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患者放疗后牙齿敏感应用护牙素脱敏的临床分析
2016-10-14方萍陈燕蒋榕林
方萍 陈燕 蒋榕林
摘要:目的 研究鼻咽癌患者初次放疗后牙齿敏感应用护牙素脱敏的临床分析。方法 选择在我院口腔科门诊就诊的48例鼻咽癌初次放射治疗并有牙齿敏感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为应用护牙素护理+口腔卫生宣教强化,采用护牙素药池,于放疗第7d开始使用,用药时间从当天晚8点持续到第2d早上6点,连续使用14d。对照组为使用Gluma脱敏剂+口腔卫生宣教强化。对牙体敏感区清洁后,吹干,用小棉球取适量Gluma脱敏剂反复擦2~3次,保持30~60s,吹干至牙面液膜消失无光泽为止。2次/w,连续用2w,1个月后复查。结果 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经Ridit分析差别有统计学意义(U=2.138,P<0.05),说明验实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显示GC护牙素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鼻咽癌;放疗;护牙素;牙本质敏感;脱敏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Lancer简称NPC)是我国常见的颈部恶性肿瘤之一。占全国恶性肿瘤死亡的2.8%,居第8位[1]。放疗是鼻咽癌最有效和首选的治疗方法,放疗具有较大的毒副作用,放疗时,由于腮腺、唾液腺均在照射范围内,故放疗后唾液腺功能受抑制,口腔内的腺体分泌唾液减少,而使口腔的自洁作用减弱,从而导致牙菌斑增多,使牙釉质脱矿,变成牙易敏感,严重时可发生猛性龋,后续可引发根尖周炎,从而增加放射性颌骨炎的发生。现如今并发症为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问题[2],如何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是我们的研究方向,本研究对2012年8月~2014年8月在本院口腔科就诊的鼻咽癌患者在放疗后使用护牙素的脱敏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8月~2014年8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口腔科就诊的需接受鼻咽癌初次放射治疗并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64例,其中男38例,女26例,年龄在35~62岁,平均年龄(41.35±5.68)岁,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将入选患者按就诊顺序利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均为3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型等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①选择鼻咽癌初次放射治疗并有牙齿敏感的患者;②对护牙素和Gluma脱敏剂无过敏者;③经体检无全身系统性疾病;④无牙周炎、氟斑牙、四环素牙和牙釉质发育不全的患牙;⑤现有真牙数≥10个;⑥患者能配合治疗者。
1.3排除标准 ①鼻咽癌复发的患者;②对护牙素和Gluma脱敏剂过敏者;③现存真牙<10个;④患者有其他系统疾病;⑤患者合并有牙周炎;⑥不能配合治疗者。
1.4器械和材料 芬兰FD-3600牙科综合治疗椅:日本GC-Tooth Mousse护牙素,Gluma脱敏剂(贺得氏--上海齿科有限公司产品)。
1.5方法 患者治疗前均进行了放疗前清牙,内容包括对患者进行口腔卫生宣教,金属冠套及金属充填材料的拆除,龋齿充填、牙体及牙髓病的治疗,全口牙的洁治,及患牙的拔除。口腔卫生宣教内容包括龋齿、牙龈炎、牙周炎的病因和疾病自然转归及正确刷牙法及牙线、牙间隙刷的使用方法。Bass刷牙法:选择中等硬度牙刷,坚持早中晚3次/d刷牙,2min/次以上。在模型上演示正确刷牙法及牙线、间隙刷的使用方法[3]。
1.5.1治疗组 取模制作护牙素药池,在放疗第7d开始使用,取GC-Tooth Mousse护牙素放入护牙素药池中使其覆盖全口牙面的牙釉质,用药时间从当天晚8点持续到第2d早上6点,连续使用14d。
1.5.2对照组 将过敏牙面清洁后,隔湿患牙,吹干后用小棉球沾取适量Gluma脱敏剂反应涂搽2~3次,保持30~60s,吹干牙面直至液膜消失无光泽为止。2次/w,连续2w。
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记录患牙敏感度,所有病例均在1个月后复查并进行疗效评估。
1.6疗效标准 ①显效:自觉症状消失、咀嚼功能恢复,冷热刺激无不适、咬硬物及探诊时无症状。②有效:自觉症状减轻,咀嚼功能恢复、冷热刺激轻度不适,咬硬物及探诊时轻度酸痛,无激发痛。③无效:治疗后,症状同治疗前,无减轻。
2 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见表1。
