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泛在化进程中馆员能力模块化设计研究

2016-10-14施兰花

河北科技图苑 2016年2期
关键词:图书馆员馆员图书馆

施兰花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图书馆 上海 201620)



高校图书馆泛在化进程中馆员能力模块化设计研究

施兰花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图书馆上海201620)

信息时代,智能化和泛在化冲击着传统馆员的职业环境和服务模式。在此基础上,应立足馆员的转型与发展,针对岗位的职能方向和服务目标构建阅读推广师、开发设计师、参考咨询师、创新工程师和组织管理者五种职能类型,设计相适应的能力模块作为应对举措,并辅之以准入标准、培训机制和管理模式的改革保障,从而增强馆员能力的提升和创新,实现高校图书馆的稳步发展。

泛在化;高校图书馆;馆员;能力模块

近年来,网络及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突破了时空限制,使用户能迅速便捷地利用各种智能化、数字化和人性化的形式获取信息和服务,传统图书馆以到馆为模式的服务范畴已然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和图书馆发展的前景。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承担着为学校教学与科研提供文献信息支持和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使命,在信息环境和知识渠道变化的趋势下,打破传统“馆内界域”的服务围墙,开拓学科化、智能化、个性化和信息化的功能,提升馆员适应泛在化、智慧化要求的职业技能,满足用户多元化、便捷化、持续化的服务需求是发展的大势所趋。

1 泛在化进程中图书馆员能力模块化设计背景

1.1图书馆发展态势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对图书馆而言,当今最大的变化就是用户信息环境的变化。 信息时代,在智能化和泛在化的发展背景下,人们可以摆脱传统图书馆的界域和服务局限,在查询文献资料、搜索数据资源等问题上不再以图书馆馆舍空间和服务身份为必要条件,只需要利用网络这一技术工具就能便捷地获取知识和信息。网络信息时代的泛在图书馆,需要在用户和图书馆之间建立最全面和无延迟的联系,让用户能够利用无所不在的图书馆获得信息服务和知识交流。馆员队伍的培育和建设,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重中之重。馆员作为图书馆服务的主体,不管是个人的职业晋升还是岗位的长远发展,都离不开环境背景的影响和驱动。泛在化作为21世纪高校图书馆变革的新态势,一方面改变了到馆用户的服务限制,给馆员的工作内容带来极大的冲击和改变,迫使图书馆员要不断提升应对网络革新和信息共享的认知和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它能够让图书馆员摆脱图书“守门人”的时空局限,积极融入学科和信息的前沿发展,以数字化、智能化工具为手段,将服务面向用户,成为读者文化服务的个性推广员、教师教学科研的信息向导者、图书馆的建设工程师等等。可以说,网络带来用户环境和服务需求的新变化,对馆员来说既是挑战,又可谓机遇,只有快速地掌握最新技术,创新服务品质,才能开辟出图书馆事业的新局面。

1.2国内外典型的馆员能力发展策略

面对互联网技术带来的革新和冲击,国外不少高校,如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引入“嵌入式”馆员的新项目,意在让馆员“走”出图书馆大门,“进”入师生中,化被动为主动,为教学科研提供信息资源服务,并紧密围绕知识共享开展各项活动。可以说,“嵌入式”馆员服务已成为国外图书馆服务的主流模式和最新趋势。作为“嵌入式”馆员,在能力上要求必须具备信息资源的挖掘和组织能力,在图书馆和用户之间建立起研究、教学和发展的协同关系。例如,新加波南洋理工大学从2004年开始实施学科馆员制度,在知识技能测评、职能体系建设和组织机构改革上进行了转型创新,有效明确了馆员的双重职能和技能要求,帮助馆员更全面地为用户提供专业服务。目前在国内,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于2006年已正式建立“嵌入式学科馆员”团队。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也设立了学科馆员、咨询馆员等不同的职能分类,结合馆员的专业背景和兴趣特长,最大程度地发挥馆员的工作能力。不论是嵌入式抑或是学科式的服务模式,其根本目的就在于让馆员适应图书馆的广泛互联的时代趋势,立足信息变革和知识服务的新要求,转型成为专业领域的学科信息员和知识服务员,作为高校学术资源、信息数据的百事通,为教学改革、科研攻关提供有力支持。

