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科学的人类隐喻》:机器人拥有心灵将会怎样
2016-10-14
《机器人科学的人类隐喻》:机器人拥有心灵将会怎样
机器人时代正在不可阻遏的到来。尽管如此,目前人们所知的机器人,人工智能研究的进展水平,还停留在距离人类智商、心理活动与行为方式相去甚远的层次。虽然,机器人刚刚击败了围棋竞技水平世界一流的人类选手。
你能想象吗?如果未来的机器人拥有了语言,可以将机器学习转化为类人式的学习,拥有了回忆、想象及其他心理意象能力,有了情绪,可以预测,能够前瞻预判行为(人类指令)的后果;如果未来的机器人摆脱了个体化存在,而结为社群(并非现在一些科学家提出的蚂蚁机器人技术),开始建构社群规则,出现机器人阶层的划分;如果未来的机器人有了性别之分,还从虚拟到实在开始哺育下一代机器人(即从简单的机器人制造机器人,到机器人“生”机器人),有了接近于人类的生老病死,可以组建家庭;如果机器人开始懂得文化和技术积累,也开始懂得积累剩余财产,甚至由此开始培育属于机器人社群、社会的文化、历史、政治、经济、金融体系……
对于而今的人们,上段所述似乎只是天方夜谭,因为这与目前人们对机器人的认知了解有着很大区别。目前的机器人是将工业技术进行自动化、智能化聚合的产物,跟人有着本质区别。
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认知科学与技术中心科学家多梅尼科·帕里西所著的《机器人的未来:机器人科学的人类隐喻》一书,近来被引进出版。这本书探讨构建和人类行为模式相似的机器人的方法——即不仅外形高度类似人类,而且有着几乎与人完全相似的生命方式、心理特征、行为方式、组织方式等特征。作者将这种未来可能出现的机器人,称为类人机器人。
本书作者假设有一位来自火星的科学家Martian Eye(简称为ME,这个名字意味深长),通过观测地球人类来试图构建与人完全相似的机器人。这就要从人是如何成为、进化到现在的样子做起,构建起行为类似人类的人工构造。
ME毫无疑问,既可以是书作者设定的火星科学家,也不妨视为人类自己。书中所述,其实是在对人类生理和社会属性进化历程进行回顾审视。借助于神经科学等多学科研究最近几十年来的突破性进展,人们会惊奇的发现,习以为常的人类属性,实际上是经过非常复杂而漫长、艰辛的进程进化而来的,内里机制高度复杂,丝毫不逊于而今任何艰深复杂的科学领域命题。时至今日,对于人类进化为何会形成而今呈现的面貌和特性,科学还只能提供部分解释,尚有诸多不解之谜等待揭示。
很显然,这本书的意图一方面是指引当下的机器人研究,推动更多科学家将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同等重视,让机器人、人工智能的科研应用成果能够更好的服务于人和人类社会;另一方面则是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帮助人类识别在生物和文化之间可能出现的冲突以及这些冲突对其幸福的影响”,例如全球化、基因工程对人的生活的影响;“可以帮助人们理解科学对其生活的影响”,更为积极有效的实现内心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