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三角海洋经济协作发展研究

2016-10-13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长三角海洋区域

陈 勇



长三角海洋经济协作发展研究

陈 勇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0)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首次将海洋经济列入,凸显了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海洋经济成为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地位。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的三大海洋经济区之一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和挑战。长期以来长三角海洋经济存在着发展水平不均衡,协作层次不高,产业同构等问题,阻碍了区域海洋经济一体化进程。文章通过对长三角海洋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进一步论述长三角海洋经济协作发展的必然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实现长三角地区海洋经济协调有序发展。

长三角;海洋经济;协作发展;对策与建议

一、引言

长三角地区一直是中国经济的重要引擎,随着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提出,长三角地区独特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得到提升,长三角地区在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意义更加突出,也为长三角经济新的飞跃提供了机遇。其中海洋经济所扮演的角色也越发重要,2016年3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规划纲要》发布,首次将海洋经济列入其中,并强调陆海统筹,深入推进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区建设,开发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并重。这凸显了海洋经济的重要性,指明了海洋经济的发展方向。长三角和珠三角、环渤海湾构成了我国三大海洋经济区,长三角地区经济实力雄厚,海洋资源丰富,海洋经济发展迅猛,地位举足轻重。目前,长三角海洋经济区域协作性差,产业梯度不合理,海洋产业同构现象突出,海陆产业协调性、关联性较弱。因此,十三五期间,长三角区域只有加强协作,陆海统筹,两省一市协作发展才能更好地契合十三五规划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提升海洋经济的发展质量,从而促进海陆经济协调发展。

二、长三角海洋经济发展现状

长江三角洲海洋经济区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是我国三大海洋经济区之一。目前,长三角海洋经济发展呈现如下几个特点:

1.整体地位重要,发展增速趋缓

长三角区域海洋经济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整体总产值近年来持续增长,2015年长三角海洋经济总产值达到18439亿元,占全国海洋经济总产值的28.5%。尽管长三角海洋经济持续保持占全国30%左右的份额,但我们依然需要注意的是增速却由2011年的13.8%持续下滑到2015年的3.9%,说明长三角海洋经济增速下滑明显,海洋经济发展势头遇到了一定的瓶颈。同时,与环渤海地区相比,海洋经济产值还有一定的差距,也从侧面说明了长三角地区海洋经济尚有潜力可挖。

图1 长三角地区海洋经济生产总值及增速示意图

数据来源:根据国家海洋局2011-2015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整理

表1 三大海洋经济区海洋经济生产总值及占全国比重统计表(产值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2011-2015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国家海洋局

2.区域内发展不平衡

2015年上海市海洋经济生产总值超660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0.1:34.6:65.3,上海海洋经济呈现出“三二一”的产业结构,表明上海海洋经济发展从工业经济走入服务经济,产业发展水平较高,处于长三角区域的龙头地位。2015年江苏海洋生产总值6406亿元,比上年增长9.5%,三次产业占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4.5%,47.4%和48.1%。2015年,海洋服务业占比首次超过海洋第二产业,表明江苏海洋经济的结构在进一步优化当中。2015年浙江省海洋生产总值6180.4亿元,比上年增长7.33%,海洋经济占浙江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4.41%。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7.2:37.9:54.9,其中第一产业447.83亿元,第二产业2342.73亿元,第三产业3389.8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74%、3.54%、10.49%。由此可见,上海海洋经济产业结构与江浙两省差异明显,而江浙两省中,江苏海洋经济呈现出后工业化时期的特点,相比之下,浙江海洋经济结构中第三产业的比重更高。这为长三角区域内海洋经济协作发展提供了可能。

