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农增收视角下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研究
2016-10-14杜婵
注: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要素、制度、交易成本三重约束下的农业经营体系创新研究”(项目批准号:13CJY083)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近来,农产品价格呈现较快上涨与频繁的大幅度波动现象,显著地拉高了物价水平,是引发通胀危机的潜在因素。更為重要的是,在扣除农资、劳动力等快速上升的成本之后,普通农民并没有真正从农产品价格上涨中得到多少实惠。要根本解决农产品市场“两头叫、中间笑”的现象,必须对农产品流通方式进行创新,通过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有效缩短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基于此,本文通过首先分析电子商务平台在稳定农产品价格中的重要作用,以四川省为例,探究四川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促农增收;农产品流通体系;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
一、电子商务平台在稳定农产品价格中的重要作用
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是指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将传统的电子商务、企业管理、供应链协同融为一体,通过“B2B”、“B2C”的交易模式,实现原料采购、生产、销售、库存、配送等一站式服务功能。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在稳定农产品价格和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中主要有三大重要作用:
1.促进农产品信息共享降低市场风险
农产品价格较快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农产品的供需信息在其生产、流通和消费各主体之间的传递极不对称,导致各地农产品的供求矛盾愈演愈烈,零售价格出现非理性上涨。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让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企业等上游经营者更有效地根据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变化适时调整农资购买、农产品生产与销售等行动,以避免因产量和价格的巨大波动带来的效益不稳定,从根本上降低农业生产的市场风险。
2.简化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
我国农产品在流通环节的成本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以上,在农产品流通中有90%的是采取传统渠道进行的,除包装、加工之外,一般还要经过5个以上环节——多层产地收购、中间运输、销地市场批发和终端零售,而每一环节加价率大概是20%,平均总加价率高达3倍以上。农产品传统流通方式不仅导致整个中间环节损耗大、费用高,而且由于缺乏专门认证其产品质量也得不到保证。实施电子商务改造后,通过网络发布农产品信息、处理订单、安排生产、分配资源,产业链中的所有组织几乎都可以在第一时间内获得所需信息,减少产地收购、销地市场批发和终端零售等中间交易环节,有效缩短农户与市场之间的距离。
3.扩大农产品交易规模带动农户增收
电子商务平台能够促使农产品交易由少量化、单独化向规模化、组织化转变。交易的透明化能提高农产品和价格信息的可比性,降低商务活动中信息不对称程度,便于在更广泛范围内的联系买卖双方,降低买卖双方的搜寻费用。同时,电子商务平台能够打破时空限制,利用网络帮助农产品生产者摆脱现有市场格局限制,进入跨地区乃至跨国的网络销售,不断扩张农产品市场规模,有利于农民持续增收。据“成农网”测算,一个中等规模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年销售收入可达60亿元,并通过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来促进近千万农户增收100亿元以上。
二、四川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电子商务在农产品流通中的应用,已经在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率先探索和实践,对于稳定农产品价格和促进农民增收起到了巨大作用,正在成为我国农产品营销发展的重要方向。对于四川这样的农业大省而言,专业化、本土化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不仅非常必要,而且具备了加快发展的基础条件。尤其值得肯定的是,四川省“成农网”等一批电子商务企业正在抓住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和农产品营销变革的机遇,将传统的电子商务、企业管理、供应链协同融为一体,建立满足B2B、B2C的全方位覆盖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实现农产品从原料采购、生产、销售、库存、配送等的一站式服务。可以预见,这些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将带动农产品营销和生产方式的重大创新。但是,目前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存在如下问题:
1.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整体实力还比较弱
随着农业商品化、专业化、规模化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示范片的整体推进,适应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变化的农产品电商平台建设则比较滞后,农产品信息推介网站还比较缺乏专业水准,盈利模式也以广告服务和农业咨询服务为主。已有的专业化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还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存在对农产品的交易规模小、辐射范围窄、层次低、不很规范、信用程度不高等问题。虽有少数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已经建立起较为规范的经营模式,但与打造信用程度高、带动力强、专业化水平高的知名电子商务平台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2.农产品生产者、消费者和政府对电子商务的认知不够
由于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缺乏基本学习,四川省各地农民的电子商务经营意识几乎为零,加上传统观念的束缚,对电子商务没有足够的信心,也就更谈不上用电子商务的手段来帮助自己扩大销售范围和提高销售效率。地方政府和农业企业对电子商务带来的商机也未进行合理的前瞻性预计,认为农产品电子商务经营风险大、投资周期长,因而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就缺乏足够的重视。虽然,现实生活中网络购物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生活方式,但是,巨大的市场还没有得到重视和满足。
