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孔吸附树脂法纯化红皮云杉多酚工艺研究
2016-10-14周芳赵鑫张琪斐王振宇
周芳 赵鑫 张琪斐 王振宇
摘要[目的]获得大孔吸附树脂法纯化红皮云杉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通过静态试验筛选大孔吸附树脂,然后再进行动态试验,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到纯化红皮云杉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以D101为固定相介质,红皮云杉多酚的最佳纯化工艺条件为上样浓度1.5 mg/mL、上样量25 mL、径长比1∶25、洗脱剂浓度70%、洗脱流速2.0 mL/min,多酚得率为56.88%。[结论]该研究为红皮云杉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红皮云杉多酚;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最佳工艺
中图分类号 S78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6)09-147-03
Abstract[Objective]To obtain the optimal purification conditions of polyphenol from Picea koraiensis Nakai by macroporous adsorption resin.[Method]Macroporous adsorption resin was screened by static experiment. Dynamic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Single factor and orthogonal tests obtained the optimal technology of purified polyphenol from P. koraiensis.[Result]With D101 as stationary phase medium, the optimal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was as follows: 1.5 mg/mL sample concentration, 25 mL sample volume, 1∶25 diameterlength ratio, 70% eluent concentration, and 2.0 mL/min elution velocity. The extraction rate of polyphenol was 56.88%.[Conclusion]This research provides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P. koraiensis.
Key words Polyphenol from Picea koraiensis Nakai; Macroporous adsorption resin; Purification; Optimal purification
植物多酚是多羟基酚类化合物的总称,又叫单宁、鞣质,广泛存在于植物体的叶、皮、壳和果肉中,具有抗氧化、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1-2]。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 Nakai)是松科云杉属常绿乔木,分布于大、小兴安岭、完达山、张广才岭、吉林长白山等地。研究表明,松科植物的球果、树皮及种子壳中含有大量的多酚类化合物[3]。前人对植物多酚的提取和纯化工艺的研究较多[4-10],如董文斌等[4]研究了杜仲葉多酚的提取分离工艺、熊何健等[6]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法研究了葡萄多酚的纯化工艺。但有关红皮云杉多酚的提取和纯化工艺研究较少,为此,笔者采用静态吸附试验法对5种大孔吸附树脂进行筛选,再以最佳大孔吸附树脂作为固定相介质进行动态试验,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到纯化红皮云杉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红皮云杉多酚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奠定理论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原料
红皮云杉球果(长白山)。
1.2 试剂与仪器
无水乙醇、盐酸、氢氧化钠、D101大孔吸附树脂、AB8大孔吸附树脂、X5大孔吸附树脂、NKA2大孔吸附树脂、ADS7大孔吸附树脂、Folin酚试剂、NaCl;FW100型高速万能粉碎机、ALC1104电子天平、RE52A旋转蒸发器、超声波萃取仪、TDL5W台式低速离心机。
1.3 试验方法
1.3.1 原料处理。将干燥的红皮云杉球果粉碎,过40目筛,用石油醚浸泡24 h去除油脂,再烘干备用。以40%乙醇作溶剂,在料液比为1∶35、温度为60 ℃、功率为300 W的条件下,将红皮云杉粉末用超声波萃取仪处理2.5 h,再将提取液离心10 min,转速为4 000 r/min,取上清液即为红皮云杉多酚粗提液,采用福林酚法测定多酚含量[3]。
1.3.2 大孔吸附树脂的选择。
称取大孔吸附树脂NKA2、 D101、AB8、X5、ADS7各10.0 g,分别加入50 mL浓度为1 mg/mL的红皮云杉多酚粗提液,室温条件下振荡4 h,每0.5 h取样1.0 mL测定多酚含量,根据公式(1)计算吸附率;再用60%乙醇溶液在室温条件下振荡4 h,每0.5 h取样1.0 mL上清液测定多酚含量,根据公式(2)计算解吸率。
1.3.3 单因素试验。
1.3.3.1 上样量对洗脱效果的影响。
在洗脱剂为60%乙醇、洗脱流速为1.5 mL/min、径高比为1∶25、上样浓度为1.5 mg/mL,上样量分别为15、20、25、30、35、40 mL的条件下,测定洗脱液的吸光度值,计算红皮云杉多酚得率。