2 泛在化进程中图书馆员能力模块化设计要点概述

2.1泛在化进程中图书馆员的转型分类

2015年12月31日教育部最新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规定图书馆应在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发挥作用,并确立了将图书馆专业馆员的培养纳入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要求重视培养高层次的专家和学术带头人。由此可见,高校图书馆员不仅仅是附属于教学、科研之外的专技人员,更是学校课堂创新、教学互动提升、教师发展服务的衔接力量。在泛在化图书馆发展趋势下,嵌入教学、资源建设、科研支撑、推广创新、文化传承等等都将是高校图书馆员的职业目标。因此,馆员的分类也应主要立足于图书馆的职能方向和发展目标,在笔者看来,未来图书馆员应当细分为文化服务的阅读推广师、数据资源的开发设计师、学科建设的参考咨询师、技术应用的创新工程师、协同服务的组织管理者五种人才类型。具体而言,文化服务阅读推广师是侧重于挖掘馆藏资源、组织文化创新、策划阅读推广活动,发挥图书馆第二课堂的作用,为校园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数据资源开发设计师旨在搜集和挖掘学术资源,探索热点前沿,搭建科研情报动态分析平台,建设特色馆藏专题库以及数字化管理结构,为学校的学科建设和科研进步打造知识学库,提高图书馆资源的利用效率;学科建设参考咨询师主要是为了将学科服务嵌入用户教学、学习的过程,利用虚拟参考咨询系统、邮件、微博等网络通讯工具开展信息推送等服务,为课程建设提供学习资源、信息素养支持,参与学科或课程资源导航、项目实施、知识体系、教育技术以及协同开发的咨询建设;技术应用的创新工程师主要在信息化、泛在化的智能发展形势下,掌握泛在智能、协同共享等新技术,结合用户行为、知识革新趋势,图书馆发展等因素开发和掌握新的技术或功能,将其应用于图书馆的发展建设;协同服务的组织管理者其角色定位类似于图书馆“大总管”,对馆舍空间、馆员队伍、组织机构等进行协同优化,掌握最新的发展动向,不断调整管理模式,组织馆员的培训考核等,培育创客实践基地,协同组织思想、技术和产品的孵化,为馆内的各项运营和改革提供系统保障,确保图书馆的科学管理和有效发展。只有实现图书馆员的专业化、类型化,各自明确工作职责,一心解决对口问题,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改革趋势为目标,才能提高馆员服务的针对性和长效性,才能保证图书馆发展的专业化和职业化。

2.2泛在化进程中图书馆员的能力特性

在图书馆泛在化的进程中,伴随着知识载体的变化、数字技术的革新,图书馆员的服务内容和工作形式也必然呈现多元的趋势。随之而来的是对馆员的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提出更大的挑战。那么要适应图书馆发展的要求,不论是哪种分工类型的馆员,都必须具备对信息资源提取、整合、分析和研究的能力基准,如此才能够利用海量的资源信息和知识体系,科学分析用户的行为模式和发展兴趣,充分延伸图书馆的功能,实现个性化、主动化和深度化的服务形式。新媒体信息网络的发展,人们对资源价值的认知日益重视,由信息衍生的智慧产品将是图书馆服务的重要载体。因此,馆员的能力必然要呈现智能化、复合化、多维化的特性。能力的智能化,体现在对信息网络和新技术的理解和掌握,善于运用计算机、数据库等智能技术,树立自动化和数字化的服务模式;而复合化则是要求能力不能指向单一、浅显的服务层面,积极创新和拓展工作内涵,注重特色和品牌建设,将各项工作汇集融通发挥综合效应;所谓多维化则要避免能力的僵化和固化,改变传统的一岗到底、自我封闭的管理理念,摒弃“入馆定岗永不变,原有技能应万变”的发展形式,自我的能力要多元纵深,不断吸纳新知识、强化新技能,做到精通在一岗,亦懂所有岗。

