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留学生本科教育的新思路
2016-10-14王晶张立媛
王晶 张立媛
摘要:随着新疆医科大学医学类各阶段留学生逐年增加,探讨学校留学生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针对目前状况所采取的相关策略,对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本文就目前新疆医科大学医学留学生本科教育现状及解决策略予以分析。
关键词:留学生;医学类教育;本科教育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科技及教育均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国际地位及世界影响力逐渐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选择来我国学习。教育部统计数据表明,近5年来来华医学留学生规模仅次于汉语言专业,居全国第二位[1]。医学教育是国际通用性较强的学科专业,那么如何做好来华留学生医学教育,是目前医学留学生教育的严峻考验之一。现就我校医学留学生本科教育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予以分析。
1 留学生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1我校自1992年开始招收留学生,2001年开始招收整班次医学本科留学生,生源以印度、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等第三世界国家为主。生源国多以英语为官方语言,而英语并非其母语,因此留学生语言水平差异较大,多带有明显地方口音,这就使得后续教师授课及学生相互间交流存在一定障礙。
1.2医学本科留学生来我国学习,多对于我国的人文特点及文化观念缺乏了解,而对于本国的文化观念及宗教信仰尚未有深入的了解,因此在性格、品德等方面尚需进一步引导,由于留学生来自不同国家,文化观念、宗教信仰等均有很大不同,教师授课时要做到尊重各国文化及宗教信仰,这对于授课老师来说是极大的挑战。
1.3我国授课方式多为填鸭式教学,虽然近年各大高校均采取措施进行改革,改变教育模式,改变授课方式,但这对于许多医学专业教育来说,教育成果有所提高,但成效并不显著。
1.4医学本科留学生教育对于师资力量的要求甚高,目前我校授课教师多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扎实的临床基础知识,但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及灵活应变能力有所差异;其次授课教师多具有国外留学经历,但留学国家多为欧洲国家及美国等国家,因此对于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的文化观念、宗教信仰、人文特点缺乏了解。
1.5留学生自身特点,多活泼、好动、动手能力强,喜欢提出问题,课堂气氛活跃,但这对于授课教师来说是一大考验,维持好课堂秩序,传授知识,同时保持良好沟通,这对于授课教师的语言、思维、沟通能力等都有极高的要求。
1.6医学类专业,尤其临床医学专业,专业词汇量大,知识点众多,知识点相互之间关系密切,各学科间密不可分,这对于授课教师及留学生的英语水平均是极大的挑战,除此之外,无论留学生毕业后选择回国行医还是留在中国,均面临医患沟通、伦理等问题,如何正确引导留学生正确认识医生、疾病、患者三者之间的关系,培养高尚的医德情操及医患沟通技巧,是目前留学生本科教育面临的难题之一。
2 解决策略
2.1针对留学生语言障碍及人文教育问题,我校开展了留学生英语课堂学习,授课教师为英语专业资深教师,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及灵活应变能力均较高,尤其英语发音较为纯正,授课内容根据班级学生来自于哪些国家设定,多涉及各生源国的人文特点、文化观念及宗教信仰,鼓励同学间相互了解,相互尊重,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涉猎各国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幻灯,进行课堂展示,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留学生英语能力,同时对于创作能力、搜集资料能力等的提高均有显著成效。除此之外,授课教师提供我国相关风俗习惯、文化观念等的教学幻灯,这使得留学生对于中国有了直观、正确的认识,对于本科留学生快速融入到留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来至关重要。与此同时鼓励医学专业课授课教师随堂听课,了解各国的文化差异,加深对留学生的了解。
2.2针对授课方式问题,目前我校医学留学生教育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授课模式[2,3],多媒体计算机的使用,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更为直观的理解复杂的医学知识,同时许多教师在多媒体幻灯中插入了音频、视频、动画等,这对于临床各种疾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及转归等,起到了化繁为简的效果,更能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幻灯片内容局限了授课教师的思维,画面切换过快,导致学生对于教学重点把握不准,随堂笔记书写质量下降。而传统教学因书写板书,耗时较长,但对于教师授课的灵活性有所开放,确保了学生对于知识有一定的理解甚至掌握的时间。