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独立学院地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

2016-10-13张俊河海大学文天学院安徽马鞍山243031

高教学刊 2016年17期
关键词:我院工程专业

张俊(河海大学文天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31)

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独立学院地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

张俊
(河海大学文天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31)

实践教学质量的高低是衡量工科专业学生质量的关键,也是培养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和平台。文章以河海大学文天学院地质工程专业为例,对该专业实践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结合该校实际情况,对实践教学进行了思考。

独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地质工程;实践教育

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更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高校实践教学是专业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实践教学质量的高低是衡量工科专业学生质量的关键,能否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是重要的保障,也是培养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途径和平台[1]。对于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我国众多专家学者都从自身角度出发予以了剖析和阐述[2-5]。

河海大学文天学院经教育部于2008年批准设立,八年来,学院始终坚持办学条件建设与内涵提升相结合,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和办学规模,现有霍里山和郑蒲港两个校区,在校生1.2万人,开设水利水电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土木工程、地质工程等29个本科专业,基本形成了以工学为主,经、管、艺协调发展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今年是我校“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我校进行转设办学中至关重要的一年。文章在创新创业教育的背景下,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地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了认真总结和思考。

一、专业发展现状

2011年,我院依托河海大学优质办学资源,申报了地质工程专业并开始招生,每年招生规模保持在80-90人,目前在校生有332人。近年来,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质量工程建设,地质工程专业于2015年获批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项目,这无疑将对该专业的发展提供良好契机。经过五年的探索,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学资源总量不断增加,管理制度逐步完善、学科结构渐趋合理的专业发展格局。首届71位毕业生当中,报考研究生、出国深造、考取公务员的占毕业人数的25%,其他同学大部分同学就职于地矿系统、地质勘察单位,从事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方向的工作,就业形势良好。值得一提的是,11级地质工程专业的研究生录取率达20%,位居全院第一名,分别被河海大学等211高校、以及成都理工、昆明理工等国内知名地质院校录取。

二、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院历来对实践教学非常重视,不惜花费大量人力财力建立实习基地。目前集中安排的野外实习主要有四次(包括普通地质认识实习、地质测绘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且已在南京汤山——湖山地区、幕府山燕子矶地区、虎丘灵岩山地区以及江苏句容抽水蓄能电站等地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基本上能满足地质工程专业实习要求,但专业实践教育开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1.野外实习安排基本上照搬了河海模式,尚未考虑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对学生的培养目标。独立学院学生的基础相对要薄弱些,当然一些高考失利生除外,与国内一本、二本以及其他重点高校相比,两者的学习环境、学习任务、学生身心发展均存在一定差异,所以不加改动的照搬照抄,最终的教学质量必然大打折扣。

2.现有实习基地绝大部分位于南京周边地区,而我院所在地马鞍山地区至今尚未建立一个实习基地,实习路程较远,往返过程中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3.部分实习时间安排相对不合理,如12级地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安排在第七学期最后两周,虽然考虑了考研学生,但是这段时间,很大一部分同学已经找到了实习单位,所以这些同学就不能接受生产实习的训练。同时,实习时间在年底,带队教师校内事务相对较多。

4.采矿工作给实习区带来不良影响。以地质工程专业的野外地质填图实习为例,该实习安排在南京湖山地区,区内黄龙组主体部分为灰白色略显肉红色微晶生物碎屑灰岩夹生物屑灰岩、砂屑灰岩,船山组为浅灰色与深灰色互层的厚层生物屑灰岩、微晶生物屑灰岩、微晶灰岩,两者为区内有采石场的主要开采层位。采矿工作导致许多地质教学点遭到破坏,对区内地质填图实习的影响不断恶化。

5.创新程度不够。南京湖山地区位于长江以南,沪宁高速公路以北,区内岩石地层单元属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地层分区,宁镇地层小区。区内各地层发育较齐全,露头清楚,研究程度高,在扬子地区乃至华南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区内地貌、岩石、地层、构造、古生物、矿产、岩相古地理等方面,均有值得深入研究之处,尤其是对我院学生的创新性研究的训练具有重要价值。但是在实习过程中,由于任务重,时间安排紧凑,实习指导老师基本上就只能按照课程要求对区内进行地质填图实习,缺少对某些典型地质现象的深入研究。

6.学生的主动性不够。野外地质实习是在学习完相应的基础课程后安排的综合实习,重在培养学生的野外综合观察能力、地质思维能力,训练野外工作基本技能,使学生熟练地学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思路。但是学生由于在前期的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程度存在差异,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能力、知识结构不同,同时,野外实习过程中跋山涉水,工作量较大,非常辛苦,致使部分同学在野外学习过程中较为被动。老师讲多少学生听多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够,不能够主动观察、发现问题[6]。

7.教师队伍偏向年轻化。我院地质工程专业教学团队中以青年教师为主,学历层次较高,但大都是非师范生,而且从事实践教学时间短,对于实践教学工作还不够熟悉。对于高校教师而言,教学能力特别是实践教学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成果。

三、实践教育模式探索

针对野外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以上几个突出问题,为了更好地完成实习任务,充分发挥地质实习在学生综合技能培养中的重要作用,结合个人的野外教学工作经验,对实践教育模式进行了以下思考:

