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高职物流人才培养研究
——以浙江跨境电商试验区建设为例

2016-10-14余名宪

职教通讯 2016年20期
关键词:试验区跨境浙江

余名宪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高职物流人才培养研究
——以浙江跨境电商试验区建设为例

余名宪

依据浙江区域经济的特点以及国务院批准浙江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政策导向,为浙江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以对如何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下,通过岗位需要重新构建物流人才层次与人才培养方案模式,以满足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物流人才需要。

高职院校;物流人才;区域经济发展;跨境电商

2015年3月7日,国务院国函〔2015〕44号批复,同意设立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以下简称综合试验区),具体实施方案由浙江省人民政府负责印发。[1]伴随着浙江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建设与发展,以及实施电商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国家级试点,浙江电商物流业将迎来了跨越式的发展,因此,对于物流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根据浙江物流人才市场的需求,及时改进和完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方案已经迫在眉睫。

一、浙江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背景下的人才需求

(一)浙江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背景

2013年,国家把杭州列为首批跨境电子商务贸易的试验区,同时,杭州也被国家有关部委定位电子商务的示范区。[2]2013年,中国的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0万亿,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电子商务第一大国度。

2014年,浙江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并取得突破性进展,成为浙江新的外贸出口增长点。依托良好的电商发展环境和丰富的市场商品资源,杭州、金华和义乌等地逐渐成为全省跨境电商出口的先发优势地区。杭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产业园在全国五个试点城市中率先正式开园运营,金华、义乌把发展电子商务作为政府工作的一号工程来抓,全省跨境电商形成几大战略平台,地区集聚效应优势凸显。特别是拥有47万家网络经营主体,电子商务交易额居全国城市首位的杭州。[3]

因此,杭州将借助杭州跨境电商试验区,以及实施电商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国家级试点的建设,促进杭州着力在跨境电子商务交易、支付、物流、通关、退税、结汇等各环节的技术标准、业务流程、监管模式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先行先试,通过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和协同发展,破解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性难题,打造跨境电子商务完整的产业链和生态链,逐步形成一套适应和引领全球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管理制度和规则,为推动浙江省及全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二)区域经济建设下的物流人才需要

1.物流专业人才供给不足。根据《2014浙江省物流快递行业发展报告》及《2014浙江省物流业监测报告》指出,物流与快递服务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近年来快递行业发展迅猛,吸纳了大量社会劳动力资源,员工队伍迅速扩大。物流行业就业人数明显增加,截至2012年,全省物流从业人数超百万,其中,货运从业人员为637 674人。[4]2014年12月末,浙江省快递业从业人员12.6万人,比上年增长约40%。从行业发展情况来看,未来几年物流及快递从业人员仍将保持快速增长势头。[5]但物流与快递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高端技能型人才匮乏,专业人才不足,人才培养、教育培训和储备机制不健全。薪酬低、劳动强度大和季节性波动等因素,造成企业员工流失率较高。浙江区域经济人才供给主要来源于在浙江的省属高校,而省属本科、专科院校、职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育起步较晚,虽然通过10余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还是不能满足服务浙江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特别是近几年,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跨境电商的发展、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后,对于人才特别是物流人才需求进一步扩大。

2.物流人才培养层次结构不够合理与高端物流技能人才紧缺。依据浙江省统计信息网提供的浙江省物流业从业人员中,从学历结构看,大专及以上学历仅占13.2%;高中及以下学历人员占86.8%。技术职称、技术等级结构看,从业人员中有技术职称的合计才10%,且多数是初级技术职称。中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主要分布在道路运输业和水上运输业,其中,高级技术职称分别占31% 和42%,中级技术职称分别占31%和36%。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物流从业人员中,不仅技师、高级技师的比例极低,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的比例也很低。而且,技师和高级技师主要分布在道路运输业,分别占48%和59%。这可能与道路运输企业有一批车辆维修、驾驶等技术工人有关。从上述调查中,可以看出,物流岗位从业人员层次结构不是很合理,高端技能型物流人才紧缺。杭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建设,物流产业(包含快递业务)需要大批具有较好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在一线服务的物流技术和管理人才,是能够稳定运行和实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保障。因此,不仅要求物流管理人才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跨境物流等理论知识),还要有较好的实践动手能力(具有跨境物流的一线操作能手)。

3.缺乏具有较好的英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跨境物流运作的人才。2014年,浙江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并取得突破性进展,成为浙江新的外贸出口增长点。依托良好的电商发展环境和丰富的市场商品资源,杭州、金华和义乌等地逐渐成为全省跨境电商出口的先发优势地区。[6]2015年3 月7日,国务院国函〔2015〕44号批复,同意设立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以下简称综合试验区)以来,已经形成融快速通关数据服务、跨境智能物流、外汇金融服务、跨境支付对接和一站式服务为一体,初步形成了跨贸的产业链。[7]因此,使得需要有精通进出口贸易、通关业务、海外采购、整个供应链的国际化、外向型的物流专业人才。国际物流人才培养解决途径很多,而最捷径、最明显的是开展中外合作教育。目前,在物流专业领域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主要集中在本科,而符合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很受市场的追捧,因此,高职院校在国际化物流人才培养方面还需要新的探索。

二、面向浙江区域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物流人才培养

面向浙江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物流人才培养,是浙江教育主管部门主动应对市场及经济发展而调整和优化的,是符合市场发展的需要,是依据市场岗位需求而重新制定物流人才培养方案,符合企业用人的需要。浙江各高等院校、职业院校,要面向浙江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物流人才需求不足,以及总结前期在物流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进和优化。