根據疗效标准,两组经治疗后进行效果评定:实验组32例,显效25例,占79.2%,有效7例,占20.8%,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32例,显效16例、占50.0 %,有效12例、占37.5%,无效4例、占12.5%。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经Ridit分析差别有统计学意义(U=2.138,P<0.05),说明验实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经χ2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4.267,P<0.05),说明实验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3 讨论
鼻咽癌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疗时,由于腮腺、唾液腺均在照射范围内,故疗效后唾液腺功能受抑制,口腔内唾液分泌减少,口腔的自洁作用消失,常有口干、咽部干痛、口腔溃疡等,特别是牙齿受到照射后出现脱矿现象,照射野内的牙齿受照后其釉质易碎和劈开。有研究者发现[4]。受到一定放疗剂量照射后的正常牙齿,其釉质有脱矿现象(Histomographoy),并且抗酸性下降,增加了龋齿发生的可能性。
牙釉质脱矿后,牙本质暴露,导致牙齿易敏感。牙本质敏感和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暴露的牙本质小管内的液体发生流速变化,激发牙髓神经的机械感受器引起疼痛[5]。Yoshiama[6]的研究表明,牙本质敏感区牙本质小管开放率为75%,且管腔相对开放;而不敏感区牙本质小管开放率为20%,且小管腔因矿务质沉积而阻塞。因此,根据该学说,采取切面暴露敏感面牙本质表面的牙本质小管方法,可使液体传导降低,从而减轻牙本质敏感症状。
GC护牙素主要成分是酷蛋白磷酸肽钙磷复合物(CPP-ACP),可为口腔组织提供生物可利用的钙和磷,从而促进牙齿表面的再矿化。通常在一般生理环境下,磷酸钙是不可溶的盐晶体,不能直接被人体利用。但是在CPP存在下,磷和钙可以聚集在一起,保持非晶体状态,形成纳米复合物CPP-ACP,极易结合于牙釉质、唾液膜、牙菌斑和口腔软组织表面,传递生物可利用的钙、磷离子到重要的口腔组织。牙本质敏感症状局部使用护牙素后CPP-ACP粘附在牙本质小管上,和磷酸盐离子在牙本质小管中呈过饱和状态,形成钙磷化合物的晶体,这些晶体与CPP缠绕并粘附在牙本质小管管壁上,形成栓塞、堵塞牙体质小管开口,从而减轻牙本质过敏症状[7]。
Gluma脱敏剂是常用的以腐蚀作用为主的脱敏剂。其戊二醛可作用于牙本质小管中的液体且使之变性、凝固,封闭牙本质小管、阻止液体流动;γ-羟乙基甲基丙烯乙苯 酯可溶于牙本质小管液,协助戊二醛进入小管内发挥作用,从而达到脱敏目的[8]。
临床上由于Gluma脱敏剂中的戊二醛具有腐蚀性、致敏性和致畸性,使其应用受到了一定限制,因此临床操作中更应谨慎,护牙素是CPP-ACP有水果香味的膏状药物、CPP是动物奶酪中的一种生物多肽,为一种色氨酸片段,具有粘附在牙面和菌斑上的能力,并且至少维持3h以上。ACP是从牛奶中提取的具有生物活性的钙离子和磷酸盐离子,能被牙面吸收,另一方面,CPP-CAP对变形链球菌,发酵乳酸杆菌等主要致龋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9,10]。
参考文献:
[1]陈楚云.鼻咽癌放射性皮炎健康教育体会[J].慢性病学杂志,2010,12(3):99-100.
[2]李茵,欧阳红,甘林芝.鼻咽癌放疗患者健康教育护理体会[J].河北中医,2011,33(12):1124-1125.
[3]艾丽娟,马胤.放射性新生龄齿相关临床因素分析[J].北方药學,2011,8(10):66-67.
[4]Hu JY,Li Y Q,Smales Ri,et al.Restoration of teeth with More-viscous glassionomer cements fouowing radiation-induled caries[J].Int Dent J,2002,52(6):445-448.
[5]BrANN SM. The hydrudy iamic therry of dentinalpain sensation in pnepation of caries and the dental crack syndrome [J].J Endodow,1986,12:453-457.
[6]Yoshiyona M,Noin Y,Ozaki K,et al.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ic characterization of hypersenaitive human radicular dentin [J].J Dent Res,1990,69:1293-1297.
[7]Kowal LZYK A,Botulin Ski B,Jaworska M,et al.Evaluation of the product based on Recal dent technology in the treatment of dentin hypersensitivity[J].Adv Med Sci,2006,51(1):40-42.
[8]刘光容,徐皑,李艳萍.酷蛋白磷酸肽钙磷复合体对变形链球菌生长产生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0):1815-1817.
[9]李艳萍,刘光容,徐皑,等.酷蛋白磷酸肽钙磷液对发酵乳酸杆菌产生影响的实验研究[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6,16(11):627-629.
编辑/赵恒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