因此我校多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授课模式,将多媒体授课及板书、课堂提问等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积极活跃留学生思维及课堂气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3针对师资力量水平参差不齐问题,我校留学生教育目前要求医学留学生本科教学授课教师为副教授或教授,讲师需有国外留学经历一年及以上者,青年师资队伍的建设采用择优选拔,实行听课制度,申请留学生授课资格的青年教师必须跟随资深教授随堂听课,听课课时数根据授课内容制定,同时采取试讲制度,试讲通过者,可进行教学授课。同时定期开展授课经验交流会,相互交流授课经验,定期进行授课考核,提高师资力量水平。此外,我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会议,邀请国外专家来我校讲座,鼓励青年教师出国深造,为青年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条件。
2.4针对留学生自身特点,多活泼、好动、动手能力强,喜欢提出问题,课后讨论采取PBL教学模式[4,5],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的小组模式,小组讨论前教师准备好案例,发给每位同学,鼓励学生自行搜集资料,提出问题,尝试自行解决问题。医学各专业知识间关系密切,无论从哪个点出发,均可做到以点到面,融会贯通。通过小组讨论,一方面可以重新梳理课堂知识,系统化课堂所学知识,起到复习课堂知识的作用,另一方面,授课教师可以从小组讨论中对自己授课效果进行自评,查漏补缺,此外还可以拉近老师和同学之间的距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及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2.5针对医学专业自身特点,尤其是临床医学专业,理论学习完成后进入临床实习及见习阶段,大多数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几乎为零,而当留学生进入到见习实习阶段时,他们无法与患者间进行沟通,通常需要临床带教老师事先与患者沟通,取得患者的信任,而留学生与患者之间几乎为零沟通。为了避免这类事情的发生,我校鼓励留学生学习汉语,设定汉语课堂,教授简单的汉语交流词汇及技巧,方便留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见习阶段与患者进行沟通,提高沟通能力,此外充分利用我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博士生资源,鼓励硕士研究生及博士生多与留学生交流,临床实习及见习过程中相互帮助,一方面提高国内学生的英语水平,另一方面使得留学生在临床实习及见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了解患者、临床实践的机会。
2.6留学生的教育不仅仅局限于临床知识及技术的传授,还包括医学伦理学、心理学、人文关怀等知识的学习。当前中国医患矛盾突出,不仅与医疗技术有关,更多的原因在于医患沟通不到位,未能与病人进行换位思考,充分了解病人及家属的心理变化。对于国内的医务工作者尚且存在这些问题,那么对于医学留学生来讲,这些问题更为突出。知识结构单一、事业狭窄、人文关怀缺失是导致医患冲突的主要原因。因此在留学生的临床实习及见习过程中,除临床理论及实践外,需注重医患沟通技巧、伦理学、人文关怀的学习。我校理论阶段学习中已对医学伦理学、心理学及人文关怀有所涉及,这为留学生进入临床实习、见习提前做好了准备工作。一名合格的医生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更要有伦理学、心理学等人文知识基础。这也是我校一直以来对于医学留学生及国内学生的一贯要求。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科技、教育等均发展迅速,医学留学生教育亦呈现上升趋势,留学生教育工作的好坏成为评价各大高校教学水平的指标之一,总之,留学生教育工作需要我们反复摸索,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逐渐形成系统性、多样性的教学模式,力求为来华留学生提供先进的教育服务,培养出医术精湛、综合素质优异的合格义务工作者,坚持实事求是,不懈努力,把留学生工作做好,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及国际影响力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2012来华留学生简明统计[Z].北京: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2012.
[2]王月红.多媒体技术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6,12S:11.
[3]蔡声镇,许瑞.关于多媒体教学与教学改革问题的思考[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4,20(2):117-120.
[4]周忠信,陈庆,林艺雄,等.PBL教学模式的研究进展和现实意义[J].医学与哲学,2007,28(15):72-74.
[5]崔晓阳,李益,廖虎,等.PBL教学法在我国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及存在问题[J].医学教育探索,2010,9(4):439-442.
编辑/成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