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高格调,让生活成为你想要的样子
2016-10-14王欣
王欣
弟弟的儿子墨墨6岁生日,收到爷爷的礼物:一枚私章,黄杨木质地,力道稳劲、使转圆活的小劵刻着他的大名。因为他很快将进入小学,要开始正式写作业。我们家的孩子,都至少有两枚私章,一枚是作业章,一枚是藏书章。从小学的第一页作业开始,孩子们都必须郑重地钤上自己朱红的印章。父亲说,这是格调,有了高格调,才会有高要求,写得潦草做得乱七八糟的作业,孩子如何好意思钤印?也许正因为这一点,侄子侄女们和我儿子的作业向来都是班上的楷模。看到作业本上那样的私章,老师说,他们批改时都显得慎重几分。孩子的每一本书,都会钤上他们自己的收藏章,因此他们非常爱惜,而且自小养成收藏的概念,极少糟蹋东西,尊重旧物,有很重的传承思想。
其实,父亲所说的高格调,我们自儿时起,就耳濡目染很深。
父亲出身很苦,家中10个孩子,他排行老九。14岁那年,为了挣口饭吃,跟着村上的大人们背井离乡去修铁路。走的那天,爷爷给他准备了一件质地不错的衬衣,奶奶将其熨烫得线条流畅,亲手给他穿上,他们对父亲说,在外面再苦,格调不能丢,比如家里这么苦,我们依旧会想办法每周给你们做一次点心,哪怕只是豆腐渣饼,也尽可能做得圆润可口。爷爷还说,他的父亲是典型的“士”,饱读诗书,在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他是一个讲究格调的人,在上战场前,会吟诗,会吹笛,会把军装穿得整齐抖擞。
在吃饭都困难的年代,要想追求格调,比如找一条面料好的裤子来搭配他的衬衣,比如还想拥有一双皮鞋,再比如想在吆五喝六的赌牌声中拥有自己的读书与挥墨空间,这些都需要父亲付出额外的汗水与辛劳。为了实现这些,父亲利用休息时间给附近工厂做零工,还自荐给他们写材料,深夜窝在工棚里一边学习一边写。渐渐地,有了积蓄,他租了房子,换了行头,有了自己的私人小空间,学习和工作都更方便了。后来又被铁路上的领导看上,在县城有了工作。
结婚后,有了我们,父亲追求高格调的理念丝毫没减,他想要给我们大书房,想有个院子供我们休闲,他想带我们去吃高档西餐,他想给母亲买化妆品,他想全家穿戴讲究地出去旅游……这些想法,在当时的小县城,是天方夜谭,可父亲告诉我们,只要努力,可以的!他开始摆旧书摊,带着我们去废品收购站找书,然后在昏黄灯光下卖到深夜。那时图书不多,二手书好卖,加上父亲会修补图书,会介绍书的内容,生意很好,后来渐渐发展成书店,又开始研究艺术品收藏,人生之路越走越宽,在积极前行中不断实现自己所追求的格调。父亲说,格调高,眼界才会高,追求的脚步才会有力,行事才会高要求。
我们三姐弟虽在小县城长大,但后来到外面,眼界与追求始终能保持在比较高的位段,这都得益于父亲的高格调熏染。
90年代姐姐考上中专,那时中专包分配,有稳定工作,但姐姐放弃了,毅然选择了上高中考大学,后来考到北京,留校任教,眼光高远,40岁便成为大学教授,带学生做科研。
我没姐姐能干,但我一直以来也是以比较高的姿态要求自己,当发现朝九晚五的生活非自己所追求,也不能带来我想要的生活时,我坚决辞职和朋友一起开咖啡馆,后来又结合父亲的书店与艺术品等做了一家集书吧、艺术品收藏、咖啡、美食于一体的大型书社。
弟弟则更好玩,大学学了电气工程,想在这方面追求高一些,又考研,又读博,却又丝毫不愿为求学而降低生活水平,只好课余拼命开网店、做兼职赚钱,博士毕业后去单位面试,开着50多万的高档车,把领导吓一跳,听了他的想法后领导忍不住哈哈大笑,立刻就喜欢上这个在生活与事业上都追求高格调的青年,后来做大项目都派上他,弟弟也果真没让他失望。
早几天网上流行一篇文章,讲的是Facebook(脸书)公司的一群年轻人,拿着百万年薪,享受着比星级酒店还要舒适的办公待遇,其格调之高令无数网友羡煞不已,可他们一个个都是周末仍在办公室一边运动一边谈恋爱一边享受美食一边开发程序的斗志昂扬的青年,大脑里时刻想着的是更高的事业空间。我们把这篇文章给父亲看,老人家会意地笑,说:“我想树立的家风,看来你们都理解了!”
编辑/张立平laomalp82011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