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风汉韵舞华章
2016-10-14葛君
葛君
小读者们,你们想过为什么我们大家平时说的话被称为“汉语”,写的字被称为“汉字”吗?汉代中国军事、政治、经济都非常发达,是中国历史上非常强盛的王朝。后世的人们,就称逐渐融合了其他民族并以华夏民族为主体的民族是汉族,其所使用的语言和文字也就叫汉语、汉字。由此可见,汉代在我国的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想要了解汉代的历史文化,徐州博物馆就是一个好去处。西汉皇帝刘邦在开国之初,就将徐州视为重要的城市,从第一代“楚王”刘交开始,汉代共有18代“王”在徐州继位。从部分王侯的墓葬中,发掘出了大量有意思的文物。坐落在云龙山北麓的徐州博物馆,由陈列主楼、土山东汉彭城王墓、汉代采石场遗址、乾隆行宫及碑园四个展区组成。我们先从陈列主楼开始,一起去探宝吧。
首先欢迎你的是西汉乐舞俑,舞者伴乐起舞,跳的是风靡汉代四百余年的 “长袖折腰舞”。他们神情安然,长裙及地,腰肢柔软,有的轻举双臂、将舞未舞,有的长袖舒展、渐入佳境。一旁的乐者则神情凝重,似乎是怕弄错某个音符,惊扰了舞者。乐者专情于吹奏,舞者醉心于舞蹈,隔着玻璃展柜似乎都能感受到大汉风韵。
乐舞俑的姿态美丽动人,面貌柔和可亲,却独独少了些色彩。别看他们外表灰扑扑,并不起眼,在距今两千多年的西汉时期,他们可是被工匠悉心妆扮过的。工匠们首先在制好的陶俑上涂上白色胎衣,再为头发、衣物、皮肤着色,还要用黛色勾眉、铅白敷面、朱砂点唇,然后进一步为衣饰细部涂上色彩、画上花纹。因为年代久远,他们明丽的妆容渐渐剥落,华美的衣饰也慢慢褪色,成就了另一种历经沧桑的美感。
汉人尚玉——龙形玉佩
“汉人尚玉”,在两汉时期,人们非常喜爱玉器,将玉打造为把玩、佩戴的精致玩意儿,出身于彭城(今徐州)的西汉学者刘向,就曾在他的《说苑》中提出“玉有六美”,将玉的优良特性与君子德、智、义、勇、仁、情兼备的德行联系起来。在这样的社会风气下,工匠们对手下的玉材加倍珍惜,创造出了精美绝伦的艺术品。
这枚玉龙可不简单,它曾是徐州博物馆的标志。经过汉代工匠的琢磨,它通体散发着温暖而润泽的光彩。玉龙呈“S”型,龙首平视前方,神情昂然沉稳,工匠们采用阴线刻、浮雕和局部透雕等技法,把龙潜于渊的神态刻画得淋漓尽致。它的眼角处有一小小的穿孔,似乎在诉说着它曾被一名故去国君随身佩戴的故事。
揭秘楚王
前面提到,徐州博物馆大量有意思的文物,是从不同王侯的墓葬中发掘的。那么如何去确定墓主人的身份呢?最直观的方法,就是在墓穴中去寻找文字佐证。徐州的汉代墓葬中,部分价值高、易搬运的文物常被盗墓者“捷足先登”。坐落于徐州九里山余脉的龟山汉墓,由于墓室及墓主棺椁已经被盗扰,墓主人的身份一直是一个谜,直到一枚龟钮银印的现身,才让真相大白于天下。
这枚银质印章,印钮是一只神气活现的小龟。小龟昂首挺立,鼻眼雕刻精致,龟背上的花纹清晰可见,印面上的阴刻小篆“刘注”二字,清楚地说明了墓的主人即是楚襄王刘注。字体疏密有度,严谨工致,典雅庄重,线条工整丰厚,转折方劲而圆润,体现出一种清秀遒丽的风格,这也正是西汉铸印的特征。值得一提的是,这枚印章以小篆刻就,并不是汉代流行的隶书,从而见证了中国书法字体流变、并存的历史。
除了上面介绍的三件展品,徐州博物馆中还有更多辉煌夺目的陈列,比如年代最早、玉质最好的狮子山楚王陵金缕玉衣,出土于北洞山楚王陵的玉熊,出土于西汉翠屏山刘志墓的错金银鸟形饰铜戈……这些展品都见证着两汉文化的璀璨。
除了陈列主楼这些宝贵的汉室遗存之外,徐州博物馆还有土山东汉彭城王墓、汉代采石场遗址、乾隆行宫几个展区。
在乾隆行宫的东侧,有一处碑园,是清幽典雅的古典园林式建筑,园内陈列唐宋时期的书法名家法帖刻石近百方。如果你是位书法爱好者,可不能错过这样一个宝地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