3 泛在化进程中图书馆员能力模块化设计具体构建

3.1具体模块设计梯次

3.1.1总体模块构造

图1 总体模块构造

3.1.2具体模块梯次解构

图2 阅读推广师能力模块分解

图3 开发设计师能力模块分解

图4 参考咨询师能力模块分析

图5 创新工程师能力模块分析

图6 组织管理者能力模块分析

3.2双向模块融合运行

3.2.1纵向模块运行

纵向模块运行如上图2-6。

3.2.2横向模块运行

根据不同类型馆员服务内涵的具体要求,笔者依照馆员的分类进行能力模块的专项区分。但需要说明的是,一些通用能力是适用于所有馆员工作的职业要求,是馆员的资质条件,比如基本的学习与研究能力、图书馆常规操作能力、一定的外语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这些都是各类馆员能力的题中应有之义,并未在模块中列明。而模块中所表明的各项能力,主要是馆员类型的特定业务能力,是特色岗位发展的内在动力。 需要说明的是,在五类角色分工中,具体的能力模块可能会有一定的重合或相似,比如开发设计师和参考咨询师在学科建设方面存在能力的交叠,但在具体能力适用或程度要求上会因服务内容而产生侧重点的区别。

阅读推广师,作为专业分工的第一要义,重点在于奠定个体阅读兴趣,发挥文化育人效应。在这个模块中,文化创新能力可通过活动摸底和专项导诊,辅助学生设计个性化阅读方案,融合其他三项能力,形成递进式、螺旋式的能力组织。组织设计师的能力模块主要是图书馆为学校各专业教学、科研所作的数据和资源铺设,它应当和创新工程师的能力模块进行交叉配合、提升训练,对数据资源开发和运用、对知识内涵的设计和创新相结合,才能发挥组合效应,有助于馆员更好地把握图书馆发展需求、技术规范原理和职业能力实践的联系区别,养成全面、立体、综合解决问题的开放式技能。参考咨询师的能力更多的类似学科专家,指向课外导师和项目向导的行为角色,要尽可能地配合教学和科研的需求,使自己能够将学科发展前沿和数据运用操作融合演绎,协助教学形式的改革设计,掌握科研情报的挖掘与分析,能够以信息素养教学为切入点,参与高校各类科研项目,为学科和科研发展提供咨询和协助。组织管理者的能力构建是基于图书馆职能转型背景下组织机构生态管理的必要,旨在联动业务合作,配置资源绩效,结合学生未来职业方向以及市场岗位的发展走势提供创新创业的辅助孵化,对其他馆员的职业规划进行专项的培养管理,在全馆的服务中起到统筹协调的作用。

3.2.3能力模块的立体考核

横向能力模块体现的是知识和技能的衔接梯次,纵向能力模块则体现了知识和技能的整体架构,二者分工互补,共同实现人才目标。能力模块的运行离不开职责和分工的合理配套,不应拘泥于原有的考核模式,要对服务目标进行弹性设计和全面考核,完善馆员能力评估重点,提升馆员的综合竞争力。具体可参考表1。

表1 能力模块的立体考核表

3.3能力模块配套保障

3.3.1制定准入标准,保障专业队伍

近些年来,律师、教师和医生等行业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已然自成一体、逐步完善。遗憾的是,在图书馆领域,尚未制定统一规范的职业资格标准和准入标准。系统化、模块化能力体系的运行,前提是要制定合理的准入标准,选拔出具备基本知识和技能的馆员。不论何种馆员类型,首先要符合“馆员”的基础条件,正如一个好的教师,先不论教学能力有多强,最起码先得通过教师资格考核。新时代,图书馆的发展面临着技术革新和信息交替的各项挑战,建立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馆员队伍是发展的基石。制定职业资格认证,实施高标准的准入机制,不仅能保障馆员队伍基本素质过硬,更重要的是提升馆员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不同的教师可能由于学科背景不同,入职后会被安排教授不同的课程,但他们通过准入考核从而掌握的基础执业知识技能,将成为他们未来职业发展的共同推力。因此,要想让馆员在分工定岗之后依据服务内容和岗位特征发挥模块化能力,离不开最基本的职业资质和能力条件。入职馆员首先要具备国家或图书馆协会制定的高校图书馆从业者的技能水平和任职资格条件的特定考核和鉴定证书。同时,高校还应制定合理、规范的招募准入规则,保障图书馆从业人员招聘科学化和规范化。 过去,图书馆员的招募多是要求图书情报或信息管理专业背景的,但多元的服务内容决定了定向的专业限制是难以适应形势的需求,尤其是阅读推广师和组织管理者更需要文化和管理的专业知识。因此,笔者认为在招聘条件上可以广泛吸纳比如外语、经济、法律、管理等背景的人才,采取授课、实习、现场能力测验等考核形式,重点涵盖馆员的综合知识和实践技能,进而选拔出一支初步专业化的馆员队伍。相信只有规范的准入机制,让招聘工作有章可循、有标准可借鉴,才能科学吸纳对口人才,更好开展图书馆工作。

