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要关注技术力、文化力、生态力

2016-10-14鲁岩胡小玉

职业技术教育 2016年18期

鲁岩?胡小玉

摘 要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新的期待和要求。传统意义上技术力一维的单向度人才培养模式迫切需要转向融合技术力、文化力、生态力三维的多向度、立体新模式,发挥技术力奠定基础、文化力支撑体系、生态力引领方向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技术力;文化力;生态力;高职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18-0057-03

党的十八大昭示着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已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生态文明是一个系统而全面的概念。它是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与自身和谐发展的价值目标,同时也是一种积极、和谐的实践状态。教育的目的与生态文明的内核一致。生态应该是和谐的,教育也应该是和谐的。高职教育应紧跟时代步伐,弘扬生态文明时代主旋律,将人才培养模式与生态文明价值精神结合起来考察,从注重技术力一维的单向度线性模式转向融合技术力、文化力、生态力①三维的多向度、立体新模式,“技术力奠定基础”“文化力支撑体系”“生态力引领方向”,积极推进我国高职教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进程。

一、以技术力奠定高职人才培养基础

高职教育自兴起之日起,便高扬“差异化”,强调应用性,主张从普通本科高校的固有发展模式中跳出来,适应以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信息化为主要表征的现代化需求,培养紧缺高级技术职业人才,解决专业知识和就业岗位的脱节现象,更好推进现代化实践进程。这是高职教育的初衷所在和立教之本,也是其矢志坚持的发展理念。当下,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高新技术产业及以技术为强大支撑的诸如电子商务、现代物流、设计服务和金融服务等行业正在释放日益强劲的牵引力和推动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技术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产业经济发展的势头。理论和实践一再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力教育理应是高职人才培养的基础,也是高职教育与其他学历教育的最根本区别。

虽然高职教育发展自始至终高扬技术力的旗帜,从未敢怠慢,但从技术力彰显的社会经济效益所产生的速度与质量来看,表现得仍然有所缺失,在某些关键行业和领域甚至显得有些捉襟见肘。在较大程度而言,高职人才所能胜任的岗位所体现的“技术品位”还不高,有的甚至还有些“低阶”。高职人才在技术力上普遍存在几个自相矛盾的问题,一是能应用但应用不纯熟;二是有技术但技术不高端;三是有应用能力但无研发能力。可以说,这是制约高职人才职业发展的最大短板。高职教育需要认真思考和审慎抉择一个问题:究竟是打造“新型农民工”,还是培养“高技术品位职业人”。前者显然违背了高职教育发展的初衷,后者显然是对初衷的坚守与超越。

“高技术品位职业人”的培养正好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中“要加强技术技能积累,加强应用技术的传承、应用、研发能力,提高人才培养的水平和技术服务的附加值”的要求。有纯熟的技术应用能力、掌握高端的技术、具备良好的技术研发能力,这就是一个“高技术品位职业人”所应该具备的技术力。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高职人才的技术力培养,绝不能将人与技术割裂开来,不能让人被技术“牵着鼻子走”,而应让人左右技术,不仅左右其应用,而且左右其创新与研发。一言概之,高技术品位职业人必须深谙技术应用和研发的原理,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明了如何应用技术,如何更好地应用技术,如何将不好的技术替换,如何将好的技术进一步优化升级,将高技术品位的理念牢牢记在心里,将高品位的技术牢牢攥在手中。这就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技术力层面应该努力的方向。

二、以文化力支撑高职人才培养体系

学者王永丽在《文化力》一书中提出了文化力的内容,认为文化力包括文化竞争力、文化创造力、文化生产力、文化思维力、文化先导力、文化和谐力、文化凝聚力等在内的21种类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文化政策促进发展行动计划》中一语中的:“发展可以最终以文化概念来定义,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1]在当今和未来的社会,文化力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指标,越来越成为人与人之间价值实现差异的决定性因素,而不论作为整体意义的人还是作为个体意义的人。“文化力是人的素质提高和全面发展的终极力”[2]。