1.3.3.2 洗脱剂浓度对洗脱效果的影响。
在洗脱流速为1.5 mL/min、径高比为1∶25、上样量为25 mL,洗脱剂分别为40%、50%、60%、70%、80%、90%乙醇的条件下,测定洗脱液的吸光度值,计算红皮云杉多酚得率。
1.3.3.3 洗脱流速对洗脱效果的影响。
在洗脱剂为60%乙醇、径高比为1∶25、上样量为25 mL,洗脱流速分别为0.5、 1.0、1.5、2.0、2.5、3.0 mL/min的条件下,测定洗脱液的吸光度值,计算红皮云杉多酚得率。
1.3.3.4 径长比对洗脱效果的影响。
在洗脱剂为60%乙醇、洗脱流速为1.5 mL/min、上样量为25 mL,径高比分别为1∶15、1∶20、1∶25、1∶30、1∶35、1∶40的条件下,测定洗脱液的吸光度值,计算红皮云杉多酚得率。
1.3.4 正交试验。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择径长比、洗脱剂浓度、洗脱流速3个因素设计L9(33)的正交试验(表1),优化红皮云杉多酚的纯化工艺条件。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孔吸附树脂的选择
由图1可知,5种大孔吸附树脂中ADS7的吸附率和解吸率最低,AB8、X5和D101的吸附率和解吸率均较高,其中AB8和D101的效果好于X5,且二者的效果比较接近,但D101更好,因此该试验选用D101对红皮云杉多酚进行纯化。
2.2 单因素试验
2.2.1 上样量对洗脱效果的影响。由图2可知,在上样量为15~25 mL,随着上样量的增加,多酚得率呈现上升趋势,且有明显的线性关系;在上样量为25~40 mL,随着上样量的增加,多酚得率反而明显下降,说明上样量过多,可能使大孔吸附树脂处于过饱和状态,且多酚损失也随之增加。因此,选择25 mL为最佳上样量。
2.2.2 洗脱剂浓度对洗脱效果的影响。由图3可知,洗脱剂浓度在40%~60%,多酚得率明显增加,且呈现出明显的线性关系;洗脱剂浓度在60%~70%,多酚得率增加趋势缓慢,在70%时多酚得率最高;洗脱剂浓度在70%~90%,多酚得率有所下降,说明乙醇浓度过高,极性下降较多,不能有效地溶解具有极性的多酚。因此,选择70%为最佳洗脱剂浓度。
2.2.3 洗脱流速对洗脱效果的影响。由图4可知,洗脱流速在0.5~1.5 mL/min,多酚得率明显增加,且有一定的线性关系;洗脱流速在1.5~2.0 mL/min,多酚得率增加缓慢,在2.0 mL/min处多酚得率最高;洗脱流速在2.0~3.0 mL/min,多酚得率有所下降,说明洗脱流速过快不利于多酚从大孔吸附树脂中解吸出来。因此,选择2.0 mL/min为最佳洗脱流速。
2.2.4 径长比对洗脱效果的影响。由图5可知,径长比在1∶15~1∶25,多酚得率明显增加,且有一定的线性关系,径长比为1∶25时,多酚得率最高;径长比在1∶25~1∶40,多酚得率明显下降。因此,选择1∶25为最佳径长比。
2.3 正交试验
从表2可看出,各因素对洗脱效果影响的主次顺序为洗脱流速>径长比>洗脱剂浓度,多酚得率最高的组合为A2B1C2;根据极差分析,最佳组合为A2B2C2。因此,在A2B2C2条件下,进行3次平行验证试验,红皮云杉多酚得率结果分别为56.48%、56.82%、57.35%,平均得率为56.88%,高于A2B1C2的得率。因此,选择A2B2C2为纯化红皮云杉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即径长比为1∶25、洗脱剂浓度为70%、洗脱流速为2.0 mL/min。
3 结论
该试验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法纯化红皮云杉多酚,通过静态试验从5种大孔吸附树脂中筛选出效果最好的D101;再以D101为固定相介质进行动态试验,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到了纯化红皮云杉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上样浓度1.5 mg/mL、上样量25 mL、径长比1∶25、洗脱剂浓度70%、洗脱流速2.0 mL/min,在此最佳条件下多酚得率为56.88%。
参考文献
[1]赵扬帆,郑宝东.植物多酚类物质及其功能学研究进展[J].福建轻纺,2006(11):107-110.
[2]苏晓雨,王振宇.红松子种皮提取物活性成分及抗氧化作用研究[J].林产化学与工业,2010,30(4):99-102.
[3]周芳,赵鑫,宫婕,等.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提取红皮云杉多酚工艺[J].食品工业科技,2014,35(1):210-213.
[4]董文斌,许仙猛.杜仲叶多酚的提取及分离工艺研究[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9(1):60-65.
[5]苏晓雨,王振宇.红松种子壳多酚物質的提取及抗氧化特性[J].农业工程学报,2009,25(1):198-203.
[6]熊何健,吴国宏.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葡萄多酚的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7,28(11):74-77.
[7]赵艳红,李建科,李国荣,等.石榴皮多酚纯化及其抗氧化活性表征[J].食品科学,2011,31( 11):31-37.
[8]王振宇,刘春平.大孔树脂AB-8对苹果多酚的分离纯化[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9,30( 4):21-24.
[9]崔泰花,沙迪,申玉,等.桔梗茎叶多酚提取工艺的优化[J].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15(3):221-226.
[10]王有琼,马李一,张重权,等.印楝树皮多酚的提取工艺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6(3):552-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