,年龄(54.8±6.9)岁;研究组患者210例,男145例,女65例,年龄(55.4±7.1)歲。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程度均无显著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64排螺旋CT指导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380例冠心病患者中有95例患者表象稳定型心绞痛,82例为不稳定型心绞痛,17例为不典型胸痛,13例患者为非ST 抬高性心肌梗死。

1.2方法 研究组在征得患者和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进行64排螺旋CT检查,在导管检查前7d内完成。术前至少72h给予患者阿司匹林300mg/d,术后降低剂量为100mg/d,连续服用1个月,同时顿服负荷量氯吡格雷300mg,术后降低为75mg/d,维持服用1年。术中动脉鞘管给予9000U肝素钠,若手术时间超过60min追加用量3000U。术前对患者进行检查,排除肝肾功能异常、甲状腺疾病、电解质紊乱和病情不稳定者。

所用患者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对照组患者进行药物支架植入术。研究组患者根据斑块CT检查结果分为钙化病变和非钙化病变两组,对钙化病变的斑块先行直接旋磨术,再植入药物支架,非钙化病变先进行球囊扩张手术,再植入药物支架。对患者住院期间以及出院后1年内定期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了解患者治疗后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如心源性死亡(MAGE),靶血管血运重建(TVR)、非致死性心肌梗死(MI)等。

1.3支架内血栓判定标准 支架内血栓(ST)判定参考学术研究协会(ARC)制定标准[2]:患者1个月内出现支架内血栓为早期支架内血栓;1个月~1年间出现为晚期支架内血栓;量化冠状动脉造影(QCA)测定支架内直径<参比血管50%为支架内再狭窄。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频数或百分率(n,%)表示,采用χ2检验分析;计量资料以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方差齐性采用t检验分析,方差不齐采用秩和检验;当P值小于0.05时认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介入治疗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资料比较显示,对照组患者的参比血管直径、支架释放压力以及患者预扩张和后扩张比例、支架内残余狭窄、血管残余狭窄均显著高于研究组(P<0.05);支架直径、支架内最小直径显著低于研究组(P<0.05);两组患者病变长度、病变最小直径、直径狭窄度、病变类型、介入成功率、支架总长度、植入支架直径、双支架植入比例等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后近期随访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9个月随访,结果对照组支架最小直径及血管最小直径显著小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患者发生支架内管腔晚期丢失及血管管腔晚期丢失显著减少(P<0.05);两组患者主要心血管病事件(MAGE、TVR、MI)发生率、血栓早、晚期发生情况、支架内血栓总发生率、支架及血管再狭窄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冠状动脉钙化,是一个有机、复杂、可调控的的主动过程,是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形式之一。由Thebesius首先观察到冠状动脉的钙沉积现象,后来将这种钙沉积现象视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突出病理特征[3]。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冠状动脉腔径狭窄程度与冠心病的发生无线性关系,更可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有关。但是目前钙化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机制和结局尚不明确,有研究认为,钙化的发生可能改变粥样硬化斑块的机械特征[4]。Margolis等研究发现冠状动脉钙化的预后与患者年龄、性别和冠状动脉造影病变无关;Naito等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随访发现,钙化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几率明显高于无冠状动脉钙化患者[5]。本研究采用64排螺旋CT为指导对不同性质冠状动脉斑块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结果发现研究组患者参比血管直径、支架释放压力以及患者预扩张和后扩张比例、支架内残余狭窄、血管残余狭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支架直径、支架内最小直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参比血管直径、支架释放压力以及患者预扩张和后扩张比例、支架内残余狭窄、血管残余狭窄均显著高于研究组(P<0.05);支架直径、支架内最小直径显著低于研究组(P<0.05)。结果提示64排螺旋CT可明确钙化病变性质,为介入治疗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提高手术质量和患者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应用64排螺旋 CT 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进行指导,可显著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是治疗冠状动脉斑块的良好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诸静其,陶晓峰,郝楠馨,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64层CT冠脉造影评价[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2,03:214-218.

[2]张强,马长生,聂绍平,等.药物洗脱支架与金属裸支架内血栓发生率比较[J].中国循环杂志,2008,05:328-331.

[3]李雄,刘芳菲,彭晖,等.冠状动脉钙化及旋磨术研究进展[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0,06:460-461.

[4]宋彬,徐隽.冠状动脉钙化:病理生理机制、影像学评价及临床意义[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2000,05:268-273.

[5]刘杰,费蕾,赵旭,等.冠状动脉钙化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06:937-939.编辑/赵恒德

猜你喜欢

经皮螺旋硬化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螺旋变变变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奇妙的螺旋
256层螺旋CT在肺撕裂伤诊断中的应用
球囊扩张法建立经皮肾通道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