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民教育体系下大学生民主实践的新态势

2016-10-14陈屈亮

职教通讯 2016年20期
关键词:大学生

摘 要:从国民教育体系下大学生民主实践为切入点,分析了在共享经济、互联网+时代、全球化融合及高校改革的新形势下,大学生民主实践所产生的权益诉求迫切、民主观念博弈、实践内容渗透扩张、角色认知明晰等方面呈现出新态势,并提出对于解决当前大学生民主实践的现实思考,以契合当前国民教育体系下民主建设和高校教育的目标要求。

关键词:大学生;民主实践;新态势;国民教育体系

作者简介:陈屈亮,男,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員,文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教管理、清代经学。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20-0048-03

国民教育体系重视教育的平等、公平原则及管理的民主、科学性,使全体社会成员都能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大学生民主问题成为当代大学生关注、高校面临的前沿问题。现实中,近年来大学生频频状告母校,“走,找校长聊天去!”据说成为目前大学校园里的一句流行语,网络上,不断有大学生就民主问题发出诘问,如“大学生民主权利何在”“为何不公,我看大学生民主选举”等。[2]这些既是校园民主化建设不断进步的反映,又是大学生民主发展存在众多问题的信号。大学生民主实践问题不是提口号、说主张、贴标语,而是要从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出发,以大学生为主体,开展好民主实践,让大学生“从做中学”,解决当前出现的现实问题,更要预见未来发展中可能出现的新问题。

一、大学生民主实践的现实思考

(一)大学生对于社会公共决策的深度性介入,使得大学生民主实践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要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3]大学生尤其是大部分18岁以上的大学生,正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分享着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成果,不断参与并深度性介入到社会公共决策的各个层面,部分高校大学生为国家“十三五”规划建言献策,并获得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认可。在权力扁平的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积极投身对于国家、学校、社区及其他领域的很多事务,特别是涉及大学生切身利益的公共事务。如在学校的公共决策事务中,大学生主动要求参与的呼声越来越高,许多高校已通过成立特定功能的学生组织或让学生助理深入管理部门的方式让学生深度介入到学校决策中,在生活园区管理、后勤保障、规章制度的制定、违纪事件处理等与学生利益密切相关的决策事件中,学生对知情权、建议权、决策权和监督权的诉求愈加强烈。大学生民主实践已经成为高校民主政治建设不可回避的问题:一方面,大学生对于社会公共决策的深度参与,对自身主体发展、高校民主管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大学生民主实践发展尚不完善,在民主实践过程中存在利益摩擦、决策效率低、组织内耗成本高等问题。

(二)民主实践形式的多样化发展,使得大学生在不断积淀自我管理经验的同时,真正体认和明晰了“自由”的边界

当前,高校的大学生民主实践形式有纯政治性质的大学生人民代表、居委会换届选举,政治模拟性质的社团、班级干部票选、直选,纯生活性质的娱乐项目精英(如校园十大歌手大赛等)的海选,等等。[4]一方面,丰富的民主实践体验有利于大学生经营自身的发展,学会自我管理,追求个人价值实现。大学生在实践中充分发挥自身智慧和才干,提高自我管理能力,通过各种渠道使自己在社会运行中的主体地位得以承认,从中体验到社会价值,进一步激发参与管理的兴趣,丰富管理经验,由此形成良性循环。大学生有机会和勇气冲破传统社会中对权威盲从的习惯,大胆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要求。一方面,这充分培养了大学生的思辨能力,减少了学生对学校的依赖心理,促进学生主人翁意识;另一方面,由于民主实践本身的政治性、法律性、竞争性、程序性,多样化的民主实践发展在赋予大学生更多平等权利的同时,也在不断规范他们对“自由”边界的重新理解,学生能切实认识到权力与义务的对等性,学会尊重人格和他人权利,培养自身社会公德和道德责任,学会如何合理行使民主权力,恰当运用自由,增强“自律”和“他律”意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社会公民意识的加速式形成,使得大学生对民主实践的理解和驾驭不断提出新的要求

社会公民意识的形成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高等教育者历来重视对大学生社会公民意识的研究和教育。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步伐的加速迈进,社会公民意识尤其是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正在加速形成,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积极性正在有序蔓延。社会公民意识能够支配、主导、指引民主实践行为的发生和发展,同时,民主实践又是增强公民意识的有效方式,大学生经由民主实践而产生的新的公民意识,将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大学生科学地理解民主实践。高校需要摒弃大而空的公民教育思路,切实从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开展丰富有效的民主实践,让大学生“在做中学”,促进大学生正确理解和驾驭民主实践;大学生对民主实践的理解不能停留在口头上的标榜,而应通过民主实践切实增强法治观念、增进对我国民主政治体系和民主程序的了解,激发可持续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5]大学生对于民主实践的驾驭不能停留在形式上的参与,更重要的是与行动一致性的观念意识转变,通过优化教育环境,构建系统性公民意识教育体系,有序开展自主意识、集体主义意识、公德意识等方面的教育,可以使大学生在驾驭民主实践、行使权利义务的过程中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当前大学生民主实践呈现的新态势

大学生积极参与国家、学校、社区及其他领域的事务,特别是涉及大学生切身利益的公共事务,诸如在校园管理、教学考核、社团实践等与学生利益密切相关的决策中,学生对知情权、建议权、决策权和监督权的诉求愈加强烈,大学生对于学校公共决策的深度介入,使得大学生民主实践呈现出新的态势。