3.农业信息系统和电子商务平台还未实现有效对接
总体上看,四川省绝大部分市、县、乡镇均建有农业信息站,但行政上的条块分割导致了网络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省内各地农业信息化系统一体化与规范化水平低。同时,农业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平台的对接力度不够,没有很好地发挥农业信息系统对促进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作用。例如,“四川三农新闻网”虽然已经集成了大量的农业信息,但是这些很有价值的信息还有待高效率地转化为农产品电子商务可用的信息资源。
4.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配套服务发展缓慢
四川省农产品物流配送服务整体发展水平还比较滞后。农产品特别是鲜活产品的物流配送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农产品种类繁多,生产单位小,配送需求具有多点次性,物流配送技术难度高。农产品物流配送需要高质量的保鲜设备、较大规模的运输设备和大量的配送人员,投资需求较大。目前,四川省农产品物流配送企业总体呈现经营规模小、服务层次低和协同能力差等问题。大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配送网络只覆盖到县一级地区,而鲜活农产品配送还远未成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主营业务。
三、加快四川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对策建议
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对于稳定农产品价格,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甚至改变农业传统发展方式都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一项涉及亿万农民增收致富的外部极强的公益性事业。在四川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起步阶段,如果脱离了政府的有效引导和全力支持,仅仅依靠农民、企业和市场的力量将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政府应针对制约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和薄弱环节进行大力支持。
1.扶持有基础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发展壮大
农产品的流通主体和流通环节与一般的工业品相比有着较大区别,存在着质量认证和可追溯困难、运输成本高、供需信息复杂等特殊性。因此,在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时,不宜盲目从外引进已成规模的电子商务平台,而应扶持一批立足“三农”的专业化、本土化的龙头型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建议从已有一定发展基础和成熟经营模式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中,选择1-2家发展模式先进、带农增收效益强的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进行全力扶持,全力打造知名度高、实力强、运作规范、辐射全国市场的专业化龙头型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
2.加快农产品信息网络平台建设
重点支持已有一定发展基础的“四川三农新闻网”等农产品信息网络平台建设,使其更加专业化和高级化。同时,加强农村基础信息网络建设。在经济发达地区,应积极发展互联网络,鼓励和帮助农民上网,接受网络信息服务。经济欠发達地区,应依托目前较为普及的电话网、电视网、广播网,大力发展广播电视和通讯工程,进行农村“三网”合一的研究与示范。开发农民适用的信息获取技术,搭建多种形式的信息服务平台,直接面对农民提供信息咨询服务,提高农民的信息获取和应用能力。
3.整合打造新型农产品物流供应链
加强对新型农用运输车、冷藏车、新型保鲜库、冷藏库等农产品物流设施的补贴和贷款支持力度。为农产品的产供销各环节提供数字化的交易、拍卖、支付、配送等服务。支持建立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增加对农产品储藏、加工和信息开发利用的能力。设定准入制度,对会员农户、合作社和企业限定入会标准,即其产品必须经过国家相关部门认证的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以确保农产品的品质。建立农产品物流信誉保障体系,实行对农产品供应人、承销人和零售商的备案、不良记录通报制度和农产品安全责任连带制度。
4.建立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信用体系
面对虚拟化电子商务市场,为了保障销售双方的合法权益,建立直接有效的信用评价体系至关重要。整合现有相关的农产品质量测评体系。大力支持第三方资信公司进行资信调查和评级,利用国际信用证来保证交易双方的支付和运输能够顺利进行。对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网站及这些网站上的卖方进行身份认证,核查和评价各交易主体的诚信度。通过用信用标识让农村用户直接识别企业的电子商务信用,以信星积分表明信息本身的信用程度,用信星工具为企业提供评估参考。
5.充分发挥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信息采集功能
以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为依托,建立主要农产品市场监控体系。对农产品价格行情、产品信息、各地储信息、国际农产品市场、农产品进出口信息进行收集,实现动态分析和前瞻预测,指导农产品生产、经营和消费。加强对生产、流通、销售各环节的监测,开展主要农产品市场风险分析,及时发布市场预警分析报告,科学预测市场和消费需求走势,正确引导农产品生产者经营决策,规避市场风险。
参考文献:
[1]顾爽,张雪芬.浅析电子商务在促进农业和谐发展中的作用[J].中国市场,2008(28).
[2]杜娟.电子商务对我国农业发展的作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11).
[3]邱淑英,纪晓萃.基于农村经济发展新思路中电子商务的应用研究[J].企业导报,2012(4).
[4]潘立亚,贺盛瑜.日本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对我国的借鉴[J].农村经济,2006(8).
[5]蔡占军,庞德明.中国电子商务的诚信问题[C].第十一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2008-10-31.
作者简介:
杜婵(1991—),女,汉族,湖北省仙桃市人,硕士研究生,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方向:农业经济与管理专业农村生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