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长寿区中药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建议

2016-10-14林茂祥韩如刚申杰刘正宇张军王黎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6年10期
关键词:长寿区中药材药材

林茂祥,韩如刚,申杰,刘正宇,张军,王黎

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重庆 408435

·资源调查·

重庆长寿区中药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建议

林茂祥,韩如刚,申杰,刘正宇,张军,王黎

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重庆 408435

目的基于第四次全国(重庆)中药资源普查,摸清重庆长寿区中药资源,为其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主要采取样地调查、线路调查及访谈调查等方法进行。结果本次长寿区中药资源普查共采集到植物142科482属639种(包括亚种、变种),其中国家重点药材品种,即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品种119种,一般药材品种456种,共计575种药用植物。该区无与中药产业相关的管理部门,中药栽培近于空白,无药材加工利用企业,药材质量不可控。由于中药材生产成本日益增高,严重制约了该区的中药产业发展。结论重庆长寿区中药材资源比较丰富,但中药产业却近于空白。若要发展中药产业,还需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引导。

中药资源;调查;开发利用;重庆长寿区

长寿区作为重庆市一个中低海拔区县,其中药材资源蕴藏量并不丰富,但其中药资源概况是占川渝地区多数的中低海拔区县资源的一个缩影,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为此,在“第四次全国(重庆)中药资源普查”第二批试点中,我们对该区中药资源进行了相应调查,以期为周边相似地区的中药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 重庆长寿区概况

长寿地处重庆腹心,襟长江而临主城,居渝东而挟三峡,古属巴国枳邑,原名乐温县,属四川盆地东部平行岭谷褶皱低山丘陵区。其东侧为黄草山,中偏西侧为明月山,西部边缘为铜锣山,南端为五堡山;低山海拔一般为500~900 m,境内最高峰明月山主峰白云山海拔1034 m;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降水充沛,四季分明,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区内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针叶林为主。

2 方法

野外调查时间为2013年4月-2015年4月,主要采取样地调查、线路调查及访谈调查等方法进行[1]。

其中,样地调查主要针对重点调查品种,详细调查药用植物资源状况,采集有花有果标本,记录调查信息,填写野外样方调查表等。根据长寿区不同类型划分4个代表区域,并设置样地46个(见图1)。每个样地随机设置5套样方,每套样方有6个不同大小的样方(见图2),其中包括:1个10 m×10 m用于调查乔木的样方(编号1),1个5 m×5 m用于调查灌木的样方(编号2),4个2 m×2 m用于调查草本的样方(编号3、4、5、6)。

图1 重庆长寿区中药资源普查样地分布图

图2 套方中样方设置分布示意图

普通品种则采取线路调查方法,记录调查的路线左右一定范围内出现的药用植物物种,采集有花有果标本,记录调查信息,估测资源状况。访谈调查则用于传统知识及中药材信息收集,对当地林业管理部门、自然保护区、药材收购站、民间医生及农户等相关人员进行访问,或采用座谈等形式了解调查区域药用植物种类、分布、栽培及收购信息,特别是资源稀少的物种信息,填写访谈调查记录表。

根据野外调查数据,计算每种植物的相对频度、相对密度。计算公式如下:频度(%)=某物种出现的样方数÷样方总数×100%,相对频度(%)=该种的频度÷所有种的频度总和×100%;密度(株/m2)=某样方内某种植物的个体数÷样方面积,相对密度(%)=某种植物的密度÷全部植物的总密度×100%。

3 结果

3.1资源概况

在样地调查和线路调查中共采集到959号标本,对其进行整理、上台制作及物种鉴定,本次长寿区中药资源普查共采集到植物142科482属639种(包括亚种、变种)。其中,国家重点药材品种即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收载品种119种,一般药材品种456种,共计575种药用植物;包括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 3种,即二级保护品种杜仲Eucommiaulmoides Oliv.及三级保护品种天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 (Lour.)Merr.、卵叶远志Polygala sibirica L.。

在本次野外调查中,我们首次发现一些药典收录药材品种在本区域的新分布,包括天冬、卵叶远志、滇黄精、菝葜、土茯苓、野老鹳草、箭叶淫羊藿、小木通、薄荷、半枝莲、菰腺忍冬、忍冬、麦冬、马鞭草、石胡荽、天葵、川续断、石菖蒲、苦参、虎杖、薯蓣、豨莶、苍耳、斑地锦、苦木、墨旱莲、皂荚、香附子等28种(以《重庆中草药资源名录》[3]为本底),而且,天冬、滇黄精、菝葜、马鞭草、虎杖和忍冬等还具有较大的蕴藏量。另外,调查发现在当地传统收购使用的淫羊藿,其品种是以天平山淫羊藿为主的该属植物,而老鹳草则实为尼泊尔老鹳草。这2种均未入药典,其药用价值有待研究。

本次调查中,重点药材基源植物 119种。其中栽培种 22种,如杜仲、银杏、牡丹等;野生种 97种,样方内出现的有70种,其余样方外27种有野老鹳草、半边莲、半枝莲、石菖蒲、桑寄生等。详见表1。

表1 长寿区国家重点调查中药资源(植物类中药材)目录

续表1

续表1

3.2中药产业现状

3.2.1栽培品种近于空白长寿区政府无管理全区中药产业的相关部门,迄今对全区栽培药材的品种、数量及产地无详细统计记录。我们调查到的22种栽培品种多数都是作为果蔬而栽培,且未成规模。稍微成规模的仅有牡丹、银杏和灵芝3个品种,且是企业自主经营或农民自发种植。近年来,长寿区已由以前的农业城市逐渐向工业城市转变,而种植业除传统粮食作物外,经济作物则以沙田柚、夏橙为主,中药材种植几乎成为空白。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数据表明,当时长寿区尚有不少栽培品种,如佛手、穿心莲、玄参、洋金花、板蓝根和白芍等,如今全区除了几十亩银杏和零星的牡丹外,其余品种已然不见。

