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夷岩茶名丛的守护者

2016-10-14陈新丁

红土地 2016年1期
关键词:岩茶武夷武夷山

陈新丁

武夷岩茶名丛的守护者

陈新丁

武夷山茶叶品种专家、高级农艺师罗盛财,倾心武夷岩茶名丛的资源调查、资料搜集、课题研究、创建种质资源圃、观察鉴别记载、整理出书,整整花了34年!他的人生最精华的时光都用在武夷岩茶名丛的保护保存、开发利用、创新发展的事业上,真可以称得上武夷岩茶名丛的执着守护者。

倾心武夷岩茶名丛的保护

武夷山是红茶、乌龙茶的发源地,茶树品种资源极为丰富,素有茶树品种资源王国之称。茶叶专家林馥泉编著出版的《武夷茶叶之生产制造及运销》一书,详细记述了武夷茶树资源的种类、名称及主要特征特性等。根据林馥泉1942年的调查,武夷山中的茶树品种繁多,名丛、单丛达千种以上,仅慧苑一带就多达830种。如何使这些品种、名丛、单丛世代相传,开发利用,繁育推广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上世纪70年代,罗盛财开始茶事活动,与乌龙茶中的珍品武夷山岩茶结下不解之缘。他深入武夷山著名的“三坑”、“两窠”、“两涧”、“三十六峰”、“九十九岩”等产茶区域调查名丛,走访茶农,搜集资料。自1980年起,他先后3次组织课题组,主持开展武夷岩茶名丛和单丛茶树资源的保护整理,并在九龙窠建立了名丛圃2.1亩,收集珍贵花名、名丛112个。1990年开始,历时3年,他和同事们又在霞宾岩溪仔边建立武夷菜茶种质资源圃10.5亩,收集保护了1066份单丛茶树资源。罗盛财从两次收集并繁殖的1178份名丛单丛并相应建立的无性系后代群体中,经性状或品质鉴定,筛选了70份主要名丛。为了长期坚持开展相关课题研究,他与兄弟合伙自筹资金办龟岩种植园,建立了第三个名丛资源保护基地,保护种植名丛70份、其他单丛31份共101份优异茶树资源;1998年又在梅子桥办龟岩名丛坊。2010年10月,龟岩种植园名丛基地被福建省农业厅编入福建省茶树优异种质资源保护基地——“闽茶圃004”,作为省和南平市长期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和常态观察、考察、实验、繁殖、推广等工作的基地。

倾情武夷岩茶名丛的撰著

名丛茶树资源是岩茶区历代先民选育保留的宝贵财富,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大部分己经消失。为了让现存的有开发利用价值的70个名丛为茶业界所认知,使这些来之不易的资源得以代代流传,促进武夷岩茶产业可持续发展,从2004年春开始,临近退休的罗盛财与课题组成员一起,花了9年时间,用心整理、编纂《武夷岩茶名丛录》。该书由我国著名茶学家张天福题写书名,国家茶叶质检中心主任、著名茶叶专家骆少君题词,福建农林大学茶学系原主任詹梓金教授和原崇安县(今武夷山市)老领导赵大炎分别作序,由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式出版。这部具有很高学术研究与实际应用价值的科技读本,图文并茂,让人一目了然,不仅对各个名丛的无性系分类、原产地、生长状况、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香气、滋味等作了翔实的记载,而且附有展示各个名丛的株形、叶状、芽叶、花貌等的特写彩色照片三到四幅,每张彩照还标明拍摄时间,体现了作者严慎的科学态度和认真负责的精神,为人们认识、研究和科学利用武夷岩茶名丛提供了可靠依据,深受关心关注武夷岩茶的人们喜爱。

龟岩一角

倾力制作龟岩奇种

奇种是武夷茶区传统岩茶的主要产品,是岩茶区先民用当地品种武夷菜茶产制的乌龙茶,品质优异,富有岩韵,名扬海内外。清代诗人蒋衡的《茶歌》中“奇种天然真味存,木瓜微酽桂微辛”的诗句流传至今,诗中木瓜与桂(肉桂)均为名丛,天然真味、酽(浓烈)、辛(辛锐)各为奇种、木瓜、肉桂的传统品质特征。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无性系新品种的扩大,以致奇种茶产品不断减少,几近难见真品。

为了再现和创新奇种,龟岩名丛坊采用保护种植的100余份优异名丛、单丛资源春茶芽叶为原料,用武夷岩茶传统技艺精工制作,并由制茶经验丰富的罗盛财亲自监制。由于众多名丛单丛均来自原始品种武夷菜茶,因此产制的龟岩奇种,综合保持了武夷菜茶的优良性状和天然真味的品质特征,受到许多岩茶爱好者的喜爱。

罗盛财的名丛坊,在开展实验研究的同时,凭借丰富的种质资源和精细的传统制作工艺,每年分别产制品质优良的20~30份名丛岩茶精品,普遍获得好评。罗盛财以此做为示范,推动优异名丛资源扩大生产应用。近年来,名丛资源面积逐步扩大,取得可喜成效,肉桂已成为当地主要栽培品种,此外,还有茶王大红袍及铁罗汉、水金龟、白鸡冠、半天妖、金桂、北斗、雀舌、玉麒麟、向天梅、老君眉、玉井流香、正太阳、正太阴、醉贵姬、大红梅等一批名丛先后扩大生产栽培应用,使武夷岩茶品种繁花似锦,展现出武夷岩茶优美的个性化特征,更好地满足岩茶爱好者的不同需求。

(作者:南平市老促会顾问)

猜你喜欢

岩茶武夷武夷山
武夷山的岩茶上好品质竟与石材中的铁质有关
《武夷天下秀》
它们的家园——武夷山
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
闽台巾帼馆武夷“茶博会”惊艳亮相
基于PTR-TOF-MS与GC-MS技术的武夷水仙和武夷肉桂香气特征分析
风雨廊桥——武夷山馀庆桥
武夷岩茶书写传奇
武夷山:作为“文化景观”的历史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