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发/自动穿经机研究项目(2015.4 ~2017.1)优化设计 紧抓市场需求
2016-10-14孟庆杰
本刊记者 孟庆杰
浙江日发/自动穿经机研究项目(2015.4 ~2017.1)优化设计紧抓市场需求
本刊记者孟庆杰
开栏语:“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指导性计划”自启动以来,对推动行业科技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2015年度科技指导性计划围绕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产业化应用技术,开展了立项征集工作。据统计,2015年,纺织机械行业相关企业及科研机构申请的科技指导性计划科技攻关项目共39项,涉及化纤非织造机械、纺纱机械、织造机械、针织机械及纺织检测仪器板块,很多都是近几年行业发展亟需推进的装备技术,自本期《纺织机械》科技攻关专栏将对这些项目进展展开追踪报道。
谈及浙江日发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的“自动穿经机项目”,该公司总工程师吕永法表示,项目本身是浙江日发装备技术创新的重要方面,借助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创造的平台不仅能够扩大项目的行业知名度,对于切实推进技术创新以及成果的产业化应用也大有裨益。
据吕永法介绍,该项目研发的自动穿经机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基本机型可以适合C型、J型、O型综丝,适用于80%的无梭织机。在系列化开发阶段,将进一步开发适用于毛巾及色织领域的机型,扩大适用范围。自动穿经机项目研发在2015年4月启动,到2017年1月完成, 项目已于2015年5月完成了总体设计方案,通过消化吸收、组合创新的开发方法,确定了主要技术指标与技术路线:主要技术指标为穿经速度140根/分(穿停经片时)、200根/分(不穿停经片时),主要技术路线为采用筒纱穿经方式,这种方式比经轴穿经方式性价比更高,用工更省。
2015年10月,项目完成了详细设计,这一阶段主要完成了零件图纸及控制系统软、硬件设计。2015年11月至2016年7月,是试制改进阶段,主要工作是零部件生产、采购、安装、调试、改进、验证。预计2016年8月至2017年1月,项目进行用户小试,第一台设备发客户处试运行,进而在实际运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吕永法说:“目前,样机的调试工作正按计划开展,样机的机械、电气安装已完成,电气程序调试也已基本完成,可正常进行空机运转,现在,正在进行各机构功能的试验:上综、卸综、上停经片、卸停经片、上纱、穿纱等,根据试验情况对相关部件、零件进行改进提升。”
这一项目的研发资源包括项目开发的机械、电气设计团队,及公司零部件加工采购体系。吕永法表示,项目整体资源配置基本合理,研发进度基本在可控范围内,可以如期完成计划。不过,稳定性、可靠性,及对不同用户、纺织器材的适应性,是后续研制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阻碍和瓶颈,需要在中试阶段不断改进、成熟。
对于选择这一项目进行研发的原因,吕永法结合行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首先,自动穿经机市场前景广阔。到2015年,国内纺织行业无梭织机的保有量约为70万台,预计到2020年,国内无梭织机将达到100万台,每200台织机需要配一台自动穿经机,按80%的购买率,整个市场需要4000台自动穿经机,市场规模达到近百亿。目前,自动穿经机的市场保有量仅约为300台,发展空间很大。
其次,“自动穿经机项目”符合国家“机器换人”的产业政策。机器换人是以现代化、自动化的装备提升传统产业,推动技术红利替代人口红利,成为新的产业优化升级和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之源。
机器换人对如今较严重的用工成本压力,有很好的缓解作用。以江浙地区为例,目前,一般每个穿经工的用工成本为8.5~9 万元/年,预计到 2020 年可能会接近 12 万元/年,而一台穿经机可以替代12名穿经工,做复杂品种时,可代替的人工更多,每台穿经机的用工为一人,如此算来一年可节约人工费近百万。且能化解穿经岗位需年纪较轻的劳动力,而年轻人对此工作意愿不高的尴尬。从投资回报角度看,机器换人动力充足。
机器换人还可以帮助织造企业提升市场响应速度。如今,订单批量长度一直在减少,先进无梭织机效率在持续增加,这对市场灵活性及订单执行反应能力的要求更高,穿经工作量大幅增加,采用自动穿经机大大提高了穿经速度,可快速响庆多批少量的市场市场需求。
并且,机器换人可以提高产品质量。目前,大多数织布厂生产的品种趋向多样性,面料及终端用户的需求不断波动,后续客户对织物的质量要求更高,市场要求的不断提高,也对穿经工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用智能机器替代人工,可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保证质量。
再者,项目客户群与现有客户群重合。日发纺机是国内主要的无梭织机制造商,自动穿经机为织前准备设备,客户群相同,便于推广。
最后,能替代进口产品。目前,自动穿经机主要由国外企业生产,国产设备还处于起步阶段,日发纺机的自动穿经机研发成功后,将会替代进口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