3.2.2无药材加工利用企业,药材质量不可控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不少国营中药材公司因经营不善而纷纷倒闭。随着唯一一家集中药材生成、收购、加工和炮制的企业破产,长寿区中药产业也日渐萎缩。另外,在长寿山区,尚有一些年纪较大的采药工在农闲时进山林采挖一些药材,积累到一定数量后到集市上出售。收药人也是在赶集时才前往收购,然后卖给当地收购点。这种收购模式,往往是采药人进行初加工后出售,由于采药人对药材的鉴别能力有限,采挖时间也不确定,加工方法不规范,导致药材质量不可控。

3.2.3人口减少及生产成本日益增高,严重制约了中药产业的发展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及粮食作物的提价,种植药材已不再是当地农民唯一的经济来源,青壮年大都外出打工,导致栽培药材面积减少。2006年,重庆市启动了“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工程,截至2012年底,全市累计易地搬迁56万贫困群众。根据长寿高山生态扶贫搬迁2013-2015年总体实施规划,仅2013年全区就搬迁了260户920人下山。本次调查发现,辖区山上随处可见荒废的房屋及田地,人口稀少。这对于中药材种植业无疑是雪上加霜。另外,随着农村劳动力成本逐渐增加,当地中药生产合作社难以为继,严重影响了中药材生产。如草本类中药材种苗栽植后,因无力负担高额的除草费用,导致杂草长势超过药材,以桔梗基地尤为突出;木本类品种如云集镇的银杏,随着人工费的增长,其采摘也成为一大难题。

4 建议

4.1强化领导组织

建立名副其实的组织机构,以加强对中药材生产的领导。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中药材生产纳入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②制定强有力的措施,鼓励和推进中药材基地建设;③着力解决中药材生产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4.2加大引导性投入,激励中药材生产

具体措施包括:①尽量安排规范化栽培技术研究经费,为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的中药材生产提供技术储备;②引进或聘请知名专家作为技术支撑,以指导中药材生产健康发展;③提供必要的相关经费(如扶贫资金、退耕还林资金、产业化发展资金等),推动中药材基地建设;④建立“以奖退税”的激励机制,激励中药材企业入驻,共谋发展;⑤建立“以奖代补”的激励机制,鼓励药农积极发展中药材产业;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外资发展中药材产业。

4.3建立健全中药材产业化组织

中药材产业化组织是围绕中药材产业化开发需要而衍生出来的机构,包括政府主管部门、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介服务组织和龙头企业。该组织涉及中药材产业化开发的各个环节,是保证产业开发工作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的领导力量。中药材产业的组织和人才是中药材产业化开发的组织保证和力量源泉,要促进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必须加强中药材产业化组织建设和人才培养。通过政府主导及相关单位积极参与,健全产业化组织,多种力量凝成合力,共同推动中药产业发展。可依托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市级科普基地,每年定期开展人才培训,加快中药专业性和乡土型人才培养。

4.4强化信息沟通机制

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产销脱节,对中药产业影响尤其重大。组建中药材产销各环节的种植协会、加工协会、运销协会、科技协会等中介服务机构,组织农户、企业、运销大户、技术部门,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合作发展机制,进行订单化种植、规范化生产、规模化加工、集约化运作的现代化发展格局,提高中药材产业开发的水平和效益,促进产业各环节的和谐发展。通过中药材行业协会或网络中介,使中药材供需及价格等信息在网上及时公开,避免盲目生产和供应不足。

[1] 黄璐琦,陆建伟,郭兰萍,等.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方案设计与实施[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5):625-628.

[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3] 钟国跃,秦松云.重庆中草药资源名录[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0.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Suggestions for TCM Resources in Changshou District of Chongqing

LIN Mao-xiang, HAN Ru-gang, SHEN Jie, LIU Zheng-yu, ZHANG Jun,WANG Li
(Chongqing Institute of Material Medical Planting, Chongqing 408435, 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CM resources in Changshou District of Chongqing based on the fourth national census of TCM resource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for the protection and exploitation of TCM resources. Methods Sample-plot survey, line survey and interview survey were used in this study. Results Totally 142 families, 482 genera and 639 species (including subspecies and varieti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general survey of TCM resources in this region. There were a total of 575 species of medicinal plants, including 456 kinds of ordinary medicinal plants and 119 species of national key medicinal plant which were recorded in the Chinese Pharmacopoeia (2015 Edition). But there was no department leader of the Chinese medicine industry and TCM cultivation was almost blank. Nowadays there was no TCM processing enterprise, and the quality could not be controlled. The continual increase of production cost restricted the development of TCM industry. Conclusion TCM resources in Changshou District of Chongqing are abundant, while the TCM industry is almost blank. The support and guidance from government are needed to develop TCM industry in this area.

TCM resources; survey;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Changshou District of Chongqing

R282.1

A

1005-5304(2016)10-0001-06

2016-04-21;编辑:梅智胜)

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207002);中医药全国性专款(ZZYZK2012-A002)

刘正宇,E-mail:liutzy@163.com

DOl:10.3969/j.issn.1005-5304.2016.10.001

猜你喜欢

长寿区中药材药材
河南道地药材
道地药材变成致富“金叶子”
长寿区成立“女科技人才之家”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春季种什么药材好?
药材价格表
长寿区科协入户走访结对帮扶对象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DNA提取4种中药材方法的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