(一)调整高职物流人才培养规模与培养层次

应对面向浙江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物流人才需求,建议教育主管部门扩大该专业的招生规模,试点企业与学院联合招生模式,即实现招工与招生一体化,毕业与就业一体化工作。以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和契机,结合面向浙江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物流人才的需求,浙江高等院校、特别是高等职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在原有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专科的基础上,与国外合作办学,与本科院校合作开展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本科教育,形成高职教育—高职本科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的梯队层次。实现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既懂技术、又懂管理,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动手能力,更是有英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跨境物流操作的综合性、复合型物流人才,使得物流人才层次梯队更合理,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构建以“现代学徒制”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学徒制”是以校企深度合作为基础,教学场的、实训场景与企业工作岗位融合在一起,不仅重视理论知识,又兼顾操作技能,是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重大突破,是符合当前企业经济转型和企业用人的需要。[8]“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下的学生不仅是学校的学生,而且也是企业的“职工”,不仅要跟教师学理论知识,而且要跟企业指导教师(师傅)学习操作技能,培养目标是符合企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那么,如何实现和实施“现代学徒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呢?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去解决。

1.深化校企合作内涵,实现招生与招工,上课与上岗,毕业与就业一体化。“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下的学生,不仅是学校的学生,而且也是企业的“职工”,这就需要创新校企合作体制与机制,促进企业全程参与的物流人才培养新模式。从招生到培养方案制定再到学生就业,企业全程参与。对于大型企业可以根据企业用人需求,可以编入招生计划,而后在新生入校一刻就可以组建定制班级,实现了招工与招生的一体化。依据企业周期,突破以往教学组织形式,对于物流管理专业可以采取分段式教学,构建以课堂、实训基地和企业实习车间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依据企业岗位能力标准或者说是岗位职责,规划好学生职业基本能力、职业核心能力、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实现“工学交替”,使学生学中做、做中学,不但提高知识和技能,实现学生上课与学生实习上岗无缝对接。由于学生不仅是学校的学生,而且也是企业的“职工”。因此,学生完成学习内容和达到企业要求,可以直接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这样可以实现毕业与就业一体化,形成校企联动。

2.优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建设。实现课程体系与岗位工作体系,教学内容与岗位职责相结合。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优化课程体系结构,依据企业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实现课程体系与岗位工作体系有机结合,将课程体系划分为基础课、职业能力课、职业能力核心课,扩大选修课和实践课时的比例。实现内容项目化(模块化)教学,实现教学课程内容与工作岗位内容相融合,形成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围绕工作岗位的职业素养、工作对象、工作环境、工作方法等行业、企业标准来制定课程标准,促进知识、技能、素养的高度协调统一。总之,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要符合面向浙江跨境电商试验区下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要求。

3.突破课堂组织形式,扩大选修课范围,实现“小班化、多层次”双语教学形式。“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扩大和推行弹性学分制,扩大和推广选修课程比例,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的选择权,在课堂教学中实行“小班化,分层次”教学,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与教师的主导作用,降低课程的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能够激发学生兴趣与动力,以达到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对于职业能力课和职业能力核心课,可以根据学校实际引入双语(中文-英文、中文-德文、中文-日文、中文-韩文、中文-阿拉伯文等)教学,以适应面向跨境电商试验区下的国际跨境物流管理人才发展需要。

4.丰富教学资源库,共建学习型师资团队。师资队伍建设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要共建共享学习型师资团队,一方面,将学院教师送到企业、国内外相关专业院校交流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引进来,即利用校企合作契机,聘请企业高管、技术骨干(他们既有理论知识,又有专业技能)担任兼职教师指导学生,与兄弟院校或者与国外院校合作,教师实行互聘和共享,直接将教学名师,企业名师等请到学院直接授课。扩大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校与行业协会合作范围,共建共享教学资源库,促进物流管理专业标准、课程体系标准、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能力要求相一致,共建共享教学资源库,不仅提高了教师的积极性,而且提高了企业参与程度,更为师生和企业员工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

5.优化评价体系。根据“现代学徒制”的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特点,适应采用分段式教学组织以及采用“小班化、层次化”的教学形式,应该采用灵活的评价体系,由职业素养、职业基本能力、职业核心能力、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并组成,采取灵活的学生互评、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评价依据教学内容和要求。

总之,面向浙江跨境电商试验区建设的高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大力推进师资队伍和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优化评价体系,才能更好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服务当前企业转型升级,服务浙江跨境电商试验区建设的需要。

[1]张妍.面向天津自贸区建设的高职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1):226-227.

[2]张瑜,郑庆华,姜方桃,等.“三维一体”的产学研用物流人才培养平台构建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 (3):105-106.

[3]王桂花.高职物流可持续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物流技术,2012(12):468-471.

[4]杨洁辉,王性玉.面向郑州航空港的应用型本科物流人才培养关键问题研究[J].物流技术,2015(5):295-297.

[5]刘宏伟,邹桂元.当前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问题研究[J].中国市场,2015(7):133-134.

[6]潘文军,我国创新型物流人才需求分析与培养模式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2):95-97.

[7]朱志红.高职教育中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探索[J].科技创业,2014(5):117-118.

[8]余名宪.高端技能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研究——以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物流技术,2012(7):430-433.

[责任编辑秦涛]

中国物流协会课题“面向浙江跨境电商试验区建设的高职物流人才培养的研究”(项目编号:2016CSLKT3-049);浙江省教育厅高等学校访问工程师项目“基于SLP物流基地布局与设备配置仿真优化——以浙江天虹物流有限公司为例”(项目编号:144)

余名宪,男,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学生管理、农村物流。

G712

A

1674-7747(2016)20-0024-04

猜你喜欢

试验区跨境浙江
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18个自贸试验区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各试验区先行先试 探索创造模范做法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4个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实施率超过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