3.3.2建立培训机制,提升职业技能

馆员能力的提升,不仅仅需要个人的努力,更重要的是图书馆的引导和推动。 要发挥馆员能力模块的系统功能,保障图书馆发展的持续动力,离不开一套完善的培训学习机制。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员作为知识导航员的时代已经来临,持续的学习和高效的培训才能让馆员能力不断提升和革新,从而快速适应工作环境的变化和要求。一套有机的、系统的培训机制,首先要对馆员进行精准定位、结合工作内容分析培训需求,了解不同馆员对培训内容的喜好、形式的要求等等,从而确定培训的目标和内容。其次,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包括合理有序的培训时间、地点及科学的培训课程体系,可以专家报告、讲座授课、案例交流、观摩实践等形式开展具体培训。同时受训人员在培训结束后应通过特定的课程报告、实践考核等方式切实保障培训效果。良好的培训机制,有助于强化馆员的学习动力,激发馆员的能力潜质,还能强化馆员内部的业务交流和合作,形成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3.3.3加强激励保障,完善管理模式

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制度,对激发馆员的工作潜力,提升馆员的职业技能有着重要作用。在激励机制上,图书馆应根据岗位职责和服务事项对不同的馆员实施不同的激励措施,除了良好的工作条件、合理的收入分配以外,笔者认为对不同类型的员工,在职务晋升和职称评定上也应采取不同的管理政策。比如创新工程师,作为图书馆智能化的重要纽带,不能以一般的学术成果作为晋升的标准,应该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专长,以对科研管理平台、资源共享设计等新技术的开发作为能力判定标准,让馆员积极地拓展自身的工作成果,成为专业领域的带头人。在管理上,对每个入职馆员建立个人档案,制定规律、严谨的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管理标准,包括定期考核、奖惩情况、技能学习、职业培训、工作实效、成果登记等内容。在职务晋升中,要摒弃过去以年限和资历为标准的人才竞争模式,坚持任人唯贤、以能为本,制定竞聘条件,依据馆员档案的各项指标情况判定申报人的资质条件,综合竞聘环节笔试面试体现的职业道德、工作能力等情况,最终决定晋升者,确保晋升过程透明又公平,促使馆员激发工作热情和创新能力来实现奋斗目标,从而形成良性竞争、科学管理。

总之,在泛在化发展进程中,高校图书馆应当紧跟时代背景和转型要求,更新人才管理模式,整合馆员能力类型,积极提升馆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技能,培养出一支素质多元、能力过硬的人才队伍,如此才能为高校图书馆的整体事业保驾护航。

[1]初景利,张冬荣.第二代学科馆员与学科化服务[J].图书情报工作,2008,52(2):6-10,68.

[2]张晓林.颠覆数字图书馆的大趋势[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37(5):4-12.

[3]张洁,仲汇慧,冯吉,等.增强馆员能力 培育创新服务——访问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图书馆的启示与思考[J].图书馆杂志,2015,34(11):88-92.

[4]王贵海.学科馆员能力云及能力云模型的设计与应用[J].图书馆学研究,2013,(10):87-93.

G251.6

A

2016-01-30责任编辑:刘丽斌)

猜你喜欢

图书馆员馆员图书馆
高校图书馆员之歌
近二十年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研究述评——以心理资本的视角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图书馆
勘误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Wiz云笔记在图书馆员知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及案例研究
用博弈理论解决图书馆员排班问题
去图书馆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