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斯腾湖乡枸杞负泥虫发生规律及防治初探
2016-10-13彭春芳新疆博湖县林业管理工作站新疆博湖841400
彭春芳(新疆博湖县林业管理工作站,新疆 博湖 841400)
博斯腾湖乡枸杞负泥虫发生规律及防治初探
彭春芳
(新疆博湖县林业管理工作站,新疆博湖841400)
本文对博斯腾湖乡枸杞负泥虫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枸杞负泥虫在博斯腾湖乡一年发生4~5代,7、8、9月为高峰期,危害严重,用2.5%敌杀死乳油2 000 ~3 000倍液进行树冠喷布,对负泥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博斯腾湖乡;枸杞;负泥虫
枸杞负泥虫(LemadecempunctataGebler)属叶甲科,别名十点负泥虫、背粪虫,是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枸杞栽植区为害枸杞的主要害虫[1]。博斯腾湖乡位于博湖县城东南(方向)36.5 km处,距库尔勒市75 km,东北与和硕相连,南与尉犁县相接,西与库尔勒市接壤,北与博斯腾湖南岸的沙丘相连。海拔1 050~1 200 m,年平均气温11.4°C,无霜期176~200 d,>10℃的积温3 400~3 600°C,年日照时数3 073~2 163 h,降水稀少,年平均降水量87.64 mm,平均相对湿度40%左右。目前博斯腾湖乡黑枸杞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33.3 hm2,是该乡特色林果业的主要发展方向。2014年开始发现枸杞负泥虫危害,通过2015年1年在博斯腾湖乡开展调查试验,初步掌握了负泥虫的发生规律并制定了防治措施。
1 调查方法
于2015年4~10月在博斯腾湖乡艾合麦提的4.6 hm2黑枸杞地开展相关调查,该地块2014年4月种植黑枸杞,于2014年8月出现枸杞负泥虫,于2015年4月10开始调查,每7 d调查1次,至10月20日调查结束。采用5点取样法,在4个方向固定5株进行观察,每次每株在东、南、西、北4个方向各随机取5个枝条,共取100个枝条,统计有虫(卵、幼虫、成虫)的枝条数,并观察其危害特点和发生规律。
2 调查结果
2.1枸杞负泥虫形态特征
成虫:长5.6 mm,头胸黑色,前胸简形,鞘翅黄褐色,有纵列刻点。卵:橙黄色,十余粒呈“人”字形排列于叶面。幼虫:长7 mm,黄褐色,头黑色,腹部肥大,各节腹面有l对吸盘。蛹:体长5 mm,呈淡黄色[1],腹端有尾刺2根,在树根周围土内结茧化蛹。
2.2枸杞负泥虫发生规律与习性
枸杞负泥虫在博斯腾湖乡1年发生4~5代,有世代重叠现象,以成虫在土中越冬,在翌年4月黑枸杞抽芽开花时成虫开始活动,成虫期和产卵期是造成世代重叠的主要原因。卵一般产于嫩叶的背面,卵的孵化率较高,达95%以上。1龄幼虫取食叶的背面留表皮;2龄幼虫分散取食,造成不规则的斑块和空洞,3龄时危害严重,呈现不规则的斑块和空洞,密度大时片叶被食光,影响枸杞的生长势。春秋两季幼虫期为15 d,夏季幼虫期为13 d。老熟幼虫入土化蛹,一般需要10 d后羽化出土。5月初始见幼虫,5月下旬老熟幼虫入土结茧化蛹。7、8、9月为爆发高峰期,危害严重,一般9月下旬入土化蛹羽化,均在茧中不出土,在第2年出土。
图1 枸杞负泥虫田间发生情况
田间调查情况见图1,卵出现在5、6、7、8、9个月,4、10月没有,在7~9月为相对高峰期;幼虫5~10月均可见到,7~9月为高峰期,危害严重,10月明显下降;成虫在4~10月均可见到,8~9月为高峰期,10月明显减少。
2.3危害情况
该虫为暴食性食叶害虫,食性单一,在黑枸杞一生的生长过程中均可危害,主要为害枸杞的叶子,成虫、幼虫均嚼食叶片,幼虫危害比成虫严重,以3龄以上幼虫为害严重。幼虫食叶使叶片造成不规则缺刻或孔洞,严重时全部食光,仅剩主脉,并在被害枝叶上到处排泄粪便,早春越冬代成虫大量聚集在嫩芽上危害,致使枸杞不能正常抽枝发叶,枸杞负泥虫田间危害情况见表1。
表1 枸杞负泥虫田间危害调查
3 防治措施
做好虫情的预测与预报工作,特别是在每年的4月与10月这2个月做好虫情的调查工作。
3.1农业防治
防治枸杞负泥虫,可在冬季成虫或老熟幼虫越冬后清理树下的枯枝落叶及杂草,早春清洁田园,结合浅耕,翻耕树下土壤以灭越冬成虫,可有效降低越冬虫口数量。
3.2农药防治
4月份滴水时将辛硫磷乳油1 kg/667 m2随水施入,可以有效的杀死在土壤中越冬的虫体。4月中旬枸杞萌发新芽时,成虫大量出蛰活动,可用90%敌百虫原粉1份炒(或湿拌)100份麸皮撒于树冠下,诱杀成虫。在5~9月负泥虫成、幼虫为害阶段,视虫情轻重程度,选用2.5%敌杀死乳油2 000~3 000倍液,或1.8%悬浮剂的阿维菌素2 000倍液,或3%苦参碱水剂1 500倍液进行树冠喷布。
[1]徐林波.枸杞负泥虫生物特性及其治措施,中国植保导刊[J].2007(25):26-28.
2016—08—02