3.海洋产业结构优化明显,整体呈现“三二一”结构

2015年长三角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9:39.9:56.2,整体呈现“三二一”结构。其中,上海海洋经济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更高,发育更完善,形成了以海洋服务业为主的海洋经济结构。而浙江的海洋第三产业发展增速最快,海洋第三产业也有成为主导产业的趋势。江苏整体发展水平则相较浙沪略逊。整体而言,近几年,长三角地区积极推进海洋产业升级优化,大力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海洋能源利用等新兴产业,同时加大对传统海洋渔业、海洋盐业等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力度,使得长三角海洋经济结构得到明显优化。

表2 长三角海洋经济支柱产业分布

4.海洋产业集群现象明显

长三角区域海洋产业集群现象明显,海洋运输业和海洋旅游业集中分布在浙江和上海;海洋渔业则在江浙两省呈现出集群化特点;海洋船舶和装备制造产业同样在以上海为中心,南通和舟山、宁波为南北翼的区域内呈现出显著的集群化特征;上海的海洋油气业、江苏的海洋盐业、浙江的海洋化工业等均呈现出明显的集群特征。

5.产业同构显现,无序竞争大于协作

长三角地区海洋产业呈现出一定的同构现象,如图表3所列,江浙沪三地交通运输业、海洋旅游业、海洋船舶制造业等产业均表现出激烈的竞争态势,产业结构趋同。其中,海洋交通运输业方面,江浙沪三地大量开发港口码头,上海港、宁波-舟山港在集装箱货源上竞争激烈,2015年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十的港口中,上海港名列第一,宁波-舟山港排名第三,连云港港位居第十;海洋船舶制造业方面,上海、舟山、南通、宁波、泰州、扬州、南京等均达到一定的规模,且众多中小船厂的制造水平和能力低下,船舶制造业整体水平不高,无序竞争激烈,产业亟待升级优化;海洋渔业方面,江浙两省均主要依靠近海捕捞,远洋捕捞不发达,海产品种类和品质类似,与国内其他渔业发达地区还有一定的差距。

三、长三角海洋经济协作发展的必然性和可行性

1.必然性

(1)发展国家经济战略的必然要求

随着江苏沿海大开发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战略等国家战略的提出,以及“十三五”规划特别将浙江列入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区建设,使得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陆海统筹、协作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作为几大国家战略重叠区域的长三角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升级,区域内的产业转移、协作是必然途径。同时,这些国家战略立足全局提出,必然要求区域内省市统筹安排,团结协作,唯此才能更好地实施。

(2)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经济为人类经济发展拓展了新的空间。2008年以来,全球经济低迷,我国也受经济危机影响,经济增速放缓。全球需求疲软,迫切要求我们进行产业升级,调整产业结构,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而海洋经济作为未来经济的重要发展方向对陆域经济的发展有着相辅相成的作用。然而江浙沪海洋经济近两年的增速放缓,则凸显了发展的瓶颈,急需通过协作、创新来孕育新的增长点。

(3)产业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

长三角地区海洋经济呈现出明显的产业集聚,产业布局呈现出了一定的梯度结构,这些特征必然要求区域经济内部进行分工和协作,区域内产业布局也必将围绕主导产业、行业龙头进行。这就必然导致区域内海洋经济存在协作发展的内在需求。

2.可行性

首先,长三角地区经济联系密切,以上海为中心,江浙为两翼的经济发展态势已经形成,上海对周边城市的辐射效应明显,生产要素流动频繁,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交流合作紧密。长三角区域内部具有扎实的资源调配和整合基础。

其次,从制度层面看,长三角区域政府间已经形成了例如“二省一市省市长会议”为代表的政府职能部门间的协调会议或组织;同时,一系列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和国家级区域规划的落实,为区域经济协作提供了指导方针,指明了方向,有利于未来政策、措施的落实。

最后,长三角地区海洋经济互补性强。上海海洋经济发展水平高,高端海洋服务业、海洋生物医药等实力雄厚,海洋科技水平高,经济辐射能力强。而江浙两省在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盐业、海洋化工等产业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区域内海洋经济互补性强,为协作发展提供了可能。