在知识经济时代对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下,原本重文化轻技术的本科院校深刻认识到自身发展的瓶颈,千方百计弥补技术教育短板,寻求文化与技术的有机融合。越来越多的本科院校正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变,致力于培养有文化、有精神且有技术的人才。在这种情况下,高职教育“重技术轻人文”、“只重职业”不见人的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思考和创新的能力,缺乏人文精神和道德情感。长期看来是不可持续的,是不能适应社会发展潮流的。高职教育要在竞争中持续占据有利地位,除了一以贯之地发挥其“技术操练场”的作用,更应增添其“技术发明馆”和“精神塑造园”的功能。换言之,高职教育除了一以贯之地发展其技术力,更应花大力气提高和发展其文化力,让文化力成为高职人才培养体系的最重要支撑。文化力教育融技术—思想—人格精神于一体,是高职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依笔者看来,文化力教育应包括文化知识教育、文化能力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文化知识教育更加注重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文化能力教育更加注重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文化素质教育更加注重思想、道德、法律和心理素质。相对于科技力等硬实力而言,文化力是一种软实力。高职教育应培养有思想,会思考和创新;有能力,会学习和创造;有素质,会做人和做事的高文化力人才。

三、以生态力引领高职人才培养方向

如果说现代化要求下的高职教育进行的改革处于应用教育时代,素质教育要求下的高职教育进行的改革处于素质教育时代,那么第三个改革的时代已经悄然来到,即生态教育时代。将生态文明价值理念融入教育理念是大势所趋。生态文明与教育在价值上具有同一性,都以人的全面、个性发展为立足点。生态文明价值目标能够引导教育目的更加人性化、德性化。生态文明时代呼唤教育的生态化,呼唤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人才。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是当今和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高职院校要在我国高等教育地位趋稳,实现健康持续发展,必须以生态文明为价值目标和实践状态,以此为蓝本重新审视现行人才培养模式。

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发展脉络中对其确立和发展进行逻辑分析,不难看出,现行高职教育模式实际上是工业文明的培养模式,功利主义、经济主义、技术主义色彩较浓重,不利于人的全面和谐发展,长此以往也不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更不能适应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从根本上说,当下时代教育的主题,即生态教育时代,叠加了应用教育时代要求和素质教育时代要求,将人的发展视线从人与人的关系延展到人与自然关系的审慎思考和慎重抉择中,从脱离了自然的人与人的关系思考延展到了与自然唇齿相依的人-自然-人的关系抉择。很显然,技术力奠定基础是应用教育时代对高职教育提出的要求,文化力支撑体系是应用教育时代和素质教育时代要求的综合体现。无论是技术力还是文化力,从根本上说,均未能彰显自然之于人的先在地位以及人对于自然的敬畏责任,未走出人类中心主义的藩篱。生态文明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高职教育应走出一条学生——社会——自然三大系统之间持续共荣、和谐共生的人才培养新路子。

高职人才培养应综合应用教育、素质教育和生态教育的价值要求,除了以技术力奠定基础,以文化力支撑体系外,更加需要培养、锻造出一份“生态力”,让其引领方向。生态力一方面引领技术生态化,一方面引领文化生态化,从而带动整个社会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生态化转向。生态教育时代的人才不应仅仅懂技术和文化,更应懂生态,注重生态整体价值。未来社会对人才的标准绝非是会技术操作、懂技术发明、守法讲德而已,取而代之的必定是以最小的资源消耗生产出最多、最优的产品,以最低的环境代价换取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不以牺牲环境、破坏生态系统平衡为代价求得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总之,生态力将成为未来社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技术力和文化力能否持续发挥作用的决定性力量。

“技术力奠定基础”、“文化力支撑体系”、“生态力引领方向”是生态文明时代向高职教育改革与创新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对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新的发展理念尤其是“创新”、“协调”、“绿色”发展理念的积极回应,更是高职教育本身应对日益复杂多变的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形势所应做出的明智抉择。

参 考 文 献

[1]金元浦.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EB/OL].[2015-03-12].http://info.printing.hc360.com/2008/01/21115872944-2.shtml.

[2]孙粤文.试析文化力之于中国梦的五重价值支撑[J].实事求是.2015(1):92-94.

The Talent Cultivation Model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hould Focus on Technical Force, Cultural Force and Ecological Force

Lu Yan Hu Xiaoyu

Abstract New era of socialist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puts forward new demands fo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raditionally training model or one-dimensional training model which merely attaches importance to technical force urgently need to shift. And it should not only focus on technical force, but also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cultural force and ecological force to play a positive role on that technical force lays the foundation, cultural force supports the system, ecological force leads the direc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Key words technical force; cultural force; ecological force; talent cultiv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uthor Lu Yan,dean and professor of Guangzhou City Construction Cellege(Guangzhou 510925); Hu Xiaoyu, assistant lecturer of Guangzhou City Construction Celle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