(一)共享经济条件下对于权利平等与机会均等的诉求更加迫切

共享经济是人们公平享有社会资源,各自以不同的方式付出和受益,共同获得经济红利。共享经济条件下,经济主体的自主性和利他性得以放大,每个人都希望拥有均等的权利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大学生作为共享经济运行的主体、市场化推进的新生力量,他们将通过合作平台来确定自身定位,体现社会价值。优胜劣汰的市场生存法则已被包含大学生在内的社会公众所认可,这对市场规则的公平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他们对于竞争权利的共享性、竞争机会的均等性抱有極大诉求。在民主实践的过程中,当代大学生不同于过去对结果的关注,他们更重视过程的民主,追求平等公平,具有强烈的维权意识。在社会服务、资源共享、教育教学中他们认为机会的不平等是最大的不平等,在选举投票、政策制定、评优推荐等方面他们反感暗箱操作,会主动利用多种渠道寻求信息对称,借助于新媒体传播舆论,直接或间接影响舆情。因此,在共享经济条件下,大学生民主实践的开展必须重视对公信力的塑造,使之立足于一个公平竞争、互利共享的育人环境。

(二)互联网+时代格局下对于代议制民主和直选式民主的观念博弈更加直接

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群体已成为网络空间的核心力量,智能化生产改变了大学生民主实践的参与方式。便捷的交互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使直选式的民意表达成为了可能。与此同时,这种低成本、高效率的民主参与方式对代议制式参与方式提出了挑战,两者的博弈更加正面和直接。代议制民主在程序上的特殊性是由我国选举制度所决定,也是提高大学生政治参与质量的有利保障。互联网+时代格局下,大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易于在缺乏理性思考的情况下将思想观念迅速反映在网络上,由此带来参与风险。此外,非制度性参与和网络的虚拟性也使民主实践的动因具有了不可预测性。因此,互联网+时代,需要明确不同类型民主实践参与方式的特点和应用范围,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信息渠道传播民主思想、搭建参与平台、掌控网络主流话语权,对于培养民主实践热情、扩大民主实践范围、提高民主参与质量有实质性作用。

(三)全球化视野下大学生民主参与事务的内容范围呈现渗透式扩张的态势

全球化影响下,大学生的视野范围正经历从校内到校外、从学习到生活、从国内到国际的迅速扩大。过去大学生的民主参与主要集中在校内,主要局限于与学生工作相关的事务,如班级选举、奖学金评议、推优入党等制度性参与。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信息开放度的扩张,社会对于观点的包容性使得大学生民主参与的范围得以快速拓展。当代大学生会对国际媒体的歪曲报道予以有力抨击,对社会热点话题予以密切关注,对学校办学理念进行自发讨论,对教师授课质量开展网络评议……可以说,大学生民主参与事务的范围已经渗透至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对自身定位已不仅仅是大学生,更是准社会公民。对国内外热点问题的关注可以帮助他们认识社会、了解民情,多角度全方位的参与也进一步促使大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四)高校改革背景下大学生的本位意识与角色认知呈现日渐明晰和快速增强的趋势

在高校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大学生本位意识和角色认知的明晰和增强对民主实践的参与热情、参与方式和参与内容都产生了积极影响。国民教育体系的背景下,学生对自我角色认知开始逐步从受教育者转变为“投资主体”,他们关注自身投入产出比,是成才的“投资者”,乐于与教师平等对话,参与课程设计和活动管理,主动获取最大限度的知识技能。他们关注学校的发展,将自身定位为“学校主体”,积极投身行政部门事务协调助理工作,参与学校事务的管理,主动了解学校管理流程、发展现状、未来规划,参与网上投票。他们关注社区育人氛围营造,成立居民委员会,成为“社区主人”,延伸民主实践的平台。随着学分制的实施,学校的公益性角色正被部分服务性角色所替代。学生本位意识快速增强,关注自身“利益”所得,是学校服务的“消费者”, 他们重视主体选择权利,积极进行自主性学习和生活,乐于监督学校公共决策,维护自身权益。

三、大学生民主实践的对策

大学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环节,社会公民意识能够支配、主导、指引大学生民主实践行为的发生和发展,同时,民主实践又是增强公民意识的有效方式,大学生经由民主实践而产生的新的公民意识,将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大学生科学地理解民主实践。高校需要摒弃大而空的公民教育思路,切实从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开展丰富有效的民主实践,让大学生“在做中学”,促进大学生正确理解和驾驭民主实践;大学生对民主实践的理解不能停留在口头上的标榜,而应通过民主实践切实增强法治观念、增进对我国民主政治体系和民主程序的了解,激发可持续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学生对于民主实践的驾驭不能停留在形式上的参与,更重要的是与行动一致性的观念意识转变,通过优化教育环境,构建系统性公民意识教育体系,有序开展自主意识、集体主义意识、公德意识等方面的教育,可以使大学生在驾驭民主实践、行使权利义务的过程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周中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初探[J].思想理论教育,2009(11):39-44.

[2] 周光礼,吕催芳.中国大学与政治社会化:公民意识教育的实证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1(8):68-78.

[3] 张子荣.文化养成视角中的大学生道德素质与公民人格培养[J].湖南社会科学,2012(1):206-210.

[4] 王俊伟.大学生公民意识现状及教育探析[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13.

[5] 陈屈亮.新形势下大学生民主实践问题的思考[J].亚太教育,2016(3):221.

[责任编辑 秦 涛]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微信使用对大学生亲子关系的影响
浅议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培养路径
浅析大学生校园兼职
暑期近万名大学生兼职送外卖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成立首个村级大学生创业园
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