四、长三角海洋经济协作的对策与建议

1.构建完善的区域合作协调机制

目前,长三角区域已经形成了以“长江三角洲经济协调会”和“二省一市省市长会议”为基础的区域合作协调平台,一定程度上为区域海洋经济协作提供了决策机制,但仍缺乏有效的执行层协调机制。因此,建议建立长三角海洋经济协作发展的领导机制,建立专门的海洋经济协调机制,定期举办长三角海洋经济省市长联席会议,作为决策机构;设立长三角海洋经济协作发展办公室作为具体操作部门,负责具体的协调和操作工作,确保政策措施在机构层面顺利推进。

2.协调、统一区域海洋经济发展规划

海洋经济的协作发展需要各省市避免各自为战,需要制定统一的区域发展规划。建议制定长三角海洋经济发展综合规划、长三角海洋经济发展专项规划、长三角海洋产业协同发展规划等。同时,长三角区域的各项规划应注意与国内其他区域发展规划相协调,并与区域内各地市规划相衔接。

3.统筹规划海洋经济产业布局

长三角区域海洋经济产业布局缺乏有效的整体协调规划,导致经济整合程度偏低,产业同构现象明显。因此,需要区域内政府职能部门积极调研,围绕上海这个核心,按照资源效益进行整体集中布局,强化核心区地位及辐射能力,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错位发展,打造一批各具特点的海洋制造业基地、港城互动发展区域和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陆海统筹,江海联动,分工协作,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和合理的产业梯度,形成资源配置合理,竞争适度的海洋经济发展格局。

4.建立健全区域海洋生态管理联动机制

由于行政区划原因,长三角各地在海洋环境保护方面尚缺乏有效的联动机制,这导致目前长三角区域海湾、近海海域、滩涂等污染严重,海洋资源

5.健全区域海洋科技创新体系

一是建立以企业和科研院所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科技创新体系,充分利用上海和江苏的海洋科研实力,实现跨区域地集中资源开发,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二是成立跨区域的科技创新平台,鼓励区域内科研院所以及与国内外其他科研院所的合作,设立一批合作实验室,实现科研资源合理配置。三是设立跨区域的人才信息交流平台,围绕各地产业集聚,引导分类专业人才的合理流动,为人才流动提供户籍、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便利。

[1] 李娜.基于区域一体化背景下的长三角海洋经济整合研究.上海经济研究[J].2014(7).

[2] 张效莉,周剑,宗传宏,姜卫红,李娜. 长三角地区海洋经济协调发展问题研究. 海洋经济[J].2012(3).

[3] 张效莉,宗传宏,李娜,姜卫红,周剑.长三角地区海洋经济优化布局及实现路径设计.学术论坛 [J]. 2012(8).

[4]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海洋经济研究中心.粤港澳海洋经济合作圈初步研究.新经济[J].2016(13).

[5] 王双.环渤海经济圈海洋经济协同发展路径研究.经济界[J].2014(4).

Research on Cooperative Development of Marine Economy in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Chen Yong

(Nantong shipping college, Jiangsu Nantong 226010)

The marine economy was firstly enrolled into China’s Thirteenth Five-Year Plan, which highlights that marine economy has become a new growth engine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slow growth rate of the current economy. As one of the three major marine economic zones in China,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faces significant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ver time, the existed problems such as unbalanced development level, low cooperation level, industry isomorphism and so on have hindered the integration process of regional marine economy.Through analyzing the developing status of marine economy in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n Yangtze River Delta marine economic cooperative development is further discuss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also proposed to achieve the coordinated orderly development of marine economy in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Yangtze River Delta; marine economy; cooperativ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127

A

1672-4437(2016)04-0073-04

2016-08-11

陈勇(1981-),男,江苏阜宁人,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经济学。

猜你喜欢

长三角海洋区域
紧扣一体化 全面融入长三角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分区域
长三角瞭望
长三角瞭望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