(一)注重理论课程,优化教学方式方法

教师教学过程中,为培养具有一定创新能力且动手能力强的大学生,仅仅讲授课本内容是远远不够的。第一,在授课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提问环节,迫使学生在课后对课程内容进行预习,不懂或者忘记的知识点去查阅相关资料;第二,转换主体,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我们经常提到“教学相长”这个概念,它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针对教材中容易理解的章节,让学生分组做好课件,并推选一名代表上台讲课,学生和授课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等。通过这样的教师、学生的角色互换,让学生全部参与到教学中来,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第三,有些教师选用的教材比较老,书本上的很多知识点没有及时更新,对于这些内容我们要结合最新的研究进展来予以补充讲解,这就要求老师在平时要关注国内外自己学科领域的研究进展,让学生能与时俱进,学到最新的知识点。第四,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注意区分重难点、易混淆的知识点。以《构造地质学》课程里讲到的褶皱要素中的“枢纽”和“脊线”这两个基本概念为例,有些同学就很难区分开。其实,两者有联系也有区别,区别在于枢纽指在褶皱的各个横剖面上,同一褶皱面的各最大弯曲点的联线,而脊线指同一褶皱面上沿着背形最高点的连线,联系主要在于部分褶皱的“枢纽”、“脊线”可以重合为同一条线(图1)。该课程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很高的要求,对于很多概念单从字面上很难理解其含义,如果我们能结合构造模型解释其含义,学生会更容易理解,同时也活跃了课题氛围。最后,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授课应结合工程实例谈应用。作者在教学中发现,很多大三的学生,平时考试成绩很优异,但是对自己的专业很迷茫,不清楚自已专业将来的出路。如果我们能早些让学生接触实体工程项目,让他们清楚自己专业将来的出路,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归属感。

(二)优化实习实训安排,进一步开拓新的实习基地

对于地质工程专业,大学期间,培养方案安排的四次系统的专业实习,以及其他的课程实习(包括工程地质勘察实习、水文地质勘察实习、工程物探实习、工程地质原位测试实习等)基本上达到了培养目标,通过这些野外实习,毕业生具有了从事资源地质勘察的初步能力和解决常见地质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针对实习时间安排存在的问题,结合作者的带队经历以及其他高校的实践教学安排,建议对实习时间作如下调整如表1所示。

表1 我院地质工程专业实习安排

针对实践基地距离学校路途遥远等问题,需要教师对马鞍山地区进行综合考察,选择合适的地点开辟新的实习基地。同时,可以与当地的安徽省地矿局322地质队、安徽省化工地质勘查总院等企事业单位加强合作,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实践基地。

图1 褶皱要素

(三)项目化培养模式,切实提高学生主动性和创新性

我院教师主持的各类纵向或横向课题可以师吸收高年级的学生参与进来,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让学生协助教师或者独立完成科研活动中的部分工作(如资料查阅、样品采集、数据分析、论文写作等),在科研过程中体验和感悟科学研究精神,促进科研素养和科研能力的养成。学校可以设立“大学生科技项目”,进行积极动员、广泛宣传,对有创新性、有应用研究价值的课题予以立项,给予一定的项目经费支持和必要的技术指导,对学生发表或出版的科研成果进行奖励、举办学生优秀科研创新成果评奖活动[7]。鼓励学生申报各种校级、省级、国家级的科技立项活动以及各种学科竞赛(如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创业设计等),让学生在科研训练计划中掌握科研方法,在各类竞赛中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加强对青年教师实践教学技能的培养

我院地质工程专业的各项实习,带队老师由两部分组成:本部实践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和我院自有教师。相对本部而言,我院自有师资队伍趋于年轻化,刚刚完成由学生向教师身份的转变,其实践技能大多来自学生时代的锻炼和科研过程中的培养,与工作了十几年的老前辈老教师相比,实践经验仍有较大差距。学院要创造条件让青年教师在寒暑假参与到各项工程实践中去锻炼,建立“导师制”,一方面通过校内优秀授课教师的言传身教,采用传帮带的方式促进青年教师教学技巧和教学能力的培养;另外一方面,加强校企合作,聘请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师担任青年老师工程实践方面的指导老师。最后,年轻教师在搞好教学的同时要积极参与各项科研活动,教学和科研是高校教师的主要工作,科研工作可以促进知识、能力的创造,反过来又促进教学的进步。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科研案例和结论,在扩大学生知识面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课堂氛围更加轻松,学生能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融入到生产实践中。

四、结束语

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实践教育相对理论教育要求更高,难度更大,需要管理层、教师、学生、社会等多方面精诚合作。作为校方管理层要对实践教育的运行模式、软硬件投资、经费支持等方面予以倾斜;作为教师,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组织、摸索,不断提高实践教育水平;学生作为实践教育的主体,要有刻苦、肯学,在野外实习过程中勤动手、勤动脑,以更加饱满的激情参与到实践教学,而社会上企事业单位要关心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履行自己的社会职责。

[1]许福美,陈美智.地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龙岩学院学报,2014,32(2):80-83.

[2]崔保安.农科类院校“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8(5):3-5.

[3]徐斌,郑宏兵,张利萍.以“双创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2012,30(5):5-8.

[4]孙林华.实践教学中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以巢湖地质实习为例[J].中国地质教育,2014,23(1).

[5]刘娜,王浩.基于“双创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立体裁剪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科技视界,2016(1):53-54.

[6]蒋玺.乌当地质实习的教学改革与思考[J].教育文化论坛,2015 (4):104-108.

[7]陈华仕.学生创新能力在参与教师科研中的培养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0):15-16.

The quality of practice teaching is the key to measure the quality of engineering students,and is also an important way to cultivate the ability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ial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This paper takes the geological engineering major of Hehai University,Wentian College as an example,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professional practice education we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and makes some thinking o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are made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school.

independent institute;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geological engineering;practicaleducation

G642

A

2096-000X(2016)17-0166-03

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编号:2015zytz076);河海大学文天学院校级质量工程(编号:zl201514)。

张俊(1988-),男,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地质工程。

猜你喜欢

我院工程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子午工程
工程
工程
工程
我院田径运动会顺利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