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外伤并发吞咽障碍的相关因素分析
2016-10-14张弘强
张弘强
摘要:吞咽功能障碍是神经系统疾病发生后最容易引发的一类并发症状,一旦出现此类不良反应症状后,就会导致患者的进食产生影响,影响了患者的进食效率和进食安全性,进一步使得患者进食减少以及患者后续的营养产生很大的不良影响。因此针对脑外伤并发吞咽障碍患者及时开展诊断治疗工作,进一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患者的生存率。
关键词:脑外伤;吞咽障碍;相关因素;分析
当前国内出现了部分文献是探讨关于脑外伤后吞咽障碍特点以及训练方式,本文通过进一步对脑外伤患者出现吞咽障碍的危险因素加以分析,进一步提出有效的防治对策。
1 吞咽功能评估
患者的病情平稳后,意识逐渐转变清醒,在配合评估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采用吞咽功能评估表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详细的评估[1]。
吞咽功能评分分为两个测试部分,需要由专门的培训医师开展相应的治疗工作,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
1.1间接吞咽测试 患者选取至少60°坐位姿势,按照下列的步骤开展测试工作:①观察患者是否有能力能够集中注意力15min;②患者可以咳嗽或者是清嗓子2次;③吞咽口水有效开展;④没有流口水症状;⑤医护人员带领患者进行发音试验,没有出现含糊、嘶哑、过水声等[2-3]。
针对每一项症状的表现情况进行评分测定,每一项动作顺利完成,得分为2分,全部完成得分为10分,之后继续开展后续的吞咽测试工作,当患者没有办法顺利完成时,需要对其评估工作停止[4]。
1.2直接吞咽测试[5] 按照糊状食物、液体食物、固体食物等按照顺序执行操作:①吞咽不能完成得分为0分,延迟得分为2分;成功完成吞咽动作评分为4分;②咳嗽评估,在患者吞咽之前、吞咽过程以及吞咽过后3min左右完成测试,其中出现咳嗽症状得分为0分,不出现咳嗽症状得分为2分;③流口水评估,其中出现流口水症状得分为0分,不出现流口水症状得分为2分;④声音变化评估,其中出现声音变化得分为0分,不出现声音变化得分为2分。
患者先食用1/2的糊状食物,给予患者3~5次后,没有出现异常情况或者是不良反应后,得分为10分,继续对患者实施液体食物评估测定,依次给予水3、5、10、20ml,当患者没有出现异常情况后需要继续给予患者水50ml,让患者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吞咽训练,当没有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症状后得分是10分。继续对患者实施固体食物评估测定,让患者服用小片干面包,重复食用5次,要求患者在10s之内完成吞咽测试,当没有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症状后得分是10分[6]。
当患者的得分在0~38分之间时,表示患者出现了吞咽功能障碍;当患者的得分在0~18分之间时,表示患者出现了重度吞咽功能障碍;当患者的得分在20~28分之间时,表示患者出现了中度吞咽功能障碍;当患者的得分在20~38分之间时,表示患者出现了轻度吞咽功能障碍;当患者的得分是40分时,表示患者没有出现了吞咽功能障碍。
2 展望
吞咽动作完成过程中需要不同的水平神经系统共同作用协同完成,主要包括皮层、皮质下区域、脑干、小脑、周围神经等,吞咽障碍最常见的一个影响因素就是神经源性[7]。
经过研究后发现大约有37.0%~78.0%的脑卒中患者存在吞咽功能障碍,有82.0%的帕金森疾病患者存在吞咽功能障碍,而脑外伤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发生率也非常高[8]。
对于脑外伤患者,通常采取的最常见的治疗方式就是利用气管切开方式开展治疗过程,进一步对患者的通气状况进行改善和调节,但是此类手术开展过程中,经常会造成患者的管腔变得狭窄,引起患者的气管狭窄,进一步引发吞咽功能障碍,这主要和患者的口咽食管分泌物堆积有很大的影响,患者的食道、舌骨运动产生一定的阻碍,患者的气管切开会对患者食道内气体压力产生较大的影响[9-11],从而导致患者产生吞咽功能障碍,因此在临床中需要对引起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加以分析和认识,进一步了解患者的吞咽障碍引发因素以及产生的不良反应,能够正确认识吞咽障碍和脑外伤疾病之间存在的关系,通过视觉、嗅觉等来感知食物,利用相应的工具将食物送到患者的口中,这就需要提升患者的认知能力,通过对患者的认知能力加以提升,使得患者对于进食产生兴趣,从而保证吞咽动作的顺利开展。
脑外伤疾病和吞咽障碍之间存在的很大关联性,其中患者的脑外伤严重程度、脑外伤受伤部位、气管切开、认知障碍等和患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关系,医护人员一定要正确识别引起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在进食之前做好相应的监管工作,降低进食危险性,保证吞咽动作顺利完成[12-13]。进一步通过识别脑外伤并发吞咽功能障碍疾病的有关影响因素,可以在住院期间以及出院后加强识别,提前做好相应的防御管理工作,保证患者的有效康复,提升脑外伤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吞咽功能障碍的发生次数,改善患者的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保证患者的认知功能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张一,柏慧华,祝晓娟,等.脑外伤并发吞咽障碍的相關因素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5,(5):572-574.
[2]张欣,张皓.脑外伤后吞咽障碍研究进展[C].//2011北京地区神经内科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218-222.
[3]招少枫,窦祖林.肌电生物反馈和低频电刺激在吞咽障碍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2013,3(3):196-199.
[4]孟宪忠.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方法探讨[J].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2011,08(2):102-104.
[5]闫玮娟,马修堂,薛蓓蕾,等.重度脑外伤吞咽障碍患者综合康复专科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疗养医学,2013,22(8):715-716.
[6]蘧明月,冯艳,赵芳芳,等.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外伤吞咽障碍患者康复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5,6(18):113-114.
[7]杨喆.综合护理干预对重度脑外伤吞咽障碍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20):128-129.
[8]曾西,王德军,王留根,等.间歇口腔营养管对脑外伤吞咽障碍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C].//首届全国脑外伤治疗与康复学术大会论文集.2011:26.
[9]徐基民,李惠兰,陈之罡,等. 吞咽训练配合针刺对慢性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0,32(08).
[10]张欣,王伟,张皓 . 重度创伤性颅脑损伤恢复期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影像学特点[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2,34(08).
[11]郭钢花,宋垒垒,李哲.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慢性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刊, 2013,40(11).
[12]宋蓉蓉,邱艳萍,王岗,等.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对重度颅脑损伤并发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意义[J].肠外与肠内营养, 2013,20(01).
[13]张新颜,闫福岭,何逸康 . 伴有吞咽障碍的急性卒中患者发生肺炎的早期危险因素: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2,20(06).
编辑/哈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